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研究

郭莉

关键词: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肝功能,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CHE)、白蛋白( ALB)、血清胆固醇( CHO)和总胆汁酸水平( TBA)及观察组中Child-Push各分级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CHE、ALB、CHO值低于对照组,而TBA值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hild C级CHE、ACB、ALB值较Child A、B级低,而TBA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肝功能,可充分反应肝脏受损程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少量胸腔积液与胸膜粘连患者的普通放射征象分析

    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膜腔积液会对胸膜内液体的运动造成一定影响,胸膜腔积液经过转归会变成胸膜粘连[2]。

    作者:赵晓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特点。方法选择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疾病组)61例,同时选取59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组下肢血管出现病变53例,检出率为86.89%。疾病组下肢血管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可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患者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等腹部手术,并符合腹部Ⅲ类切口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及换药的方法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对照1组采用单纯外科换药;对照2组采用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的方法。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分级、切口二次缝合率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可减少Ⅲ类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率,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权永志;张宝军;武笑羽;周进峰;陈东伟;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体尾部占位病变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胰体尾部肿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197.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30.7ml;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术后2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好转。余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d。结论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胡育海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腋下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行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给予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和对照组(给予1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每组3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P、LH、FSH、E2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2组经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较于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但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P、E2、FSH及LH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其有效剂量为25mg/d,每天1次,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阅某院2014年1~12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数据,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100份病历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以儿科、呼吸内科使用率高,使用不合格率为35.7%,原因主要为选药、给药剂量与疗程不合理。醋酸泼尼松片的销售数量高,使用量大;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销售金额高,日均费用高的是甲泼尼龙注射剂。结论糖皮质激素在选用、剂量和疗程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使用监督和指导,提高使用合理性。

    作者:胡宏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对照组)与腹腔镜组(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宫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低于对照组的58.5%(P<0.01);观察组随访宫内妊娠发生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6.1%(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输卵管妊娠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再次妊娠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价值分析

    急腹症是女性妇科疾病当中常见病之一,急腹症的病情变化非常快,临床表现为急、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危险,危害女性的健康[1]。子宫肌瘤合并变性、异位妊娠、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处女膜闭锁、急性盆腔炎及卵巢囊肿扭转都是妇科急腹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延误佳的治疗时间,对患者来说会造成巨大伤害[2]。本文选取96例在我院接受妇科急腹症治疗的患者,探究经腹超声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陈庆云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孕妇女64例,均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术中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宫缩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与术中、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麻醉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茂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肝功能,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CHE)、白蛋白( ALB)、血清胆固醇( CHO)和总胆汁酸水平( TBA)及观察组中Child-Push各分级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CHE、ALB、CHO值低于对照组,而TBA值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hild C级CHE、ACB、ALB值较Child A、B级低,而TBA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肝功能,可充分反应肝脏受损程度,有利于准确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郭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吾吉提·海沙尔;海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杭州地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300例前S1蛋白与DNA拷贝数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与HBV-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3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检测HBV前S1蛋白表达情况和HBV-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92.38%。 HBsAg阳性、HBcAb阳性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16.15%。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前S1蛋白的阳性率亦不断上升,在HBV-DNA拷贝数>108 copies/ml时,前S1蛋白的阳性率达到100%。结论前S1蛋白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的HBV情况,在乙肝五项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前S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为低水平HBV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蒋楠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改良式体外碎石法与常规碎石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式体外碎石法与常规碎石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接受改良式体外碎石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碎石法。观察2组结石1次粉碎率、术后1周结石排尽率、住院时间、再发疼痛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石1次粉碎率、术后1周结石排尽率、住院时间及再发疼痛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3.2%(P<0.05)。结论改良式体外碎石法较常规碎石法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霞;韦胜威;刘增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妈富隆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1);观察组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时止血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先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舒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类药物的一种,是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因而具有芬太尼相似的药物性质,但两者相比,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更高,可达5~10倍。同时,由于舒芬太尼镇痛起效快、可控性好的特点,且长期输注无蓄积,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舒芬太尼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因疼痛引起的代谢紊乱、还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抑制应激激素的产生和释放,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取代芬太尼,且随着对舒芬太尼研究的深入,其镇痛的原理也越来越明确,在临床上应用也得到广泛推广。为此,本文根据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作如下分析。

    作者:陈素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使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就诊住院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甲强龙静脉注射,每天1次,每次剂量2mg/kg;试验组采用甲强龙静脉注射,每天2次,每次剂量2mg/kg。观察2组患者在1个疗程内病情发展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较大剂量甲强龙对于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复方半夏愈疡散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分析

    目的:优选复方半夏愈疡散的佳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制复方半夏愈疡散常规粉及超微粉,对比总提取物,再分别以三七总皂苷、白及粗多糖溶出度为指标,运用半仿生提取法优选复方半夏愈疡散佳制备工艺及散剂标准。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制剂中三七、白及、半夏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复方半夏愈疡散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结果佳制备工艺:取已经炮制姜半夏、三七与白及混合均匀,预先粉碎成细粉,按处方比例混匀,置低温超微粉碎机内粉碎10~12min,达到要求的细度(中位粒径≤10μm)。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复方半夏愈疡散超微粉碎工艺及质量标准在实际生产中可行。

    作者:乔明;张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关注护理方案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关注护理方案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关注护理方案。于护理前后,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整体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APACHE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给予关注护理方案,可显著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康复质量,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唐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舒适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鲁云;徐彦娜;戴晶玉;杨蓓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