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肘窝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武雪媛;冯婉娟;蒋惠云;熊婷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高位, 护理
摘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现阶段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透析质量不断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MHD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患者的生命线。美国2006年发布的DOQI指南指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临床常选用的血管为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指南)。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在临床上称为标准动静脉瘘,但在许多老年患者中,尤其原发疾病为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导致前臂标准内瘘不易成功[1],或部分患者前臂内瘘反复穿刺且保护不当,造成了内瘘狭窄、血栓形成。因此高位动静脉内瘘成为血管通路的选择之一( NKF/DOQI指南)[2]。临床上现阶段多选用肘窝处高位动静脉内瘘。本文对肘窝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MH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予以浅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养阴益气汤联合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汤联合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罗格列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养阴益气汤联合罗格列酮片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糖脂代谢水平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糖代谢水平、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养阴益气汤联合罗格列酮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武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时(T5)]、药物起效时间、患者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T5全程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药效快,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高。

    作者:庄学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ICU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全面质量控制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其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1]。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方面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ICU是急危重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繁忙的科室,也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现将ICU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熊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雅培口服PARP抑制剂Veliparib正在进入临床研究

    Veliparib是雅培生命研发的一种口服的PARP抑制剂。 Veliparib正在开展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正在研究将Veliparib与DNA损伤疗法联用后是否可以阻碍Veliparib损伤修复机制进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具体影响。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于对照组,β细胞功能指数、血清25(OH)D3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乏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表现。

    作者:蒋凌;黄琦磊;程显禄;陈昇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FDA批准基因泰克研发的突破性新药Tecentriq用于治疗膀胱癌

    美国监管当局批准了罗氏旗下基因泰克研发的突破性新药Tecentriq ( atezolizumab ),用于治疗常见类型膀胱癌(尿路上皮癌)。该药品在美上市的商品名为Tecentriq ,通用名称atezolizumab (阿特朱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肿瘤之所以能够逃避机体免疫攻击,与癌细胞上PD-L1分子和免疫细胞上PD-1分子之间交互作用,传递抑制抗癌免疫信号有关。 Te-centriq能够阻断PD-1/PD-L1免疫失活信号通路,进而重新调动机体免疫系统继续保持活性,攻击癌细胞。该药已获批的适应症包括: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常见类型膀胱癌),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在中国,膀胱癌在男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列前十。在所有的膀胱癌中,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类型,占了膀胱癌病例总数的90%。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对老年重度低钾血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在老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持续输入氯化钾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钾浓度升高到3.0 mmol/L时治疗时间、氯化钾及液体输入量,观察治疗过程中静脉炎、局部疼痛、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血钾浓度升高到3.0 mmol/L时,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氯化钾和液体输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炎、局部疼痛、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老年重度低钾血症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孟桂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救治疗中静脉通道的建立速度、相关辅助工作开展情况等均是影响急救抢救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护理方式选择十分必要。本文观察分析医院实施急救护理的5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旨在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作者:王振艺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9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能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丽霞;王朝;习伟然;张勋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紫甘薯花色苷在肝纤维化防治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表现为细胞外基质( ECM )生成和分解失衡导致的ECM肝内网状沉积[1]。晚期肝纤维化会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的肝脏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3]。虽然许多化合物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上都被报道有抗纤活性,但多数药物毒性较大,未有专门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在临床被证实。因此,安全且有效的抗纤药物仍然亟待被开发。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紫甘薯花色苷( PSPA)天然安全,且在肝纤维化防治中表现出积极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文总结PSPA防治肝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并分析PSPA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吴任岚;陈真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在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中已广泛应用,避免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可加大药物输注血流量,同时加快其血流速度,缓解因长时间输液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现象,并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1]。本文对我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放置PICC,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娣;邱金庆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对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皮肤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注重沟通技巧并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应用于皮肤科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孙欣;李艳;郝秀秀;孙元元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盐酸美金刚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联合言语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失语( PSA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言语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采取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与言语训练组给予语言障碍、言语康复训练,其中联合治疗组加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使用汉语失语检查量表( CRRCAE)、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 SADQ)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及言语训练组CRRCAE总分、分项评分、SADQ、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与言语训练组比较,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上述评分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PSA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美金刚与其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作者:吕瑞妍;罗丹峰;汪锦飘;朱凤瑛;沈韵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围术期护理在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围术期护理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A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 B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 A组全麻诱导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B组静脉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变化情况及躁动评分。结果 A组在T1、T2、T3时刻的HR和MAP均低于B组,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期躁动,有利于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除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沈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通过目标性监测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2015年剖宫产手术3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为基线调查,2014-2015年为干预期,针对观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比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组手术969例,干预组手术2238例,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干预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低于基线组,抗菌药物选用、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合理性均高于基线组(P<0.01)。结论以目标性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鄢定玉;刘达美;陈宇涵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血液透析( 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LFHD组、HFHD组、HD+HP组各20例,检测治疗前后Hcy、hs-CRP、IL-6、TNF-α。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透析前Hcy、hs-CRP、IL-6、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 LFHD组治疗6个月后Hcy、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不显著(P>0.05);HFHD组和HD+HP组治疗6个月后Hcy、hs-CRP、IL-6、TNF-α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HD+HP组低于HFHD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HD和HD+HP可降低Hcy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

    作者:张颖;张丽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分析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1]。引起血液病的因素较多,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目前临床上诊断血液病方法有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等。为进一步了解各类血液疾病的检验诊断情况,对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我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类别,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当(49.67%vs.50.34%);以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报告多,为96例(6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为122例(81.88%);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为57例(38.26%);严重ADR 4例(2.68%);ADR常见的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67例(37.02%),其次为全身损害24例(13.26%);2例(1.34%)ADR的发生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并重视在评价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董慧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50例,对其一般资料、时间、类型、骨密度进行测定,依照骨折与再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初次骨折组22例,再骨折组28例,结合Charlson及T值分析,为骨质疏松后再骨折风险进行系统化分析。结果无论是骨质疏松初次骨折还是骨质疏松后再骨折,均以女性患者居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0~2时比例明显多于初次骨折组( P<0.05)。在骨折部位方面,初次骨折组与再骨折组分布相近,多集中于椎体和股骨。以卧位转站位时间作为评估损伤程度,再骨折组转换时间>15s比例显著高于初次骨折组(P<0.05)。结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具有较多的临床风险,患者发生骨折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加以预防,尽可能降低再骨折发生几率。

    作者:彭志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