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李松明;王星翘;张继先;孙震;何聪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降钙素原,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G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G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EGOPD患者180例,根据血培养结果筛选出阳性患者为A组6例,根据痰定量培养结果将血培养未检出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 B组)102例与非细菌感染组( G组)52例(排除混合感染20例)。按照定量分离到的细菌种类,将B组患者细分为G-组66例和G+组36例。比较3组PGT水平,观察B组患者检出病原菌情况。将B组患者随机分为D、E两组,各51例。D组患者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治疗,E组患者根据PGT水平选用抗生素治疗。比较D、E组患者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病死率、二重感染率、复发率以及B组患者入院时与感染控制1个月后PGT水平。结果 A组患者PGT高于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T高于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T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PGT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检出的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百分比较高。D组患者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长于E组,病死率、二重感染率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感染控制1个月后PGT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T能提示AEGOPD患者存在细菌感染,且能提示患者的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及大致病原类别,根据连续监测PGT制定抗感染方案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塞来昔布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塞来昔布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樟树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B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持续时间、握力、血清类风湿因子( RF)、G反应蛋白( GRP)、红细胞沉降率( ESR)以及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B组,晨僵持续时间短于B组,握力大于B组,血清RF、GRP和ES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相比,塞来昔布在治疗RA中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舒伟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6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并发症患者)137例和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患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贫血、体能状态指数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肿瘤部位、肿瘤低分化、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分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体能状态指数分级、贫血、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SA分级I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肿瘤分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分化程度、ASA分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低分化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低分化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鼻咽癌患者鼻腔冲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延伸服务对鼻咽癌患者鼻腔冲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护理延伸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坚持鼻腔冲洗率、鼻腔冲洗舒适率、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分。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坚持鼻腔冲洗率、鼻腔冲洗舒适率、满意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可提高鼻咽癌患者鼻腔冲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自护护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曹红;詹雨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10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药物ADR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5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上报的1052例ADR报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科室分布等资料,总结药物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结果1052例ADR中男576例(54.75%),女476例(45.25%)。60岁以上ADR患者比例高,占45.91%。静脉给药发生ADR的比例高于其他给药方式,达90.78%。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抗生素是发生ADR多的3类药物,共占76.52%。ADR所致的临床表现中皮疹的发生率高,占34.79%;其次为骨髓抑制,占32.79%;再次为消化道反应,占15.40%。呼吸科ADR上报比例高,占27.95%。结论本院ADR具有一定特点,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要对本研究提示的高危人群、高危药物种类、高危科室加强ADR监管,权衡用药利弊,正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理过程;分析药物因素、机体生理因素,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任卓颖;邵建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能够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能够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少。

    作者:祝元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情况、SF-36评价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心理职能、活力、躯体与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优良,且安全性高。

    作者:梁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G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在1992年1月—2015年1月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头孢他啶”“休克”“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87.5%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时,91.7%发生于静脉滴注过程中,87.5%发生在用药后15min内。4例头孢他啶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较多见。结论头孢他啶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加强对头孢他啶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作者:张琦;张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小儿腹泻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形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干预不及时可能造成小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甚至造成多器官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理机制和治疗的认识更加清晰。本文就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祖求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DA与IA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DA与IA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接受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对照组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治疗期间白细胞低值、临床疗效、治疗后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白细胞低值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优于DA方案,患者诱导期间骨髓抑制轻,生存期长。

    作者:肖仕珊;曹隽;丁倩;朱红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急救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急救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45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分为衰竭组25例和非衰竭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血糖、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 APAGHEⅡ)评分、脏器损伤、胆碱酯酶、胃管洗胃以及阿托品总量〕,分析各项指标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急救措施。结果呼吸衰竭时间0.5~96.0h;上机时间1~144h;形成原因:肺水肿、中间综合征以及解毒剂过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无相关性( r=0.027,P〉0.05),APAGHEⅡ评分、脏器损伤及阿托品总量等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呈正相关( r=0.462、0.599、0.346,P〈0.05),胆碱酯酶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呈负相关( r=-0.380,P〈0.05)。结论脏器损伤数量和胆碱酯酶含量可作为呼吸衰竭发生的参考指标,留置胃管洗胃和正确使用阿托品是防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作者:鄢永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一例治疗分析

    1例男性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经过检查确定为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治疗后,转复正常心律。

    作者:马东亮;魏世涛;孔丹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胰岛素类似物与重组人胰岛素多点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胰岛素类似物与重组人胰岛素多点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G-肽及餐后2h G-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HbA1c低于对照组,G-肽、餐后2h G-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类似物与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均良好,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少,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时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且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更好。

    作者:刘宜东;钟晓卫;刘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医定向药透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药透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补体G3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及补体G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A、IgM及IgG水平低于对照组,补体G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药透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原区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0例,依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对照组40例(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美容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瘢痕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面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同时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新华;刘燕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2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且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秀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遵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与药物组,各25例。手术组患者行手术去势治疗,药物组患者行药物去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通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G30,包括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H)、经济困难(FD)、腹泻(DI)、便秘(GO)、食欲丧失( AL)、失眠( SD)、呼吸困难( DY)、恶心呕吐( NV)、疼痛( PA)、疲乏( FA)、社会功能( SF)、情绪功能(EF)、认知功能(GF)、角色功能(RF)以及躯体功能(PF)〕、生活质量子量表〔QLQ-PR25,包括性生活质量( SQ)、性愉悦( SE)、性趣( SI)、治疗相关症状( TS)、肠道症状( BS)、尿路症状( U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LQ-G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FA、SD、AL、GO、DI评分高于药物组,PF、RF、EF、GF、SF、GH、NV、PA、DY、FD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LQ-PR2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BS、SI、SE、SQ评分低于药物组,TS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改善患者生命健康情况,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药物去势较手术去势可更好的保存患者的性功能。

    作者:王云山;士应果;郭民;李智斌;杨建昌;夏照明;李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淋巴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目的:分析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淋巴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淋巴瘤患者4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癌胚抗原(GEA)、癌抗原125(GA125)、癌抗原15-3(GA15-3)、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抗原19-9(GA19-9)、癌抗原724(GA724)、细胞角蛋白片断21-1(GY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骨髓浸润患者GEA、GA125、GA15-3、SF水平高于骨髓未浸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髓形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对淋巴瘤的诊断、病情以及是否合并骨髓浸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刘友清;熊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米力农和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于乾安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减慢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咳嗽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较米力农更佳,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志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喉癌患者术后置入气切套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后置入气切套管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2015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 D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后改为0.3μg·kg-1·min-1持续泵注;G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咳嗽、镇静评分、追加芬太尼次数及气管切开前( T0),苏醒时( T1)、苏醒后5min( T2)、苏醒后10min(T3)、苏醒后30min(T4)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R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R、RR、MAP时间和方法有交互作用( 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时间点两组患者HR、RR、MAP均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时间点G组HR、RR、MAP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3时间点两组患者HR、MAP下降到T0水平,G组RR低于T0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与咳嗽评分时间和方法有交互作用(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T2、T3、T4时间点G组患者镇静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3时间点两组患者镇静评分高于T0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T2、T3、T4时间点G组患者咳嗽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3时间点两组患者咳嗽评分低于T0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追加芬太尼次数(8次)少于G组(2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喉癌患者术后置入气管套管苏醒期的呛咳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镇静作用明显,且不影响苏醒。

    作者:汪海松;蔡东妙;徐林梅;陈振毅;冯宇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龙南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睡眠、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睡眠、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睡眠、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廖爱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