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CA153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王芳;孙素青;李朝霞;贾兴莉

关键词:乳腺癌,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CA153
摘要:目的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CA153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0例,术前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进行评分,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试剂盒由北京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检测血清CA153含量.结果 乳腺癌组CA153、UE评分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CA153检测对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组胺H2受体阻断剂改善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原因有心肌受损、心室负荷过度、心室充盈障碍以及心律失常,终导致心室泵功能低下,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尽管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我们已经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但慢性心力衰竭仍然是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仍然需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尤其部分无重大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药物.笔者通过对既往以组胺H2受体为靶点,研究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实验进行综述,阐述当前H2受体阻断剂对改善心功能的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峡君;廖禹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环磷酰胺治疗神经白塞病16例临床疗效分析

    白塞病是一种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特发性血管炎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和色素膜炎,除此之外还可累及关节、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神经系统受累被称为神经白塞病(NBD).NBD较少见,是白塞病的重症表现,预后不佳,也是本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收住的16例NBD患者资料及治疗、随访2年时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白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细节护理对内科急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内科急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2组间科学治疗、规律生活依从性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内科急诊患者中的实施,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淑华;刘增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涉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统计不良反应涉及的主要系统、相关表现,并据此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结果 年龄<18岁或>60岁,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和给药途径的患者,而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积极防控,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蓝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车载呼吸机转运早产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车载呼吸机转运早产儿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自医院车载呼吸机转运早产儿80例,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治方法,即在急救转运过程中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试验组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呼吸管理.结果 试验组的转运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儿在转运气囊过程中的漏气、气胸肺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车载呼吸机转运早产儿,可以提高转运效率,减少漏气现象的发生,可以保障早产儿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性别湿疹患儿气质特点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性别湿疹患儿气质特点的分析,指导家长采用适宜的教养方式.方法 选取在医院皮肤科和儿保科就诊的1~4月龄湿疹患儿101例,采用经张劲松等人引进并修订的标准化的1~4个月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 在101例患儿中,中间偏易养型占41.6%、易养型占23.8%、难养型占19.8%、启动缓慢型占7.9%、中间偏难养型占6.9%.按分组进行5种气质类型构成比的比较,女婴组中间偏易养型和易养型共计76.2%高于男婴组的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组中,男婴组的适应性2.90±0.75高于女婴组的2.5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域8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湿疹患儿家长进行适宜的育儿指导,可使婴儿心理与体格发育达到佳状态.

    作者:梁红梅;赵志英;陈丽雯;沈丽娟;董媛;李聪捷;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5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联合组300例与对照组280例.2组均行抗感染及抗炎等基本治疗.同时联合组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仅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喘憋及肺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忠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联抗血小板在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符合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57.1%和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3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在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各项指标,缓解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张合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无精子症诊治中治疗选择和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的循证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不孕不育门诊就诊的无精子症患者7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2例少弱精症患者为对照组,提出护理问题,文献检索与分析评价,制定出佳个体的诊疗选择和心理护理措施,提供诊治的选择.结果 研究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7.8%、59.7%高于对照组的50.0%、28.6% (P <0.05).心理干预后2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呈现明显下降(P<0.05),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亚组下降较梗阻性无精子症OA亚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精子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通过精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效的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临床诊疗.

    作者:房军领;曹翠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抗苗勒管激素早期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抗苗勒管激素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早期预测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101例经血清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检测确认为卵巢储备功能弱化引发不孕的患者,根据促排卵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促排卵,研究组接受人工周期治疗后再给予促排卵,对比2种促排卵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接受治疗后,其周期妊娠率为2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为3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的AMH水平为2.92±0.39g/ml,明显优于治疗前的1.02±0.11 n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P<0.05).结论 针对卵巢储备功能弱化患者,选择抗苗勒管激素早期检测方法进行预测能够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药品不良反应209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4年上报的209例ADR报表,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9例ADR报告中,发生ADR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136例:73例,1.86:1);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81例,38.76%);静脉滴注是引起ADR多的给药途径(131例,62.68%);引发ADR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46例,22.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常见(78例,37.32%).结论 临床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赵文霞;何志超;李剑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妇科腔镜手术静脉全麻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苏醒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妇科腔镜手术静脉全麻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医院妇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35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静脉全麻,同时选择3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入选患者麻醉效果,并对其苏醒时间、药品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客观评定.结果 试验组入选患者的苏醒时间(1.16±0.27)min,对照组(3.80±0.51)min;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1.47±2.06) min,对照组(1.82±2.93) min;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4.29%),对照组有19例(54.2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选择静脉全麻方案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护患信任关系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护患关系紧张成为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信任度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患者对护士较高的信任度对患者心态的稳定和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1].严峻的医疗环境使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变得更加小心,她们不愿也不敢与患者过多的交流,以免引起纠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护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目前存在医护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如何维护护患这对利益的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2],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试图从护患双方的角度探讨导致护患不信任的影响因素,为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护患信任与和谐提供依据.

    作者:陈革;刘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聘用制护士流失的统计分析与管理对策

    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出现护理人员缺乏的现象.为了满足临床一线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聘用护士,使其在医院护理队伍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由于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出现了聘用护士离职的现象.聘用护士离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聘用护士的流失不仅增加医院的人力招聘成本,培养成本,而且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和建设[1].现对我院近5年51人聘用护士离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原因,提出管理对策,稳定护理队伍的发展.

    作者:韩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48例

    良性卵巢囊肿是常见的妇科疾病[1].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大量临床事实证实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良好,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

    献血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献血量约在200~400ml,即5%-10%的全身血容量,此种情况下献血人员基本不会出现献血反应,然而受到各类不良因素制约以及献血人员个体因素差异影响,不少献血人员依然会发生献血反应,给采血工作造成不良影响[1].笔者观察并分析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旨在为采血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莉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对策

    目的 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1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输液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采取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治疗方案.比较2组的临床价值和危险因素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5.37%高于对照组的7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药物渗漏、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风险性因素进行管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使药物渗漏、静脉炎和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琴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利普刀与微波在官颈糜烂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应用利普刀与微波治疗妇产科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微波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利普刀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利普刀应用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不仅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意义.

    作者:邱兰;陈玉环;张慧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过敏性体质的中医认识

    随着地理环境、气候、人文社会的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病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对变态反应的深入研究,过敏体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在传统中医学中有过敏相关疾病,如漆疮、瘾疹、鼻鼽等,但大多只从症状命名,对其发病多从风论,而其真正的病因受时代、科技水平的影响不被历代医家所认识.在跟随名老中医温振英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学习期间,在老师的教授和指导下,逐渐认识了过敏性疾病,并从中医角度更多的理解了该病,温老师指出该病的病机:阴虚为其根本,风邪内伏为其病因,在此病机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诊断及治疗体系.

    作者:苏小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宫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接收的足月产妇中抽取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缩宫素,观察组予卡贝缩宫素,比较2组血红蛋白值下降情况、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3例(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例(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24h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贝缩宫素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因宫缩乏力而致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