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王弘士;吴毅;陈忠伟;沈磊;施达仁
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12月采取去甲长春花碱(诺维本,NVB)加顺铂治疗ⅢB~Ⅳ期NSCLC 32例,报告如下:
作者:袁彩君;符淑媛;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卡培他滨(商品名希罗达)是一代新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自2001年4月份在国内上市以来,我们两家医院肿瘤科对晚期乳腺癌进行了单药口服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钟敏;李莉;张阳;刘艳蛾;蒋葵;孙秀华;戴朝霞;李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人格倾向对其手术治疗期间情绪适应的影响.方法:手术前,以艾森克人格问卷(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测查43例乳腺癌患者人格倾向,并以癌症病人情绪适应问卷(the Mental Adjustment to Cancer Scale,MAC)测查患者手术前后的情绪适应状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人格倾向的乳腺癌患者情绪适应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高精神质的患者宿命反应较明显;掩饰水平低的患者失望反应较明显.结论: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有必要根据患者在人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作者:刘锦平;刘艳;周毅;周蕾蕾;罗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mh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rmhTNF 400万u/m2,肌注,第1~7天和第11~17天;对照组仅给联合化疗;两组均每21天重复,连用二个周期.结果: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1.11%和2.7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③rmhTNF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轻度注射局部疼痛63.0%、骨骼肌痛38.9%、发热24.1%、感冒样症状22.0%和局部红肿硬结13.0%.结论:受病例数等因素影响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头颈癌、胃肠道癌、肾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不优于单纯化疗.rmhTNF联合化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扩大病例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李恩孝;李明众;南克俊;周小娟;肖菊香;赵新汉;孙红;何静;李毅;姚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9年 9月~2002年8月,对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肿瘤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原发性肺癌 22例,转移性肺癌12例,纵隔肿瘤 2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2例,胚胎性癌1例,胸腺瘤1例,软组织肉瘤1例.原发性肿瘤放疗先采用普通外照射50 Gy/25次/5周,结束后即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不规则形病灶使用多叶光栅,球形病灶采用圆形限光筒.5~6个共面或非共面野,每次4 Gy,每周照射3次,共4~5次.转移性肿瘤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4个拉弧照射,每次4 Gy,每周3次,共7~10次.立体定向放疗时肿瘤体积为1.85 cm3 至104.61 cm3(中位体积24.96 cm3).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胸部CT片进行疗效评价.可评价疗效的34例中,CR 13例,PR 14例,NC 5例,PD 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一年和二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 38.4%.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损伤.其中急性放射性肺炎1级17例,2级10例,3级1例,5级2例(该2例肿瘤体积均超过60 cm3且为非共面照射).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1级20例,2级8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普通外照射的补充在胸部肿瘤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要注意照射技术,照射体积不宜过大,适当调整非共面照射角度,避免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容积过大.
作者:朱远;刘鲁迎;汤忠祝;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健择,GEM)合用顺铂(DDP)术前诱导治疗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方法:入选30例患者均为Ⅲa期(N2) NSCLC.GEM 1 000 mg/m2,第1、8、15天,DDP 100 mg/m2,第2天,28天为1个疗程.结果:30例可评价患者,总缓解率70%.诱导化疗后手术切除率93%,手术彻底切除率70%.中位生存期15个月,一年生存率为67%.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在46%治疗疗程中出现,但不会引起出血.结论:GEM合用DDP作为术前诱导治疗Ⅲa期(N2) NSCLC患者有较好疗效、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杨永强;黄青远;王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NSCLC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分两组,EPO治疗组26例患者给予皮下注射EPO,剂量为150 ug/kg,3次/周,当血红蛋白(Hb)值>150g/L时,EPO剂量减半;对照组20例不给予EPO治疗,给予口服利血生2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4周起EPO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值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05).EP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6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王朝霞;施为建;王科明;陈锦飞;王继荣;李娟;陆彬彬;沈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辅助应用CAD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1999~2002年4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并具X线检查的病例,分别使用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和其辅助应用CAD系统(激光扫描法)诊断,统计各自诊断发现肿块及微钙化的敏感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80.94%,辅助CAD诊断敏感性为88.01%,其中对肿块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1.42%,89.38%;对微钙化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0.70%,94.74%.结论:放射科医师辅助CAD的应用使钼靶诊断乳腺癌检出率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对于微钙化病灶.
作者:汪晓红;王玖华;耿道颖;顾雅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的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2001年9月~2003年2月,76例Ⅱb期至Ⅲ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入组病例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诺维本25 mg/m2,第1、8天;表阿霉素60 mg/m2,第1天,每三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性反应.结果:原发病灶临床有效率为84.2%,其中完全缓解(CR)19.7%,部分缓解(PR)64.5%,疾病稳定(SD)14.5%,疾病进展(PD)1.3%;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5%(11/76).32例化疗前细针穿刺活检明确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28.1%)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阴性.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症、脱发和恶心/呕吐,共有39例(54.2%)病人发生了Ⅲ到Ⅳ度的白细胞减少症,但未有因此而发生的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诺维本加表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作者:陈灿铭;沈坤炜;吴炅;陆劲松;庄传经;韩企夏;刘邦令;邵志敏;沈镇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致死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而在乳腺癌转移中,趋化性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乳腺癌细胞高表达某些趋化性细胞因子及某些受体,通过趋化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促使癌细胞侵入正常组织及血管生成,形成转移肿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研究较多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及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IL-8、MCP-1等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姚晓英;宋晖;李大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筛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和10例泌尿系非移行上皮癌患者尿NMP22水平,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NMP22中位值为66.5u/ml,明显高于泌尿系良性疾病和非移行上皮癌,与肿瘤分期、分级、数目无关,以10u/ml为临界,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6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32.1%,特异性为100%.结论:尿NMP22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筛选和术后随访.
作者:何有华;陈映鹤;竺海波;张磊;陈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的雌二醇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CF7后,用MTT比色试验观察雌二醇对MCF7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测量多种与细胞周期、抑癌、增殖、凋亡相关的蛋白质.结果:经MTT比色试验检测,雌二醇能增加MCF7细胞株的增殖活性, 细胞周期素-D1明显增加.但雌二醇对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以及对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的PKB蛋白量也无明显作用.结论:雌二醇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素-D1介导的分子机制,而不涉及PKB抗凋亡作用.
作者:沈敏雄;吴衡;徐贞;梁玉龙;段玲玲;王丽影;查锡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改善了病人的生存,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化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常用的方法.表柔比星(表阿霉素)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显示吉西他滨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和耐受性[1].2000年 5月~2002年9月我们采用吉西他滨加表阿霉素治疗31例转移性乳腺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楼彩金;郭根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利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指标来估计病人的预后、决定辅助治疗的方式与效果,将病人的预后、预测因素及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预后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模型.方法:按照Nottingham指数的建立原理,对有关资料进行Cox模型分析(半参数多因素生存分析),从中建立预后指数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大小、HER-2表达、ER 与内分泌治疗相互作用、化疗将独立地影响预后;并建立预后数学模型指数评分公式:PS = Size + Her2-2.5×age-CT-0.55×(ET×ER).结论:该模型对病人决定治疗前判断其复发概率,亦可在决定某种辅助治疗时前瞻性地预测其治疗后的复发概率.
作者:李方明;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发生原因和早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我院全肺切除820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6例的的临床资料.BPF发生于右全肺切除(13/320)多于左全肺切除(3/500);支气管切端癌残留(10/41)多于无癌残留(6/779),术前化疗(5/110)多于未化疗(11/710),70例自体组织覆盖残端未发生BPF.16例早期处理为胸腔穿刺和抗菌素冲洗,证实胸腔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后均给予闭式引流.引流不畅者必要时行胸腔开放引流(5例).结果:2例痊愈出院(1例早期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1例3天后行肌瓣瘘口修补).8例带闭式引流管出院,4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开放引流后瘘口长期未愈合,1例因全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PF的发生同残端的处理和残留癌密切相关,支气管残端用自体组织覆盖,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对于右全肺切除和术前实施化疗或放疗者,更为重要.BPF的处理原则:早期的反复胸腔穿刺并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冲洗和留置胸腔,及时的闭式引流是取得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良好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清泉;赵晓菁;周允中;陈文虎;韩文彬;丁征平;杨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24例,均采用胆道支架放置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病人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胆道支架放置术疗效显著,黄疸消除率为70.8%,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8.6个月,半年和一年生存率为62.5%和16.7%.结论:胆道支架放置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使用安全.
作者:鲍洛文;陈利民;俞文强;卢立杰;贺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机理.方法:培养结肠癌细胞株Caco-2,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进行干预,对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Fas/FasL表达进行观察、检测.结果:高浓度阿司匹林组细胞大量死亡,低浓度组促进细胞凋亡;25 mmol/L阿司匹林组可见Fas表达,而对照组不表达;25 mmol/L阿司匹林组FasL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低浓度阿司匹林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其机理与诱导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有关.
作者:陆维祺;艾志龙;沈兆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检测CK19、S-100蛋白和EMA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及乳头状增生中的作用.方法:65例甲状腺病变组织分别用CK19、S-100、E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乳头状增生中,CK19、S-100和EMA均不表达.CK19在乳头状癌包括滤泡型乳头状癌中100%表达,在滤泡性癌中有22%的表达.S-100和EMA在经典型乳头状癌分别为61%、100%;滤泡型乳头状癌38%、54%和滤泡性癌44%,11%.结论:CK19结合S-100和EMA检查在诊断甲状腺病变中是有用的辅助手段.CK19在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中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物.
作者:王敏;胡宏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3例儿童颅咽管瘤进行剂量学比较,以探讨质子在儿童颅咽管瘤放疗中的潜在优越性.方法:靶区肿瘤照射剂量为55 Gy.每例患者分别作单纯光子、光子和质子混合射线以及单纯质子的治疗计划,治疗方法均为三维适形治疗;应用适形指数以量化地比较3种治疗计划对靶区的剂量覆盖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容积和剂量.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达到满意的靶区剂量覆盖,92%~100%的PTV在处方剂量95%的范围内.质子治疗的运用使得正常脑组织、脑干、大脑颞叶和内耳的剂量显著下降.当肿瘤与视交叉有少许间隙时,质子治疗可以降低视交叉的平均剂量和低剂量.单纯质子体现出较混合射线更强的优越性.单纯光子、混合射线和单纯质子的适形指数分别为0.631、0.784和0.848,即质子治疗提供的高剂量区曲线分布更符合PTV的形状.结论: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基础上,质子的应用普遍减少了颅内正常组织的照射,并在部分患者中提供了剂量提升的可能性.
作者:陈佳艺;Régis FERRAND;Léontine RABARIJAONA;Jean-Louis HABRAND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未经治疗而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 SR)的现象是罕见的.国内仅报道数例.我院曾有一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发生SR的机理进行探讨.
作者:房丽华;李桂风;岳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