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4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徐佳;顾盼;韩懿丹

关键词:万古霉素, 合理用药, 药物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该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的1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0.18%,不合理用药占25.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监测血药浓度39例(34.21%),药物利用指数为0.49。结论我院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需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护理配合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在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护理工作经验。方法对38例实施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工作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后气胸(压缩30%以内)及肺内出血(表现为肺内阴影扩大或咯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2%(5/38)和10.5%(4/38),未行特殊治疗、精心护理逐渐恢复。结论 X线实时立体视觉装置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周边疾病中的成功率高。穿刺顺利完成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护理在减少和预防穿刺后并发症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传芹;陈培才;孙钢;王光民;杨凤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卵巢癌术后静脉输注紫杉醇致过敏反应39例

    紫杉醇是由红豆植物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但同时抑制微管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亡[1],因而能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较广的抗癌谱。随着紫杉醇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重视[2],尤其是过敏反应,发生迅速,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的不得当可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属于紫杉类药,为能更好的预防过敏反应,现将卵巢癌术后静脉输注紫杉醇出现的39例过敏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俊英;康会霞;董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患儿脑血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对患儿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84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出生后第1、2、3、5天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阻力指数(RI),观察血流动力情况。结果患儿出生后第1、2天ACA、MCA、PCA的Vs、Vd、Vm低于对照组,R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生后第3、5天,2组ACA、MCA、PCA的Vs、Vd、Vm及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HIE,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脑部血流变化,有助于临床HIE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苗耐英;温慧敏;刘新建;梁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检测联合诊断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检测联合诊断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直肠癌疑似患者165例,分别给予螺旋CT、增强MRI和血清VEGF-C水平检查,比较各项检查及联合检查针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直肠癌疑似患者经终确诊137例,排除28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均高于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的单独检查,而阴性似然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诊断的上述指标亦优于螺旋CT和VEG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螺旋CT和VEGF-C各项水平均相近,且全部三项检查间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检测三者联合诊断在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止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在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将选择的35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和B组18例。 A组镇痛泵药液组成: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4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200ml。 B组在A组基础上加氯胺酮200mg后加生理盐水至2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h、48h、5d、7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48h内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均明显缓解。 A组治疗后24h、48h、治疗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VA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在24h、48h、治疗5d的VAS评分与A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PC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4.1%(16/17)明显高于B组的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止痛。

    作者:高秀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8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本研究86例冠心病患者经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后,有82例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临床有效率高达95.35%。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活酶时间(PTT)、中性粒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仔细鉴别诊断,确诊必须取得有效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开塞露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均采用开塞露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状况。结果168例患儿经开塞露治疗后,163例患儿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到97.0%(163/168)。患者均开始排气、排便,腹痛得到缓解,患儿逐渐安静。观察0.5h,均未再发腹痛。5例患者未排气、排便,则需进行腹部X线片的进一步检查,同时注入阿托品进行解痉治疗。结论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可将开塞露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很好的改善患儿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龙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96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进行手术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手术麻醉。对比2组术后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结果本次研究的2组患者在拔管15min后躁动评分均略低于拔管后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在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均显著性的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术中应用均存在躁动情况,但丙泊酚术后产生的躁动评分显著性高于七氟烷,所以在临床上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推荐使用七氟烷麻醉。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抗生素脑病16例分析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应用常规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尿毒症患者中,1例未透析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2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1次后精神症状消失,3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2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停药并治疗4次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宜及早诊断,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类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董加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对性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对性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4例(70.6%),有效8例(23.5%),无效2例(5.9%),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后,34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5.12±4.31)分高于治疗前的(63.71±2.14)分。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庆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反眉状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反眉状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凉山州彝族群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用5.5~6.5mm反眉状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前房内的手法劈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凉山州彝族群众白内障351例(477眼),观察患者术后1d及3个月裸眼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d佳矫正视力≥0.5共258眼(54.1%),佳矫正视力<0.5共219眼(45.9%);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0.5共435眼(91.2%),佳矫正视力<0.5共42眼(8.8%),术后3个月视力优于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散光度数为(1.87±0.61)D高于术后3个月的(1.03±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77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2眼,经处理后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至睫状沟。术后角膜内皮水肿29眼;前房积血2眼;眼压高5眼,经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晶状体后囊浑浊6眼,视力均在0.3以上,未作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反眉状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作者:梁裕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光线性角化病治疗进展

    光线性角化病( AK)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癌前病变,好发于头颈部、前臂、手背等曝光部位。 AK原发皮损可以表现为鳞屑性红斑、色素斑或过度角化。当AK皮损在短时间内出现结节、破溃或迅速增大时,表明其具有发展成侵袭性鳞状细胞癌( SCC)的倾向,应尽早做病理诊断,尽快清除病灶,为彻底治疗争取时机[1]。

    作者:刘媛;李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该院2013-2014年上报的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33份,用手工统计和Excel表相结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使用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14例(42.42%),女19例(57.58%)。痰热清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多占总数的24.24%(8/33),其次为参麦注射液21.21%(7/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排列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龚晓淇;胡铁宏;朱雅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对患者血清IL-17、CEA及SCC-Ag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癌胚抗原(CEA)及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采取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的研究组和采用化疗治疗的对照组各103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CEA及SCC-Ag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IL-17、CEA及SCC-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7、CEA及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17、CEA及SCC-Ag水平。

    作者:刘晓鹏;张志伟;王国兴;张维;杨文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诱因将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患者分为继发细菌感染组( BAC组)和非细菌感染组( CO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BAC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hs-CRP、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CON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CON组( P<0.01)。结论钙素原、hs-CRP、TNF-α、IL-6和IL-8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诱因的鉴别诊断。

    作者:韩从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镜以及色素内镜检测,比较2种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色素内镜的灵敏度和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以有效地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霄梅;杨希泉;王红娟;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低热、皮下包块为首发症状肺吸虫病1例误诊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8月28日收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血液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升高,并呈一定规律,常清晨7∶00体温36.8℃,后逐渐上升,以中午12∶00体温达37.1℃,14∶00~15∶00体温达高37.6℃,后体温略下降至睡前37.2℃,发热时伴盗汗,乏力,头痛,咽部不适,无流清涕,无咽痛,无咳嗽咯痰,无关节肿痛,无怕热心慌手抖,曾在襄阳市康达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药名、剂量不详)静脉点滴,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余美霞;周咏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试验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是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干扰素联合化疗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NSCLC进行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安全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的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