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照娣
近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对于治疗某种类型的脱发有效果。研究者在66例接受了托法替尼( Xe-ljanz,tofacitinib citrate)治疗的患者中发现,有50%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长出了新头发。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皮肤医学助理教授Brett King医师称,托法替尼的作用机制是体制免疫系统攻击发根毛囊。 King补充道,对于常见的脱发类型(男性型态性秃发),这种药物很可能无效果,因为这种类型的脱发并不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这项研究中,King和同事对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治疗,Xeljanz的药物剂量为每次5mg,每天2次。在治疗的过程中,有50%患者长出了新毛发,1/3患者长出的毛发超过了原先发量的一半。 King补充道,这种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温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50例出现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设为观察组;150例同期用药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统计观察组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及对照组非头孢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以3代头孢类药物为主;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有过敏史和用药后饮酒等均为引发不良反应高风险因素。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需明确用药指征,严密监控患者用药过程,积极建立不良反应防范应对措施。
作者:何永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良好时机。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初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精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子宫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组织成分、血管计数和平胶比例,讨论剖宫产术后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的风险。结果剖宫产术后5~7年的产妇与术后<5年产妇相比,盆腔粘连的比例显著增加;此外,多数2~5年的产妇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较安全,而年限>8年的产妇子宫下段变薄,手术风险较高。另外,术后年限≤2年的52例产妇中仅30例发生盆腔子宫粘连且无其他不良征象,提示其他不良指标的发生与术后是否短期内及再次妊娠并无明显关联。结论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并不与剖宫产术后时间成正比,术后2~3年瘢痕组织会逐渐变硬且易破裂。
作者:张敏妍;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B型超声及妇科检查,采用B型超声测定卵泡刺激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雌激素( E2)、泌乳素( PRL)、雄激素( T)、孕酮( P)等,用药期每月检测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4.83%和84.27%,均高于对照组的16.85%和69.66%(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察组FSH、LH、P、E2、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可降低激素水平,减小肌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青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地区被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吡喹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二日疗法”和“顿服疗法”,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粪便虫卵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粪例虫卵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低于对照组的57.1%(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临床疗效肯定,其中“二日疗法”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青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不良反应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开卫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系统化疗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探讨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接受6个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检测化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FCP)数值,比较评价化疗前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结果39例化疗前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hPG和GhbA1c显著增加,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略有降低,注射胰岛素总量增加(P均<0.05)。201例化疗前非糖尿病患者FBG较化疗前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仍处于正常范围内,8.47%继发糖尿病,且大多发生在第4次化疗后;2hPG、GhbA1c、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增加( P均<0.05)。结论接受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FBG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并导致原有的糖尿病恶化。
作者:饶思维;黄艳;时云;黄成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ICU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ICU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殷玉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艾尔健( Allergan)公司近日在欧盟监管方面传来喜讯,欧盟委员会( EC)已批准该公司药物Truberzi( eluxadoline)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患者的治疗。此次批准,使Truberzi成为欧洲IBS-D群体中首个治疗药物。艾尔健公司表示,将在2017年将产品推向欧洲市场。 Truberzi的获批,是基于2项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的积极数据。数据显示,Truberzi显著降低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种使临床医师治疗棘手的症状,即腹部疼痛与腹泻,持续缓解时间达6个月以上。安全性方面,Truberzi的耐受性良好,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便秘和腹部疼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医院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观察2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恢复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93.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疗效,差异不明显,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利培酮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体质量上升等不良反应。
作者:刘渝斌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内科收治的消化性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P<0.01)。结论与一些常规的药物相比,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性疾病的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瑜华;沈俊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择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40例,行尿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结果140例中,尿细菌检测阳性50例(35.7%,大肠埃希菌40例,粪肠球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合并支原体感染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细菌培养呈阳性的患者治疗期、巩固期、维持期以及总疗程与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复发性尿路感染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冠心病和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被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者的冠脉病变比单纯冠心病者冠脉病变更严重,多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更多见,冠脉支架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因此,对接受冠脉支架术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服用阿司匹林抗凝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2组均予常规方法治疗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平均止血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9%,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德庆玉珍;米仓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10个月随访,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10个月面部疼痛、头昏头痛、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等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 P<0.05或P<0.01);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10个月面部疼痛、头昏头痛、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留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65.38%,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招兵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烧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植皮术后予2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与相应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结束第3天予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体内PA、Tb含量变化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生长激素、血糖以及胰岛素等3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Tb含量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植皮区愈合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及深Ⅱ度痂下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烧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PA、Tb含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斌杰;田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采用盆腔灌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盆腔灌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盆腔灌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云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郝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自身抗体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就诊的42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实施骨髓单个细胞库姆试验或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疾病进行分型,并分析造血干细胞自身抗体与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血常规均异常,其中16例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为急性白血病,6例为肝脾亢进,9例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所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造血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均阳性。结论造血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缪韦韦;沙信山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