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春燕;李发标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感染及难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15年1月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的感染和(或)难以愈合伤口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患者疼痛轻,伤口愈合快,瘢痕少。29例经使用凡士林纱条、优琐尔纱条、抗生素纱条换药无效的患者,以及12例伤口偏大估计难以愈合或愈合速度慢的患者,经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后均愈合满意。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对感染及难愈伤口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独特而有效的损伤控制原理是其疗效良好的主要原因。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胡正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少,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尚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度收集上报的93例 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 93例,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引起 ADR 的因素以抗菌药物使用高,占56.99%,其中又以β-内酰胺类居首,24例,占45.28%;损害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为主,引发 ADR 类型以一般药品不良反应为主,占94.62%。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 ADR 监测和报告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罗卿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系统评价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cience Direct、Elsevier、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 Stata 12.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697例患儿,meta 分析结果显示,RIPC 与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肌钙蛋白水平(cTnI)、术后24h 心肌收缩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与现有的成人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并未发现RIPC 对先心病手术患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提示仍需更多高质量 RCT 去证实 RIPC 的临床作用。
作者:李贤伟;周红瀛;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芪参活血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按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诊疗指南给予规范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芪参活血颗粒,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温水。入院24h、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CD +4 CD +25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 细胞)比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脏器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 PCT 水平及 Treg 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 AST、Scr、CK-MB、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L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参活血颗粒可降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外周血 CD +4 CD +25调节性 T 淋巴细胞比例,对脏器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肛肠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加施中药熏蒸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相关临床指标记录、中医治疗疗效与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水肿、坠胀、潮湿、出血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渗出物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肛肠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唐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预防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清洁级健康雌性 Wistar 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Ⅰ组:健康对照组;Ⅱ组:脓毒症3d 组;Ⅲ组:参麦+大黄制剂治疗3d 组;Ⅳ:脓毒症7d 组;Ⅴ组:参麦+大黄制剂治疗7d 组。健康对照组自由饮水及进食。脓毒症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腹腔内注射10ml/ kg 生理盐水。参麦+大黄制剂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参麦注射液10ml/ kg 腹腔内注射+2ml/ kg 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测定各组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 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Ⅴ组肌酐及胱抑素-C 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肌酐及胱抑素-C 水平有所下降(P ﹤0.05);与Ⅲ组比较,Ⅳ组肌酐及胱抑素-C 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Ⅳ组比较,Ⅴ组肌酐及胱抑素-C 水平明显下降(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中药大黄制剂对预防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可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申丽旻;何聪;王显雷;王志刚;赵鹤龄;陈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重症大泡型药疹(severe bullous drug enuptions,SBDE),主要以重症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iforme major,EMM)、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3种类型常见[1]。导致 SBDE 发生的病理机制仍不明,许多作者提出与药物代谢异常有关。SBDE 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广泛皮损红斑、水泡、黏膜出血性糜烂,常伴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患者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临床常因患者治疗药物多,SBDE 多为迟发型过敏反应而难予及时正确判断致敏药物,往往所怀疑或予停用非致敏药物,而使过敏原持续存在。通过分析本例患者发生 SBDE发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药物,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应于治疗前详查患者药物食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患者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并对其健康生活饮食予科学合理的劝导,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何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十子代平方(SZDPF)溶液对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法,建立 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 SZDPF 溶液干预细胞模型,并以吡格列酮为对照药,观察各组 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各组 SZDPF 溶液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 ﹥0.05),但对其葡萄糖消耗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 ﹤0.01),与西药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SZDPF 溶液与吡格列酮具有同等的改善 HepG2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与其增加 IR-HepG2细胞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促进葡萄糖的摄取有关。
作者:吴博;邱昌龙;李继安;田春雨;喇孝瑾;付茜茹;程瑞婷;周雪梅;董思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核病现仍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吡嗪酰胺作为常规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 pH 5.0~5.5时,杀菌作用强,对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佳的杀菌药物[1]。其不良反应有高尿酸血症、关节疼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等。在现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增高的情况下,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较过去明显增多[2]。现对1例使用吡嗪酰胺致血尿酸升高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在使用吡嗪酰胺时如何减少和应对不良反应发生。报道如下。
作者:赵越;张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云地熏,别录云芸藁,道地药材产自陕西银州。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对柴胡功效,历代医家皆有心得。如《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去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新修本草》认为:“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问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刘完素曰:“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中医学》教材认为柴胡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现代研究认为可解热、抗炎、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功效。因其功效显著,所治病症颇多,故为临床常用药[1]。笔者在此对柴胡在临床的使用进行浅析。
作者:周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金嗓利咽胶囊治疗咽炎的效果。方法将咽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复方草珊瑚含片治疗,研究组采取金嗓利咽胶囊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症状缓解时间为(8.52±0.95)d 短于对照组的(14.28±1.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金嗓利咽胶囊治疗患者采取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肝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 PI3K 信号通路相关分子 AKT、PTEN 和 TLR4水平。方法取肝癌组织和肝纤维化组织各10例,western-blot 法检测 PTEN、AKT 蛋白的表达。提取肝癌组织和肝纤维化组织总 RNA, RT-PCR 方法检测 PTEN、AKT、TLR4mRNA 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的 PTEN、AKT、TLR4mRNA 和 PTEN、AKT、P-AKT 蛋白水平高于肝硬化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癌组织较肝硬化组织中 PI3K 信号通路活性增强。
作者:金萌;韩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住院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其中试验组完全恢复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应用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改善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王芹;王士芳;徐发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螺旋 CT、MRI 及血清 VEGF-C 水平联合检测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3月就诊的直肠癌患者137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前分别进行螺旋 CT、MRI、血清 VEGF-C 水平检测,并将螺旋 CT、MRI、血清 VEGF-C 水平检测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病理分期增高,血清 VEGF-C 水平升高,各病理分期之间血清 VEGF-C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正确率高于单独使用螺旋 CT 或 MRI 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螺旋 CT、MRI、血清 VEGF-C 水平检测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乏力、跌倒发作3d 于2014年9月17日入院。患者自入院3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乏力,跌倒发作,无眼前闪光及暗点,无四肢强直阵挛及面色发紫、舌部咬伤等,共计发作3次,每次发作持续10余分钟自行好转,发作期意识清楚,跌倒发作中无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入我院急诊科诊疗,入院后未再跌倒发作。患者曾为五官科医师,20年前有产时羊水栓塞致昏迷21d 病史,大约之后2年出现癫痫发作。平时每晚口服德巴金1片及鲁米那1片(每天2次),丙戊酸钠2片(每天2次),近3年无癫痫发作。2周前患泌尿系感染在当地医院治愈。
作者:张义芹;王文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后42d复查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干预组产妇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产妇仅进行常规 Kegel 运动。疗程均2个月,应用 PHENIX 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2组产妇产后3个月的大肌电压、盆底Ⅰ类Ⅱ类肌肌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脱垂分类(POP-Q)。结果2组产妇干预后于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大肌电压值、ⅠⅡ类肌肌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POP-Q 分类较治疗前有提高,但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盆底肌力,能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作者:涂江莲;熊红莲;黄莉;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过敏性皮炎(allergic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其本质是是由 IgE 介导的 I 型变态反应[1],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可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4类。每类过敏原均可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过敏性皮炎是急诊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发病原因复杂,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使疾病反复发作得不到根治,但在急诊给予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能极大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痛苦,及时用药更能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我院急诊采用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过敏性皮炎患者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在宫颈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9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 SCC、CEA、CA125、CA199浓度,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 SCC、CEA、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鳞癌组 SCC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组,CEA、CA125、CA199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临床Ⅲ/Ⅳ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CC-Ag、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对鉴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业琳;雷嘉;黄卓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