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珏
目的:观察反眉状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凉山州彝族群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用5.5~6.5mm反眉状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前房内的手法劈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凉山州彝族群众白内障351例(477眼),观察患者术后1d及3个月裸眼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d佳矫正视力≥0.5共258眼(54.1%),佳矫正视力<0.5共219眼(45.9%);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0.5共435眼(91.2%),佳矫正视力<0.5共42眼(8.8%),术后3个月视力优于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散光度数为(1.87±0.61)D高于术后3个月的(1.03±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77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2眼,经处理后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至睫状沟。术后角膜内皮水肿29眼;前房积血2眼;眼压高5眼,经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晶状体后囊浑浊6眼,视力均在0.3以上,未作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反眉状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作者:梁裕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研究组予以卡前列甲酯栓加缩宫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米索前列醇加缩宫素进行治疗。对比2组产后出血率,术中、产后2h与1d出血量和剖宫产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2.4%(2/82)低于对照组的11.0%(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2h、1d出血量均少于术中出血量,且研究组产后2h和产后1d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前2组患者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2组患者Hb水平均低于产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亚静;张敏妍;成云云;李军夕;王佩;朱春花;茅顺洪;胡清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信息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左卡尼汀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血管内科,其次是老年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结论该院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应密切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颜娟;郑茂东;徐今宁;杨杰;逯蕾;张鹤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的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例肺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咳嗽效果显著,CRP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丽;刘光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96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进行手术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手术麻醉。对比2组术后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结果本次研究的2组患者在拔管15min后躁动评分均略低于拔管后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在拔管5min后和拔管15min后的躁动评分均显著性的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术中应用均存在躁动情况,但丙泊酚术后产生的躁动评分显著性高于七氟烷,所以在临床上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推荐使用七氟烷麻醉。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健康体检者186例作为健康组。研究组给予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2组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接近正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健康组,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健康组( 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接近正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肾康联合依那普利可维持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和血液流变学稳定。
作者:齐孝越;贾红丽;贾立川;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32例住院患者,选取20项常用的的临床化验指标为自变量,以RDW为因变量,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元回归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性别是显著影响RD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调节RDW,从而改善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于战备;张巧敏;张宏亮;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腰骶神经节异位嵌压所引起的腰腿痛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笔者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腰骶神经节异位2例,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金帅;黄腾;张隆;陈佳;郑旺;时莉芳;田志;李西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舰艇部队人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及0.5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HP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舰艇部队人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康忠;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88岁。发现左阴囊肿物伴坠胀感3年余。入院查体:左阴囊可触及一大小约14.0 cm ×12.0 cm ×10.0 cm的肿物,边缘不光滑,局部呈结节状,质地不均,无压痛,左侧正常睾丸触及不清,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4.51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1 mIU/ml,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彩超示:左阴囊探及一巨大肿物,外形不规则,内回声混杂,彩色多普勒( CDFI )示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未见正常睾丸回声。 CT检查:左阴囊内见一巨大分叶状软组织团块,病变密度不均匀,大小约13.6 cm ×11.5 cm ×10.2 cm,内部及边缘见少量脂肪、点状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呈不均匀花边样、分隔样及斑片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实性成分密度减低,表现为“快进快出”,囊壁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肿块与阴囊中隔、阴囊皮肤及阴茎海绵体分界不清;左睾丸位于肿块上方,形态欠规整,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与肿块融为一团(图1)。术前CT诊断:左阴囊恶性肿瘤,考虑肉瘤可能性大。术中所见:左阴囊肿物与周围组织及皮肤粘连严重,于肿物上方发现左睾丸,形态失常,表面大部分被肿块包裹,左睾丸白膜与肿物粘连无法分离。大体标本示:肿物大部分为实性,灰白淡黄相间,质硬韧,可见包膜,部分区域囊变,囊腔内含淡黄色液体;镜下:瘤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多样,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可见,胞浆内含多少不等的脂滴空泡。术后病理:(左阴囊)去分化脂肪肉瘤( DL)。
作者: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98例,在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的同时,A组患者给予20μg/ml浓度臭氧、B组患者给予40μg/ml浓度臭氧、C组患者给予60μg/ml浓度臭氧均膝关节腔内注射。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0μg/ml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效果优于20μg/ml和60μg/ml浓度臭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开塞露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均采用开塞露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状况。结果168例患儿经开塞露治疗后,163例患儿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到97.0%(163/168)。患者均开始排气、排便,腹痛得到缓解,患儿逐渐安静。观察0.5h,均未再发腹痛。5例患者未排气、排便,则需进行腹部X线片的进一步检查,同时注入阿托品进行解痉治疗。结论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可将开塞露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很好的改善患儿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龙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28岁。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8月28日收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血液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升高,并呈一定规律,常清晨7∶00体温36.8℃,后逐渐上升,以中午12∶00体温达37.1℃,14∶00~15∶00体温达高37.6℃,后体温略下降至睡前37.2℃,发热时伴盗汗,乏力,头痛,咽部不适,无流清涕,无咽痛,无咳嗽咯痰,无关节肿痛,无怕热心慌手抖,曾在襄阳市康达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药名、剂量不详)静脉点滴,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余美霞;周咏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光线性角化病( AK)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癌前病变,好发于头颈部、前臂、手背等曝光部位。 AK原发皮损可以表现为鳞屑性红斑、色素斑或过度角化。当AK皮损在短时间内出现结节、破溃或迅速增大时,表明其具有发展成侵袭性鳞状细胞癌( SCC)的倾向,应尽早做病理诊断,尽快清除病灶,为彻底治疗争取时机[1]。
作者:刘媛;李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该院2013-2014年上报的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33份,用手工统计和Excel表相结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使用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14例(42.42%),女19例(57.58%)。痰热清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多占总数的24.24%(8/33),其次为参麦注射液21.21%(7/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排列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龚晓淇;胡铁宏;朱雅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在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将选择的35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和B组18例。 A组镇痛泵药液组成: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4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200ml。 B组在A组基础上加氯胺酮200mg后加生理盐水至2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h、48h、5d、7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48h内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均明显缓解。 A组治疗后24h、48h、治疗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VA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在24h、48h、治疗5d的VAS评分与A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 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PC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4.1%(16/17)明显高于B组的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芬太尼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止痛。
作者:高秀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4年1-12月不合理用药的记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医嘱共计58份,进行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结果我院2014年度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注射剂溶媒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液体或电解质输入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溶媒包装材料错误等,其中注射剂溶媒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占较大比例。结论开展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并及时将点评情况反馈给临床医师,可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武星;汪滢;薛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中医辨证不足、配伍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滥用滋补及注射剂使用不当等。结论中成药的应用有待加强监管,减少和杜绝不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梁锦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5d和30d,2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
作者:任红艳;刘建利;高长敏;王营;曹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行颈动脉超声、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焦虑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IMT正常组(57例)和增厚组(71例),根据是否有抑郁分为抑郁组(59例)和非抑郁组(69例),分别对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昼夜平均收缩压水平及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血压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T增厚组BPV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BPV和IMT增厚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动脉IMT及抑郁症发生显著相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BPV对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丹露;李军;郭立稳;王娜;王义围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