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迪;祝昌明;郭晓刚;王友宝
1例69岁男性患者给予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在静脉滴注第5分钟患者由卧位转为坐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血压急剧下降。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升压、扩容等支持治疗并进行心电监测指标。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作者:彭媛;周玥;赵曜;杨明;李胜前;刘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诊治的 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未死亡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机械通气、吸烟、两种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两种及以上真菌感染、抗生素联合应用和低蛋白血症与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后有关(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两种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及低蛋白血症与 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后有关(P <0.05)。结论病程迁延、两种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和低蛋白血症为 COPD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抗生素联合应用为保护因素,早期预防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韦玉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 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胸痛患者84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6排螺旋 CT 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 CT 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6排螺旋CT 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主动脉等病变,观察组误诊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3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螺旋 CT 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确诊率较高。
作者:张爱英;赵素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铜鼓县高桥乡卫生院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 VAS 评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理化检查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合理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6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256例。根据用药疗程不同分为短期组94例与长期组16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 或72h 的应答率、治愈率以及30d 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的48h 或72h 应答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30d 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肝肾综合征治愈率、30d 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更合理。
作者:冯姝;高斌;梁树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36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谦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麻醉科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实施疝气手术患儿58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5、10、15min,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6.6%(28/29),对照组为75.9%(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患儿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帅;安芳;徐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比较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肾动脉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3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经 X 线检查拟诊为肾动脉钙化患者50例,均给予 CTA 和 DSA 检查。比较 CTA 与 DSA 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 诊断准确率为94%,DSA 为96%,CTA 与 DSA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A 与 DSA 诊断肾动脉钙化中诊断准确率相当,CTA 也可作为肾动脉钙化的可靠检查方法。
作者:罗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 <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烫伤休克期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肺水肿、急性肾衰竭、急性胃扩张)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徐州市肿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9月开始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开展前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无菌物品供应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开展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无菌物品供应的满意度为99.0%(198/200),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的87.0%(17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对无菌物品供应的满意度,也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刘晓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部感染伴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三二零一医院2014年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伴高脂血症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血脂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血脂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肺部感染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且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 DP 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梧州市工人医院血液肿瘤科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按照就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 DP 化疗方案,对照组单独应用 DP 化疗方案,4个化疗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直径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外周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但两组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 DP 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周健;周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鲁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国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孝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7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HCT、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hs -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6(IL -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hs - CRP、Hcy 及 IL -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燕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临西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给氧体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48、72h 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VAS 评分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VAS 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术后24h 和48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作者:邴保霞;王志秀;梁振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5年收集的梅毒患者血液标本76份,分别采取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 - ABS)、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进行梅毒血清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TA - ABS、ELISA、TPPA、TPHA 检测各期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均为100%。TRUST 对一、三期梅毒及隐性梅毒检验阳性率均较 SYP 检查低;SYP 对一期梅毒检验阳性率较 ELISA、TPHA、TPPA 检查低。结论 ELISA、TPHA、TPPA 检查在梅毒血清检测中效果较理想,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李武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1.4)分,低于对照组的(5.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分析脓毒症患儿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方法选取衡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度收治的脓毒症且细菌培养阳性患儿168例,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情况。结果36h 内病原菌阳性检出率高,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1.43%(120/168),革兰阴性菌占25.00%(42/168),真菌占3.57%(6/168)。根据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红霉素耐药率比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耐药率比较高。结论应在36h 内对脓毒症患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从而提高患儿救治率。
作者:李军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大化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正常足月儿及产妇350例。在产妇完成分娩5d 内及分娩后6个月对产妇开展问卷调查并分析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影响因素。结果婴儿出现不明原因哭闹36例,占10.29%。不明原因哭闹婴儿每天哭闹≥1h,每周哭闹≥1d,持续7周,平均哭闹时间为(2.2±0.1)个月。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期对工作与夫妻生活兴趣下降或者彻底丧失、存在孤独感、较易出汗、母亲对婴儿的表现较为苦恼、孕妇自觉身体疼痛增加与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有关(P <0.05)。结论孕妇在孕期及分娩后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导致婴儿不明原因哭闹发生率增高。
作者:黄含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