学术投稿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龚晓淇;胡铁宏;朱雅军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该院2013-2014年上报的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33份,用手工统计和Excel表相结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使用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14例(42.42%),女19例(57.58%)。痰热清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多占总数的24.24%(8/33),其次为参麦注射液21.21%(7/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排列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8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本研究86例冠心病患者经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后,有82例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临床有效率高达95.35%。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活酶时间(PTT)、中性粒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仔细鉴别诊断,确诊必须取得有效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的疗效及对患者CRP的影响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的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效果显著,CRP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丽;刘光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14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价该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的1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0.18%,不合理用药占25.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监测血药浓度39例(34.21%),药物利用指数为0.49。结论我院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需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

    作者:徐佳;顾盼;韩懿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9例。未采用他汀药治疗235例。对比5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LDL-C)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和劲动脉斑块大面积。结果5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用药后IMT较治疗前均有增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增大( 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药物可能对斑块逆转无作用,但可能有延缓斑块面积增长作用。

    作者:孙艳转;许宜冠;刘奇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试验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是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早期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早期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2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 AS)组69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 NAS)组60例,另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NC)组。对比3组资料水平,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AS组及NAS组BMI、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NC组(P均<0.01);AS组BMI、腰围显著高于NAS组(P均<0.05);AS组腰臀比明显高于NAS组( P<0.01)。 AS组、NAS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C组(均P<0.01)。 AS组,NAS组的FPG、FINS、HOMA-IR、HbA1c显著高于NC组(均P<0.01);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NAS组( P<0.05)。 AS、NAS、NC组的TC水平依次降低(P<0.05)。 HDL-C在AS组,NAS组显著低于NC组(均P<0.01)。 AS组LDL-C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 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但N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C、LDL-C、FINs、HOMA-IR、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腰臀比与RBP4呈正相关( r=0.210,0.135,0.289,0.245,0.339,0.237,0.253,0.286,0.17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45,P<0.01)。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动脉病变为因变量,以收缩压、HbA1c、TC、LDL-C、RBP4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病变与RBP4、HbA1c,收缩压正相关,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OR分别为1.031、1.685、1.049,95%CI分别为1.005~1.058,1.297~2.038,1.026~1.076)。结论 RBP4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提示RBP4是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连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用于小儿卡介苗接种护理中对小儿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用于小儿卡介苗接种护理中对小儿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卡介苗接种的小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疼痛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小儿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依从性优良率为89.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低于对照组的23.00%(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用于小儿卡介苗接种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小儿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吕学英;王玉玲;郭入军;张俊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诱因将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患者分为继发细菌感染组( BAC组)和非细菌感染组( CO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BAC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hs-CRP、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CON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CON组( P<0.01)。结论钙素原、hs-CRP、TNF-α、IL-6和IL-8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诱因的鉴别诊断。

    作者:韩从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门急诊心电图快速诊断低钾血症的意义

    低钾血症是一个容易被忽略但有很大潜在风险的疾病,初起时患者无症状,严重时则发病较快较重,另外,低钾血症通常会与一些原发病的疾病相互混杂,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若能早期发现,治疗较为容易及预后效果也较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所谓的现代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低钾血症也呈增加趋势,所以及早发现和确诊低钾血症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施健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热毒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组成的现代中药制剂,是国家二类新药,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然而,其临床用途远不止于此,笔者现在对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胡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用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将22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接受联合干预及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者为研究组,以接受联合干预及常规甲状腺素片治疗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及SSRS评分。结果在接受治疗前,2组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2组FT3、FT4水平均升高,TSH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2组SSR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可显着提高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亚玲;辛春;郭明;袁志英;刘志红;陈翠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干预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静脉化学疗法是目前医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新的输注操作技术的开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泵埋入、PICC置管等方式能有效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需采用周围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化疗。据文献报道,外周静脉穿刺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4.1%~78.3%[1]。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带来了一定难度,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保护化疗患者的外周静脉,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发展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临床已有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其中以中药为主的预防治疗措施较为突出,也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诸多选择,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晔琳;苏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护理配合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在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护理工作经验。方法对38例实施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工作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后气胸(压缩30%以内)及肺内出血(表现为肺内阴影扩大或咯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38)和10.5%(4/38),未行特殊治疗、精心护理逐渐恢复。结论 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周边疾病中的成功率高。穿刺顺利完成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护理在减少和预防穿刺后并发症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传芹;陈培才;孙钢;王光民;杨凤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干扰素联合化疗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NSCLC进行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左卡尼汀注射液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信息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左卡尼汀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血管内科,其次是老年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结论该院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应密切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颜娟;郑茂东;徐今宁;杨杰;逯蕾;张鹤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无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的116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肌瘤剔除术过程中出血>500ml 3例,其中2例为宫角部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分别为4cm和6cm。1例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直径7cm。观察组切下组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患者无1例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子宫全切术,均治愈出院。产后42d行子宫、双附件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选择性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亦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齐文霞;薛孟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4年1-12月不合理用药的记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医嘱共计58份,进行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结果我院2014年度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注射剂溶媒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液体或电解质输入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溶媒包装材料错误等,其中注射剂溶媒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占较大比例。结论开展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并及时将点评情况反馈给临床医师,可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武星;汪滢;薛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抗菌药物费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抗菌药物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我院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时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1例胫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时期(2011~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其中2011年住院患者为观察1组(26例)、2012年为观察2组(42例)、2013年为观察3组(26例)、2014年为观察4组(32例)。利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年平均费用。结果5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812,P=0.000)。各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药师干预经验的增加,抗菌药物平均费用随着年份增加而降低( 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能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效果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子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吞咽治疗仪对不同病因所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吞咽困难患者87例。其中双侧大脑皮质病变42例,延髓脑干病变36例,其他病因9例。3组均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比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延髓脑干组和双侧皮质组吞咽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吞咽治疗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双侧皮质组疗效优。结论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积极意义,但不同病因疗效不同,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申婧;冯丽娜;张云霞;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抗生素脑病16例分析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应用常规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尿毒症患者中,1例未透析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2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1次后精神症状消失,3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2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停药并治疗4次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宜及早诊断,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类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董加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