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屈孕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观察

伍志虹

关键词:地屈孕酮, 黄体酮, 孕妇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摘要:目的 观察地屈孕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85例.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将85例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组42例和黄体酮组43例.地屈孕酮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酮组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2组止血时间和腰酸、腰痛缓解时间、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血时间和腰酸、腰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9%低于黄体酮组的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14,P<0.05).保胎成功率地屈孕酮组为95.24%,黄体酮组为88.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均有较高的保胎成功率,均可有效改善激素水平,缓解患者出血和腰酸腰痛等临床症状,但地屈孕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和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全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照CLSI2014折点判读,使用WHONET5.6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使用2检验分析.结果 MRSA检出率为56.7%(68株),MRCNS检出率为70.7%(70株);MRSA主要分布于痰液25株(36.76%)、咽拭子12株(17.65%)各类伤口分泌物13株(19.12%)、血液4株(5.88%)中.MRCNS主要分布于各类伤口分泌物28株(28.28%)、尿液24株(24.24%)、痰液17株(17.17%)、血液14株(14.14%)中;MRS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 该院MRCNS有检出率的降低的趋势,但是检出率仍较高,耐药性强,仍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同时按照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奕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考试心理压力下唾液自由基清除活性及皮质醇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考试任务对唾液中自由基清除活性(FRSA)的值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学术考试压力下的唾液FRSA和唾液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测定.测试样本为健康志愿者考试前5min即压力前、考试完90min后即压力后的唾液样本.FRSA和皮质醇水平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皮质醇试剂盒测定.结果 简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4名志愿者中有20名(83.33%)在考试任务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和焦躁.考试后测得24名受试者唾液FRSA平均值较考试后降低,皮质醇/FRSA平均值较考试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试前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质醇/FRSA的比值可以作为轻微心理压力,如考试压力的可用生物指标.

    作者:刘银;金美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症状缓解时间及心律失常、心功能和心电图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症状缓解时间及心律失常、心功能及ST段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作者:王海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介入手术室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介入手术室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 ~12月笔者所在医院介入手术室行介入治疗的9 40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将2013年1~12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9 31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0.075%(7/9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认真评估、反复宣教、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在介入手术室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作者:黄景香;曹宏霞;郭丽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与房颤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房颤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间段的体检健康人员5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并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临床分类与欧州心律学会(EHRA)分级患者的上述指标,并采用Logistic分析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与房颤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临床分类与EHRA分级患者的上述血清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均与房颤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房颤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患者的临床分类与EHRA分级对其表达影响较大,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应给予积极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张宇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疗程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值与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 治疗前2组泪液分泌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泪液分泌值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UT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促进眼液分泌,疗效确切.

    作者:袁东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DD)、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能减少常规心力衰竭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脓肿1例诊治体会

    患者,男,53岁,因右耳上方肿痛4d于某医院就诊.病例显示:右耳上方见一大小约4cm×3cm包块,色红,质硬,皮温高,触痛明显,无发热,血常规正常,诊断为右耳上方疖肿.予头孢哌酮钠3.0g、甲硝唑1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治疗4d,肿块范围无缩小,疼痛加剧;继续给予头孢哌酮钠3.0g、左氧氟沙星0.4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3d,肿块范围仍未缩小,疼痛愈加.

    作者:李茂伦;李美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疏风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疏风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中药汤剂疏风散加减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疏风散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主要症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以及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β-EP、NO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ET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作龙;汪祖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开展的95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出T管引流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 185min,术中出血30~80ml,术后4~8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T管造影后去除T管,住院时间6~ 10d.结论 熟练、优质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慧霞;陈韶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72例,结合患儿人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骶管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效果,统计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过程中出现躁动1例,术后无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 (1/36);对照组患儿手术过程中躁动1例,术后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 (2/36).2组患儿均未出现术中痉挛、术后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心率、MAP及SpO2三项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儿麻醉后心率、MAP及Sp0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儿恢复时间快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广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 对比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官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二次剖官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对比2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娩出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总耗时及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术产妇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林杏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鑫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目的 分析造成心血管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临床治疗方案,为后续心血管内科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6例,胃肠道感染1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者感染因素:存在长期抗生素服药史40例,气管插管引起感染5例,使用抑酸剂20例,另外13例患者为并发感染、心功能不全.结论 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较多,针对具体感染因素,需要实施针对性治疗,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艳霞;王雪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病死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郎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PSG参数对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多导睡眠图(PSG)与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0)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睡眠监测室进行PSG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61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甲组(PSG监测符合OSAHS诊断标准,且不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乙组(PSG监测符合OSAHS诊断标准,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15例,丙组(无OSAHS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及丁组(PSG监测和ABPM监测均正常的健康人)136例.各组均监测夜间PSG参数和ABPM,监测血清ET-1和NO水平,并分析PSG参数与ET-1及NO的相关性.结果 甲、乙、丙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均高于丁组,而NO水平低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血清ET-1水平高于甲组,而NO水平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和乙组患者PSG参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氧减指数均高于丙组和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AHI、夜间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氧减指数均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水平与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及氧减指数增大有关.结论 OSAHS患者,特别是OSAHS合并高血压者血清ET-1水平上升,NO水平下降;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PSG各参数与血清ET-1升高相关.

    作者:张仲祥;刘文兴;刘运秋;王丽晔;修春霞;王瑞霞;刘伟存;马洪芳;耿贺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有多种疾病、药物不合理联用、服药后短时间饮酒、药物用量与用法及自身质量问题等.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药物临床用法及用量规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法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控制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阿奇霉素口服,2组均维持治疗12周.观察2组疗效、肺功能和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退出2例.观察组完全控制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IgE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见义(P<0.05).结论 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哮喘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同时降低IgE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鲍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醒脑静注射剂说明书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目的 了解醒脑静注射剂说明书内容是否完善.方法 将某企业醒脑静注射剂说明书与国家食药监管局有关药品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该企业的醒脑静注射剂说明书无维持所配溶液稳定性所需的储存条件、滴注速度等信息,未注明疗程、期限,未注明儿童能否用药等信息.结论 醒脑静注射剂说明书存在缺陷,对医务工作者的用药指导性不强.建议药液按说明书配制后应尽快滴注,滴速50~60滴/min,首次使用应慢滴,用药期间严格监护,疗程控制在2周左右;儿童用药应慎重.

    作者:黄德耀;成芳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4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和B组25例.2组均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格利奈治疗,B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均无退出病例.治疗前2组FBG、2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2组FBG、2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大便次数增多1例,适应后症状缓解.2组均出现低血糖症1例,调整胰岛素用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且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

    作者:刘青员;朱静和;蒋凤;于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