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及鼻骨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刘桃;李金英;杨承平;栗泽平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 超声, 颈项透明层, 鼻骨测量, 胎儿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 NT)检测联合鼻骨( NB)测量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选取该院行检查的高危妊娠孕妇56例,筛查结果为阳性32例(观察组),体检正常24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NT厚度和NB长度。结果孕11~13+6周,观察组NT厚度均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B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阳性患者中,畸形胎儿18例(11~13+6周内11例,11~13+6周外7例),且染色体异常25例,经染色体筛查结果发现:胎死宫内(孕24周内)7例,并采用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在孕11~13+6周超声诊断为畸形胎儿例数占整个畸形胎儿例数的61.11%(11/18)。结论在染色体诊断中,采用超声进行NT、NB测量,能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98例,在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的同时,A组患者给予20μg/ml浓度臭氧、B组患者给予40μg/ml浓度臭氧、C组患者给予60μg/ml浓度臭氧均膝关节腔内注射。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0μg/ml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效果优于20μg/ml和60μg/ml浓度臭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分析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健康体检者186例作为健康组。研究组给予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2组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接近正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健康组,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健康组( 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接近正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可维持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和血液流变学稳定。

    作者:齐孝越;贾红丽;贾立川;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6例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手术结束时在各腹壁切口处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处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在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及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在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岚;苗苗;刘俊;王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吞咽治疗仪对不同病因所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吞咽困难患者87例。其中双侧大脑皮质病变42例,延髓脑干病变36例,其他病因9例。3组均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比3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延髓脑干组和双侧皮质组吞咽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病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吞咽治疗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双侧皮质组疗效优。结论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积极意义,但不同病因疗效不同,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申婧;冯丽娜;张云霞;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左卡尼汀注射液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信息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左卡尼汀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血管内科,其次是老年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结论该院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应密切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颜娟;郑茂东;徐今宁;杨杰;逯蕾;张鹤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抗生素脑病16例分析

    目的:观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应用常规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尿毒症患者中,1例未透析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2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1次后精神症状消失,3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2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患者停药并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精神症状消失,5例停药并治疗4次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宜及早诊断,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类药,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董加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干预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静脉化学疗法是目前医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新的输注操作技术的开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泵埋入、PICC置管等方式能有效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需采用周围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化疗。据文献报道,外周静脉穿刺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4.1%~78.3%[1]。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带来了一定难度,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保护化疗患者的外周静脉,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发展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临床已有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其中以中药为主的预防治疗措施较为突出,也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诸多选择,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晔琳;苏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D62P、sCD40L、PDGF-B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激活。

    作者: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相同,均由同一主刀医师操作完成。观察组患者在假体植入前给予氨甲环酸400 mg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患者同期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术后72h,对比观察2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人均输血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48h关节腔内引流量、关节功能HS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72h,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人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关节腔内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促进患肢关节功能康复,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9例。未采用他汀药治疗235例。对比5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LDL-C)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和劲动脉斑块大面积。结果5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用药后IMT较治疗前均有增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增大( 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药物可能对斑块逆转无作用,但可能有延缓斑块面积增长作用。

    作者:孙艳转;许宜冠;刘奇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对患者血清 TSGF、CEA、CA199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对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TSGF、CEA、CA199水平并判断其阳性率。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SGF、CEA、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血清TSGF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EA、CA199阳性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摘除术与药物灌肠治疗大肠息肉,能降低患者血清TSGF阳性率,但对血清CEA、CA199阳性率无影响。

    作者:沈彦军;郭秀清;张宏煜;张鑫;李绍英;吕元军;周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26%高于对照组的8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方、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优势,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配合,不同机制相互作用,更好的解决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多样性,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琳;王扣宁;张群彦;任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与肌内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与肌内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具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娩后均常规应用催产素,研究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对照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比较2组临床疗效、出血量及出血时长。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风梅;张雪平;柴丽梅;蔡海花;范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低热、皮下包块为首发症状肺吸虫病1例误诊分析

    患者,男,28岁。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8月28日收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血液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升高,并呈一定规律,常清晨7∶00体温36.8℃,后逐渐上升,以中午12∶00体温达37.1℃,14∶00~15∶00体温达高37.6℃,后体温略下降至睡前37.2℃,发热时伴盗汗,乏力,头痛,咽部不适,无流清涕,无咽痛,无咳嗽咯痰,无关节肿痛,无怕热心慌手抖,曾在襄阳市康达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药名、剂量不详)静脉点滴,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余美霞;周咏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96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进行手术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手术麻醉。对比2组术后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结果本次研究的2组患者在拔管15min后躁动评分均略低于拔管后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在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均显著性的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术中应用均存在躁动情况,但丙泊酚术后产生的躁动评分显著性高于七氟烷,所以在临床上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推荐使用七氟烷麻醉。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α1b干扰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2组均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退热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孙培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用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将22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接受联合干预及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者为研究组,以接受联合干预及常规甲状腺素片治疗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及SSRS评分。结果在接受治疗前,2组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2组FT3、FT4水平均升高,TSH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2组SSR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可显着提高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亚玲;辛春;郭明;袁志英;刘志红;陈翠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安全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的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早期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早期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2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 AS)组69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 NAS)组60例,另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NC)组。对比3组资料水平,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AS组及NAS组BMI、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NC组(P均<0.01);AS组BMI、腰围显著高于NAS组(P均<0.05);AS组腰臀比明显高于NAS组( P<0.01)。 AS组、NAS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C组(均P<0.01)。 AS组,NAS组的FPG、FINS、HOMA-IR、HbA1c显著高于NC组(均P<0.01);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NAS组( P<0.05)。 AS、NAS、NC组的TC水平依次降低(P<0.05)。 HDL-C在AS组,NAS组显著低于NC组(均P<0.01)。 AS组LDL-C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 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但N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C、LDL-C、FINs、HOMA-IR、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腰臀比与RBP4呈正相关( r=0.210,0.135,0.289,0.245,0.339,0.237,0.253,0.286,0.17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45,P<0.01)。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动脉病变为因变量,以收缩压、HbA1c、TC、LDL-C、RBP4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病变与RBP4、HbA1c,收缩压正相关,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OR分别为1.031、1.685、1.049,95%CI分别为1.005~1.058,1.297~2.038,1.026~1.076)。结论 RBP4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提示RBP4是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连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32例住院患者,选取20项常用的的临床化验指标为自变量,以RDW为因变量,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元回归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性别是显著影响RD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调节RDW,从而改善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于战备;张巧敏;张宏亮;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