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山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进行医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材料,并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比重较大,占53.33%;患儿多表现为高热或超高热,占68.33%;胸部听闻多为细湿啰音,占45.83%;血常规结果显示为白细胞异常的患儿偏多,占55.0%。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季节、生长环境、抗生素应用及既往流行病史均属于危险因素( P<0.01)。结论造成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如气候交替、生活环境等;若患儿出现高热、阵发性咳嗽等现象,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并尽早到医院诊治,以减少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剑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侧卧位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单侧突出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采用侧卧位有限椎板开窗法行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其中腰4~514例,腰5骶14例,腰3~42例。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无神经根损伤及硬脊膜撕裂,切口均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5.0%。结论侧卧位单侧椎板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是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林;马海珍;王庆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马洛替酯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洛替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脾长径和脾厚度,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 ALB)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层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长径和脾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4%,高于对照组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洛替酯能改善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疗效满意。
作者:欧阳青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儿童抽动障碍( TD)是临床常见的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通常在临床上以不随意突发、快速、非节律性、重复、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的特点。由于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常使患儿缺乏自尊、自信,影响工作和学习,让患儿难以适应环境。临床上根据抽动症状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发声抽动和运动抽动;而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简单抽动和复杂抽动。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病程的长短及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抽动分为:慢性运动或发声TD、短暂性 TD、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称Tourette综合征( TS )3种类型,其患病率分别为1%~2%、5%~7%和0.3%~1.0%[1~3],一般认为3种类型可有连续性。短暂性TD可以随着病情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展成慢性运动或发声TD,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TS中约有50%的患儿其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性抽动或简单发声性抽动,TD患儿约有50%可有1种或1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称为共患病[4],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焦虑、暴怒等),而共患病增加了TD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且影响到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个性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5]。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诸多中医学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惠瑾;马辉;贾庆红;黄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 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照华法林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 INR增高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通过停用华法林3d,并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结论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刘玲;潘德锋;尚振海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食管动力学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食管括约肌压力、总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体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显著,食管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壁全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93例患者,3D-DSA检出86例98个动脉瘤,7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3D-CTA检出81例85个动脉瘤,12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对长轴直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与3D-DSA的一致性分别为100%、83.33%、53.33%。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4.25%,准确性为93.62%,Kappa值为0.841。结论3D-CTA对长轴直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长轴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作者:张金灿;胡丹;贺礼进;桂成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儿科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归纳,并且选择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终对防范前后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临床研究有效方法针对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后,同干预前比较,护理投诉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医院儿科在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具体措施对危险因素的出现加以防范,终可将儿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医学模式在不断地转变,由传统的生物模式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而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渐向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转变[1]。在门诊输液中心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在输液过程中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服务中,在实施疾病护理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包括精神、心理、生活等方面[2],从而促进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是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措施以及就诊环境,让患者以及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人文关怀,即以简便、舒适、尊重为原则,使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感、亲切感以及温馨感[3]。门诊输液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服务中,护理人员应充分明确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为门诊输液中心患者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蓝凤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加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PEF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因单一用药,造成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南丁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深圳市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方法选取社区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道生四诊仪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分析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 BIM)与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异常体质发生率较平和体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医体质中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痰湿质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BIM>24kg/m2者中痰湿质的比例明显高于BIM≤24kg/m2者(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区别患者的体质特征,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是今后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举措。
作者:卢日铭;杨清;叶瑾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为有效改善癌症患者治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观察中药汤剂再生复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30例经诊断为恶性肿瘤入院治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再生复血汤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未治疗时2组各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恢复情况好(P<0.05或P<0.01)。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化疗、放疗治疗时出现的骨髓抑制,采用再生复血汤治疗,患者恢复情况好。
作者:杨琳;江劲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也需要实现。药学专业中,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属主干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作者:关树光;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鲁云;徐彦娜;戴晶玉;杨蓓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儿科门诊是医院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的公共服务场所,患儿需要及时得到治疗,因此在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有效性与医院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在医院的儿科门诊,作为门诊管理的重点部门,其主要承担处理医患矛盾的工作。因此融洽门诊关系不仅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患儿在就诊过程中的核心诉求。本文对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医患沟通技巧提供参考。
作者:黄健怡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血脂水平、血肌酐( SCr)、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结果治疗后2组FP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平;刘新亮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行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患者60例,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中医辨识、辩证治疗及调养,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每个阶段中医临床疗效,同时测量前后其体质量变化。结果中医体质辨识后,影响肿瘤患者康复调养的重要因素是正气亏虚;给予中医辨识治疗与调养6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良好,其症状总改善率为86.7%;治疗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治疗一定时间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量无差异,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岗;林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以期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培养送检标本,并对检出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5例患者共检出115株病原菌,标本来源为胆汁30.43%、痰液26.96%、脓液24.35%。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占34.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65%、表皮葡萄球菌占10.43%、溶血葡萄球菌占6.09%和粪肠球菌占2.6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甲氧苄啶、红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有较低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极度敏感。检出革兰阴性菌75株,占65.2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19.13%、大肠埃希菌占17.39%、铜绿假单胞菌占14.78%、阴沟肠杆菌占8.70%,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沙星类、头孢类、庆大霉素及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肝胆外科手术中,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当发生术后感染时应合理选择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作者:简学仲;谢曦;岑荣飞;张先永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与HBV-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3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检测HBV前S1蛋白表达情况和HBV-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92.38%。 HBsAg阳性、HBcAb阳性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16.15%。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前S1蛋白的阳性率亦不断上升,在HBV-DNA拷贝数>108 copies/ml时,前S1蛋白的阳性率达到100%。结论前S1蛋白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的HBV情况,在乙肝五项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前S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为低水平HBV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蒋楠 刊期: 2016年第29期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方法之一,是指以改善患者病情或满足其个体需要为目的,运用手法、器械和仪器设备,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做治疗性改变[1]。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是否合用对手术的成败相当重要,当然是否合用还取决于器械的保养,其中预处理就是整个器械保养环节的重点。做好术后器械的预处理,能有效防止污染物干涸,生物膜形成,减少因污染对器械的伤害,大幅缩短清洗时间,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品管圈是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创立,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5~12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手法和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2]。我院品管圈活动于2015年3月启动,由来自消毒供应中心、五官科和手术室3个部门的12名同仁共同组成了此次品管圈活动的“手供蝴蝶圈”,提高了术后器械预处理合格率,报道如下。
作者:罗俊蓉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