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露;李军;郭立稳;王娜;王义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对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84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儿入院时(T1)、术后12h(T2)和术后3d(T3)及术后5d(T4)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对比2组阑尾损伤Chiu评分。结果 T1时,2组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时,2组患儿血清NO水平均较T1时段明显升高,之后T3、T4时段血清NO水平逐步下降,且研究组T2、T3、T4时段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累阑尾损伤程度Chiu评分为(2.49±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能够抑制患儿体内NO的合成,恢复NO与氧自由基之间的平衡,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受累阑尾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向荣;刘艳红;武剑磊;武永庆;武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术后24 h VAS评分和瑞芬太尼麻醉用药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24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世杰;宋海斌;张小华;宋巧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远视内斜合并弱视患儿124例(158只眼)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78只眼)和对照组62例(80只眼)。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视力均较治疗前好转,但研究组视力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对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进行治疗,疗效好,具有个性化、趣味性,患儿易坚持,费用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将192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6例。 A组行腹腔镜术进行治疗,B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效果,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而言,可有效降低患儿创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郭俊海;班丽素;张旭辉;薛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98例,在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的同时,A组患者给予20μg/ml浓度臭氧、B组患者给予40μg/ml浓度臭氧、C组患者给予60μg/ml浓度臭氧均膝关节腔内注射。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0μg/ml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效果优于20μg/ml和60μg/ml浓度臭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检测联合诊断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直肠癌疑似患者165例,分别给予螺旋CT、增强MRI和血清VEGF-C水平检查,比较各项检查及联合检查针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直肠癌疑似患者经终确诊137例,排除28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均高于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的单独检查,而阴性似然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诊断的上述指标亦优于螺旋CT和VEG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螺旋CT和VEGF-C各项水平均相近,且全部三项检查间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MRI及血清VEGF-C水平检测三者联合诊断在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均采用开塞露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状况。结果168例患儿经开塞露治疗后,163例患儿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到97.0%(163/168)。患者均开始排气、排便,腹痛得到缓解,患儿逐渐安静。观察0.5h,均未再发腹痛。5例患者未排气、排便,则需进行腹部X线片的进一步检查,同时注入阿托品进行解痉治疗。结论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可将开塞露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很好的改善患儿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龙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3周HAMD评分。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末2组HAMD评分逐渐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而在护理上必须重视心理护理防止消极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电休克前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的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效果显著,CRP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丽;刘光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信息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左卡尼汀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血管内科,其次是老年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结论该院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应密切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颜娟;郑茂东;徐今宁;杨杰;逯蕾;张鹤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无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的116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肌瘤剔除术过程中出血>500ml 3例,其中2例为宫角部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分别为4cm和6cm。1例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直径7cm。观察组切下组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患者无1例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子宫全切术,均治愈出院。产后42d行子宫、双附件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选择性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亦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齐文霞;薛孟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中医辨证不足、配伍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滥用滋补及注射剂使用不当等。结论中成药的应用有待加强监管,减少和杜绝不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梁锦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早期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2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 AS)组69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 NAS)组60例,另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NC)组。对比3组资料水平,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AS组及NAS组BMI、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NC组(P均<0.01);AS组BMI、腰围显著高于NAS组(P均<0.05);AS组腰臀比明显高于NAS组( P<0.01)。 AS组、NAS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C组(均P<0.01)。 AS组,NAS组的FPG、FINS、HOMA-IR、HbA1c显著高于NC组(均P<0.01);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NAS组( P<0.05)。 AS、NAS、NC组的TC水平依次降低(P<0.05)。 HDL-C在AS组,NAS组显著低于NC组(均P<0.01)。 AS组LDL-C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 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NC组,NAS组(均P<0.01);但N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C、LDL-C、FINs、HOMA-IR、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腰臀比与RBP4呈正相关( r=0.210,0.135,0.289,0.245,0.339,0.237,0.253,0.286,0.17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45,P<0.01)。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动脉病变为因变量,以收缩压、HbA1c、TC、LDL-C、RBP4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动脉病变与RBP4、HbA1c,收缩压正相关,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OR分别为1.031、1.685、1.049,95%CI分别为1.005~1.058,1.297~2.038,1.026~1.076)。结论 RBP4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提示RBP4是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连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5d和30d,2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
作者:任红艳;刘建利;高长敏;王营;曹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376例,对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检查,分析结果。结果376例患者,控制达标患者54例,322例未达标,达标率为14.36%;单因素分析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血糖监测次数等因素血糖达标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超重、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腰臀比(WHR)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饮食控制、无规律运动、WHR高是与患者血糖控制有关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较多,社区管理重点督促患者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达标。
作者:张蕴芳;赵群英;韦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该院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详情。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014年药库中口服降糖药数据为研究资料,使用DDD分析和金额排序法,对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2013-2014年DDDS排名前三的药物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瑞格列奈。与2013年相比,阿卡波糖的DDDS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格列齐特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和糖苷酶抑制剂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因此使用频率较高,发展空间较大。
作者:潘平江;吴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养正祛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养正祛瘀方联合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月经期停服,连服3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孕酮水平的改变。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和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孕酮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养正祛瘀方联合西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中孕酮含量,缩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斌;赵粉琴;马睿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试验组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入院后在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上,每日睡前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患者肝功能指标,HBeAg、HBV血清标志物,Child-Pugh评分,检测HBV-DNA阴转率。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2周后,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开始好转;服药24周后,腹胀减轻,腹水开始消退;治疗48周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有4例患者于治疗期间证实发展为肝癌,经手术切除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其他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TBIL、ALT及AST含量明显下降,ALB含量有所上升,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48名HBeAg阳性患者中,24周转阴率为56.25%,48周转阴率为79.17%;平均HBV DNA由(6.2±1.4) log copies/ml下降至(3.1±0.9) logcopies/ml,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93.75%;Child-Pugh评分下降至(5.6±0.7)分。治疗前后HBV血清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显著( P<0.05)。恩替卡韦治疗前,并发症总个数为99例,治疗后,总并发症例数下降至39例,减少约60.6%;各类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在治疗48周均消失,腹水病例由62例减少至37例,腹膜炎由15例减少为2例。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名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症状,10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无线粒体毒性反应病例发生。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减轻或阻止病情进程,同时减少腹水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靖;蒋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44例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3.6%高于对照组的36.4%,复发率(13.6%)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不易引起疾病复发,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龙起珏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