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量胸腔积液与胸膜粘连患者的普通放射征象分析

赵晓芬

关键词:少量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 普通放射征象
摘要: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膜腔积液会对胸膜内液体的运动造成一定影响,胸膜腔积液经过转归会变成胸膜粘连[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胺碘酮致华法林 INR 升高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 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照华法林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 INR增高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通过停用华法林3d,并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结论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刘玲;潘德锋;尚振海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87例临床诊治分析

    儿童荨麻疹属于一种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该类疾病多为急性发作,发作原因一般为感染因素,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我科对确诊收治的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87例展开了研究,主要探讨疾病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燕;孙大鹏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注射用血凝酶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巴曲亭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的31.58%( P<0.05)。结论巴曲亭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时宝;李勋光;陈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细针穿刺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粗导管闭式胸腔引流。观察2组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胸腔出血、胸膜反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周金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是医院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公共服务场所,患儿需要及时得到治疗,因此在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有效性与医院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在医院的儿科门诊,作为门诊管理的重点部门,其主要承担处理医患矛盾的工作。因此融洽门诊关系不仅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患儿在就诊过程中的核心诉求。本文对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医患沟通技巧提供参考。

    作者:黄健怡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观察2组恶性肿瘤诊断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诊断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误诊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有利于早期治疗。

    作者:管唯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每组100例。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自应用以来未见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松弛宫颈,镇痛效果好,使用方法安全简便,患者易接受,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妈富隆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1);观察组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时止血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先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特点。方法选择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疾病组)61例,同时选取59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结果。结果疾病组下肢血管出现病变53例,检出率为86.89%。疾病组下肢血管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可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患者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等腹部手术,并符合腹部Ⅲ类切口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及换药的方法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对照1组采用单纯外科换药;对照2组采用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的方法。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分级、切口二次缝合率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可减少Ⅲ类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率,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权永志;张宝军;武笑羽;周进峰;陈东伟;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给予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和对照组(给予1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每组3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P、LH、FSH、E2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2组经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较于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但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P、E2、FSH及LH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其有效剂量为25mg/d,每天1次,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34例。高剂量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为150mg/d,低剂量组维持剂量为75mg/d,观察2组患者术后3、7及30d后血小板大聚集率和大聚集时间。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聚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7d高剂量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聚集时间均低于和短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50mg/d氯吡格雷维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更有利。

    作者:马文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消化道肿瘤内镜及临床特点

    消化道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人,而当前我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群体迅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消化道肿瘤的人数急剧增加[1]。在胃癌类型中,消化道肿瘤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威胁到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有关研究表明,借助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早期诊断及后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本文主要对内镜检查消化道肿瘤的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艾鹏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

    为了进一步做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东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琉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敏感促甲状腺激素( sTSH)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s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较丙硫氧嘧啶安全。

    作者:仝凤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食管括约肌压力、总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体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显著,食管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壁全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阅某院2014年1~12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数据,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100份病历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以儿科、呼吸内科使用率高,使用不合格率为35.7%,原因主要为选药、给药剂量与疗程不合理。醋酸泼尼松片的销售数量高,使用量大;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销售金额高,日均费用高的是甲泼尼龙注射剂。结论糖皮质激素在选用、剂量和疗程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使用监督和指导,提高使用合理性。

    作者:胡宏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临床特征。方法将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脑梗死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临床特征,评估预后。结果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均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观察组记忆力、回忆力、计算与注意力、语言能力和MMSE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入院时和出院时BI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梗死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易造成记忆力、注意力等减退,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致生活能力下降,影响预后。

    作者:程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胰体尾部占位病变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胰体尾部肿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197.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30.7ml;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术后2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好转。余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d。结论腹腔镜保留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胡育海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非杓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表对2组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比较评定。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总分平均为(24.3±2.4)分,对照组为(29.0±2.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杓型的认知功能总分平均为(27.1±2.5)分,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4.9±2.4)分、(24.4±2.3)分和(23.8±2.2)分,杓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可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黄熙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