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梅;赵志英;陈丽雯;沈丽娟;董媛;李聪捷;赵芳
目的 探讨研究经阴道子宫瘢痕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的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各15例,观察组给予经阴道子宫瘢痕修补术,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学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瘢痕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损伤较小,安全,低价、有效.符合微创原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兰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临床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真菌、放线菌和抗细菌药物.菌体DNA因含有相应的耐药基因,使得菌体能不受抗菌药物的影响,这也是菌体产生耐药性的内因,而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是外因,人工选择出那些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大量繁殖,耐药菌发生发展也逐渐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赵蕾蕾;何慧;郑红利;周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治疗脊柱结核的传统方法一般采取手术病灶清除,脓腔冲洗后放一些抗结核药物、植骨融合等.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疗程长、稳定性差、脊柱畸形发生率高等不良后果,为减少窦道形成不放置引流导致伤口不愈合率高、易复发等情况[1-2].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论,手术技术和内固定物的发展和提高.一期病灶清除、矫正畸形、牢固的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大限度矫正畸形,同时给予术后充分引流的治疗理念和手段的应用,从而明显缩短了脊柱结核的病程,提高了疗效.伤口不愈合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冰;白晓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护患关系紧张成为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信任度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患者对护士较高的信任度对患者心态的稳定和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1].严峻的医疗环境使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变得更加小心,她们不愿也不敢与患者过多的交流,以免引起纠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护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多数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目前存在医护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如何维护护患这对利益的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2],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试图从护患双方的角度探讨导致护患不信任的影响因素,为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护患信任与和谐提供依据.
作者:陈革;刘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补肾调周法配合针刺、耳穴治疗妇女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将6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补肾调周法配合针刺、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优势卵泡大直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势卵泡大直径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稍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期排卵率为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妊娠率为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肾调周法、针刺和耳穴法联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好,妊娠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不同性别湿疹患儿气质特点的分析,指导家长采用适宜的教养方式.方法 选取在医院皮肤科和儿保科就诊的1~4月龄湿疹患儿101例,采用经张劲松等人引进并修订的标准化的1~4个月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进行气质测评.结果 在101例患儿中,中间偏易养型占41.6%、易养型占23.8%、难养型占19.8%、启动缓慢型占7.9%、中间偏难养型占6.9%.按分组进行5种气质类型构成比的比较,女婴组中间偏易养型和易养型共计76.2%高于男婴组的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组中,男婴组的适应性2.90±0.75高于女婴组的2.5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域8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湿疹患儿家长进行适宜的育儿指导,可使婴儿心理与体格发育达到佳状态.
作者:梁红梅;赵志英;陈丽雯;沈丽娟;董媛;李聪捷;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伊利替康治疗,观察组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47%高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与伊利替康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刀联合臭氧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93例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确诊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31例、臭氧组30例和联合组32例,分别采用相应方法及护理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疼痛VAS评分低于针刀组及臭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针刀组的80.7%及臭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臭氧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秀娟;卢笑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患者,女,38岁,孕3产1.1997年自然分娩1次,2013年8月12日因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下右输卵管切除术.平素月经规律,避孕套避孕.2015年1月5日因停经48d,右下腹痛2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T36.6℃,BP110/70mmHg,P68次/min,R20次/min.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妇检:子宫前位,增大,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血hCG> 15000U/L (15000mIU/ml),孕酮82.74nmol/L(26.10ng/ml),雌二醇1350.54pmol/L (369.00pg/ml).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前位,稍增大,大小约5.83cm×6.61cm×5.61cm,内膜厚约1.45cm,子宫紧邻右宫角处偏外侧探及大小约2.88cm×2.90cm×2.52cm不均区回声团块,呈“甜圈”征,中间为无回声区直径约1.0cm,内见胎芽及心管搏动,卵黄囊可见,该包块与子宫关闭密切,分界不清,与右侧宫角内膜无重叠,左卵巢正常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周边及内部探及较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
作者:次玲娟;张英华;李丽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6~12月医院儿科5179份出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使用15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5%,使用强度46.5 DDDs,病原学送检率为95.1%,单药使用率为89.2%,联合用药率为10.8%,仅4例使用三联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五水头孢唑啉、阿莫西林钠舒巴坦、氯唑西林、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大部分为经验性用药,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给药方案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等现象,需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覃启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表柔比星联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在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7月Ⅲ期乳腺癌患者22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表柔比星+多西他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紫杉醇行新辅助化疗,将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静脉炎、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Ⅲ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发展与转移,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婷婷;蔡倩;徐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患者,女,40岁,陕西丹凤县人,以“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余,双手皮肤溃疡3月”入院.患者2012年初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开始每日口服羟基脲1.0 ~3.0g至今,2014年10~11月份曾给予α-2b干扰素300万U,隔日皮下注射.2015年2月份患者双手皮肤出现粟粒大红色丘疹,双手、双足皮肤脱屑、皲裂,伴有疼痛,皮损逐渐增大,肤色呈暗红色结节,顶端溃破出血,破溃后表面形成溃疡,溃疡逐渐增大并变深,表面结成血痂.在当地医院按皮肤溃疡给予外涂莫匹罗星、生肌膏,并静脉输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等治疗,皮肤色素沉着好转,溃疡可有好转,皮肤皲裂未见明显好转.入院查体:T37.2℃,P90次/min.一般状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冀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研究体位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013年5月-2015年6月医院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64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持续正压通气(CPAP)诊疗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体位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动脉血气、发生胸骨凹陷几率等情况.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动脉血气相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胸骨凹陷发生几率为25.0%,观察组胸骨凹陷发生几率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诊疗基础上结合体位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故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李意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产妇结局,以进一步保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提升分娩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引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对照组采用剖宫产的方式,比较记录分娩过程中的数据.结果 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较高,而且产妇以及新生儿受影响较小,尤其是对于经历过剖宫产术的产妇来说,阴道引产分娩更有优势.结论 对于经历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来说,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对于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数据分析出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优势,成功率较高,且可以改变产妇结局,有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张敏妍;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医院就诊的9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4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改良组实施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对比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P<0.01).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出现护理人员缺乏的现象.为了满足临床一线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聘用护士,使其在医院护理队伍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由于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出现了聘用护士离职的现象.聘用护士离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聘用护士的流失不仅增加医院的人力招聘成本,培养成本,而且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和建设[1].现对我院近5年51人聘用护士离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原因,提出管理对策,稳定护理队伍的发展.
作者:韩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神经改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神经改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张玉萍;詹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5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联合组300例与对照组280例.2组均行抗感染及抗炎等基本治疗.同时联合组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仅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喘憋及肺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忠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涉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统计不良反应涉及的主要系统、相关表现,并据此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结果 年龄<18岁或>60岁,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和给药途径的患者,而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积极防控,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蓝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56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F24经皮肾镜通道,平均手术时间62min,术中失血量50~400ml,结石一期取净率91.2(5112/5610),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标准肾镜下B型超声引导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在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南南;王志余;张文涛;何文强;赵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