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霄梅;杨希泉;王红娟;刘晓红
患者,女,70岁。因“咳嗽伴憋喘10d,头晕、黑矇3d,1d前晕厥”收治入院。患者10d前出现咳嗽、憋喘,发热,就诊于当地诊所,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给予“阿奇霉素、二羟丙茶碱、地塞米松、氨溴索、左氧氟沙星”治疗7d后好转。3d前反复发作头晕、黑矇,持续时间约2min,未特殊诊治。1d前患者俯身时出现晕厥,伴呕吐,急往我院急诊科,心电图示:尖端扭转性室速( Tdp)。既往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余年,冠心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未监测,口服用药不详。入院查体:血压154/69mm Hg,双肺呼吸音粗,律不齐,心音可,心率6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示:下壁导联ST段压低0.1mv,频发室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10%氯化钾7.5ml,2.5%硫酸镁10ml,并急查多项化验,结果显示血钾2.5mmol/L,血镁0.78mmol/L,心梗三项无异常,B型脑钠肽(BNP)2348pg/ml。参考生化结果,当天共持续静脉补钾22.5ml,静脉补镁20ml,口服补钾20ml,第2天复查血生化示:血钾3.6mmol/L,继续静脉补钾7.5ml,口服补钾1.5g,每天3次。未再发作尖端扭转性室速。第3天下午13∶00患者排小便后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Tdp,持续数秒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意识恢复,立即复查血钾3.2mmol/l,临时给予口服补钾10ml。第4天复查血钾5.1mmol/l。患者尿量可,继续静脉补钾7.5ml,口服补钾2g,每天3次。第5天复查血钾5.6mmol/L,停止补钾。后患者未再发生Tdp,出院前复查血钾5.1mmol/L。心电图:窦律,心率90次/min。不完全性左束支分支阻滞,康复出院。
作者:刘庆萱;李伟海;周苏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紫杉醇是由红豆植物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但同时抑制微管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亡[1],因而能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较广的抗癌谱。随着紫杉醇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重视[2],尤其是过敏反应,发生迅速,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的不得当可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属于紫杉类药,为能更好的预防过敏反应,现将卵巢癌术后静脉输注紫杉醇出现的39例过敏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俊英;康会霞;董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将9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和外用咪喹莫特等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次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应用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再次复发,同时能够减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次数,有效舒缓患者心理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王晶;包图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对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TSGF、CEA、CA199水平并判断其阳性率。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SGF、CEA、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血清TSGF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EA、CA199阳性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能降低患者血清TSGF阳性率,但对血清CEA、CA199阳性率无影响。
作者:沈彦军;郭秀清;张宏煜;张鑫;李绍英;吕元军;周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预防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加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2组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口服孟鲁司特预防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菊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相同,均由同一主刀医师操作完成。观察组患者在假体植入前给予氨甲环酸400 mg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患者同期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术后72h,对比观察2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人均输血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48h关节腔内引流量、关节功能HS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72h,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人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关节腔内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促进患肢关节功能康复,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在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上,每日睡前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患者肝功能指标,HBeAg、HBV血清标志物,Child-Pugh评分,检测HBV-DNA阴转率。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2周后,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开始好转;服药24周后,腹胀减轻,腹水开始消退;治疗48周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有4例患者于治疗期间证实发展为肝癌,经手术切除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其他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TBIL、ALT及AST含量明显下降,ALB含量有所上升,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48名HBeAg阳性患者中,24周转阴率为56.25%,48周转阴率为79.17%;平均HBV DNA由(6.2±1.4) log copies/ml下降至(3.1±0.9) logcopies/ml,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93.75%;Child-Pugh评分下降至(5.6±0.7)分。治疗前后HBV血清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显著( P<0.05)。恩替卡韦治疗前,并发症总个数为99例,治疗后,总并发症例数下降至39例,减少约60.6%;各类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在治疗48周均消失,腹水病例由62例减少至37例,腹膜炎由15例减少为2例。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名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症状,10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无线粒体毒性反应病例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减轻或阻止病情进程,同时减少腹水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靖;蒋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腰骶神经节异位嵌压所引起的腰腿痛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笔者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腰骶神经节异位2例,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金帅;黄腾;张隆;陈佳;郑旺;时莉芳;田志;李西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28岁。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8月28日收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血液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升高,并呈一定规律,常清晨7∶00体温36.8℃,后逐渐上升,以中午12∶00体温达37.1℃,14∶00~15∶00体温达高37.6℃,后体温略下降至睡前37.2℃,发热时伴盗汗,乏力,头痛,咽部不适,无流清涕,无咽痛,无咳嗽咯痰,无关节肿痛,无怕热心慌手抖,曾在襄阳市康达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药名、剂量不详)静脉点滴,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余美霞;周咏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5d和30d,2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
作者:任红艳;刘建利;高长敏;王营;曹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231例作为观察组,另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癌症晚期姑息治疗的患者24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姑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缓解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饮食、用药、配合治疗及日常活动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疼痛、咳嗽咯痰、恶心呕吐、便秘及睡眠障碍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入院宣教,出院指导,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沟通交流,健康宣教,主动护理,检查指导,用药指导以及整体满意度等10个方面,观察组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璐;张书颖;温丽丽;宋姗姗;刘秀霞;高银粉;史萌;刘子霞;杨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中医辨证不足、配伍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滥用滋补及注射剂使用不当等。结论中成药的应用有待加强监管,减少和杜绝不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梁锦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试验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是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应用常规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尿毒症患者中,1例未透析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2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1次后精神症状消失,3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2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停药并治疗4次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宜及早诊断,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类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董加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VSD)联合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72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VSD,此外,试验组给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对照组给予趾腓侧皮瓣修复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是一种理想的手部缺损的修复方式。
作者:杨晓清;高志红;高克;薛惠玲;吕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儿有神经系统异常,2例出现皮肤反应。研究组中1例患儿出现皮肤反应。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立清;张占勤;马玲彦;边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干扰素联合化疗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NSCLC进行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10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自制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和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斑疹消退时间及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斑疹消退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自制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中医症候改善明显,能够使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缩短,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翠平;付艳颖;谢艳飞;王振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 NT)检测联合鼻骨( NB)测量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选取该院行检查的高危妊娠孕妇56例,筛查结果为阳性32例(观察组),体检正常24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NT厚度和NB长度。结果孕11~13+6周,观察组NT厚度均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B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阳性患者中,畸形胎儿18例(11~13+6周内11例,11~13+6周外7例),且染色体异常25例,经染色体筛查结果发现:胎死宫内(孕24周内)7例,并采用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在孕11~13+6周超声诊断为畸形胎儿例数占整个畸形胎儿例数的61.11%(11/18)。结论在染色体诊断中,采用超声进行NT、NB测量,能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桃;李金英;杨承平;栗泽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安全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的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