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输血流程实施情况调查及输血质量持续改进

董运芳;张秀果;田凤军

关键词:输血流程, 安全隐患, 质量, 持续改进
摘要:目的:总结输血流程在临床实施中的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减少输血安全隐患。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运行的输血流程,设计输血安全隐患自查表,并组织全院65个护理单元对输血流程中合血、取血、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5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讨论,护理部汇总并提出佳的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完善输血流程。结果输血流程改进前后,输血差错率由6.5%降为1.4%。结论完善输血流程是减少输血差错和持续改进输血质量的有效保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观察组)100例与正常剂量肠内营养组(对照组)100例,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治疗后7天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率,腹胀、呕吐、胃潴留发生率,腹泻率。结果治疗前2组DAO水平、IFABP、L/M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2组DAO水平高于治疗前,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呕吐次数、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应激状态,肠道功能障碍明显。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肠壁黏膜血管通透性,减轻应激状态下肠道功能障碍,降低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尹立国;张锐利;张小章;陈超;徐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氧气驱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及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喘、哮鸣音等症状消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女,26岁。因停经7个月,上腹痛、呕吐4d,阴道流血1d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7.5℃,脉搏:12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及肾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未查。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1)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腹腔膀胱彩超示:脂肪肝。(2)宫内妊娠,单活胎(孕28周)。入院后查血淀粉酶400.0U/L;钠125.50 mmol/L,氯85.50 mmol/L,钙1.6mmol/L;三酰甘油23.0 mmol/L,总胆固醇25.2mmol/L;心肌酶学基本正常,葡萄糖25.08mmol/;血常规:白细胞13.4×109/L,血红蛋白140.0 g/L,血小板320×109/L;尿常规:酮体(+++),蛋白质(++),尿白细胞(++),尿糖(+++),白细胞+;血气分析:pH值7.32;二氧化碳分压15.0mm Hg,实际碳酸氢盐9.0 mmol/L,剩余碱-14.1 mmol/L;上腹部 CT:急性胰腺炎( D级);盆腔彩超考虑胎死宫内。入院后胃肠减压,禁食,抑酸、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外分泌,降血糖、抗感染、输液等治疗,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有好转,1周后转妇产科行水囊引产。

    作者:易艳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行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对照组采用传统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比较2组流产效果和囊胚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囊胚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临床效果较佳,可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阴道出血时间,降低阴道出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韩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6例并文献复习

    奥沙利铂作为第3代铂类抗癌药在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等方面,对于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国内报道多例。其中严重性过敏性休克甚至猝死的也有报道[1],一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0.3%,其中Ⅲ、Ⅳ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9%[2]。鉴于目前国内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奥沙利铂的潜在致死性过敏的重视和认识不够,本文拟对近年来本科在奥沙利铂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做出分析,并总结该反应的处理方法,以利于今后出现类似反应,能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减少并发症。

    作者:邢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痉挛误诊冠状动脉狭窄1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反复胸闷3年,加重1个月入院。胸痛特点:无明显诱因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秒,休息后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可缓解,多在体力活动下发生。曾多次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型糖尿病史4年,给予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正常。入院查体:血压116/60mm Hg,肺部及心脏体查无特殊。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狭窄70%。经讨论结合患者有胸痛症状,决定对前降支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在进行PCI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立即给予阿托品、多巴胺提高心率及升高血压后,并立即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左、右冠状动脉未见夹层及血栓形成,TIMI血流2级。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是前降支狭窄病变明显减轻至狭窄约20%。遂放弃继续PCI治疗。

    作者:李德林;张陈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初步鉴定

    目的:探讨体外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方法以及通过形态学观察BMSCs在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自分化现象。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鉴定培养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其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结果原代末期及传代的BMSCs呈均一长梭形生长,第三代荧光抗体染色CD29,CD90阳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阳性,BMSCs在未加任何诱导剂时培养30d时发生了自分化现象。结论贴壁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获得高纯度BMSCs的方法,在体外培养时BMSCs可发生自分化现象。

    作者:车冠华;戴支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沙格列汀等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试验组患者根据其身体条件、病情程度额外给予针对性饮食干预和运动锻炼措施,对照组不给予。2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水平,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PG,2hPG和餐后高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解梦英;张东超;赵爱军;谢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氟哌啶醇致静坐不能1例

    患者,男,20岁,学生。主诉间断性精神失常5年,加重4 d于2011年2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2005年7月因未考入理想的学校而出现情绪低落,话少,精神差,不出门,考虑问题多。2007年出现全身不适,胸闷,眼痛,有时双眼交替疼痛,就诊于北京安定医院,诊断为“阴性抑郁”,给予舍曲林治疗,10d后眼痛减轻能上学。2010年6月4日因病情波动2周入住我院,患者院外表现说话明显增多,认为家属不理解自己,情绪不稳,易激动,表示自己在学校受了大委屈而哭泣,自觉聪明。住我院诊断“双相情感—躁狂发作”。给丙戊酸钠,碳酸锂,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26d病情痊愈后出院。本次住院前4d,患者因情绪不稳,发脾气,拒绝服药,再次住院。住院后因拒药给氟哌啶醇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20min后患者出现表情痛苦,烦躁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极度痛苦,脉搏118次/min,给东莨菪碱0.3mg,氯硝西泮1mg肌内注射,上述症状仍无明显缓解,患者睡眠时和转移注意力后症状缓解,其余时间反复找大夫要药,说自己受不了,踏步踏样动作,左脚、右脚,轮流不停。后给予盐酸普奈洛尔、异丙嗪、地西泮口服,3d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乔泽国;刘彩云;吴恩海;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氧水和维生素B2治疗男性外生殖器溃疡1例

    患者,男,年龄76岁。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双目失明。其家属发现其外生殖器有两处大约1cm2左右溃疡面。经庆大霉素、冰硼散外敷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予维生素B25~6片研成细末,先用双氧水局部冲洗,除掉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按无菌原则将维生素B2片剂粉末均匀涂散于溃疡面上,不予包扎;然后用红外线灯做溃疡面理疗30min;每天换药2次,理疗2次,14 d后患者溃疡面治愈。

    作者:马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2组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抗凝、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脑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结论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涛;马娟哲;冯永真;王洪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 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组各37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和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后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血管进行保护,同时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斯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包括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对照组采用西医封闭疗法,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JOA颈椎疼痛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栓烷B2( TXB2)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IL-1、TNF-α、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3.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血清指标的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封闭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存举;李永清;王玉娥;张建枝;连秀峰;王伟;张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2组NRDS发生率、血气结果、呼吸急促、发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RDS发生率、出现呼吸急促和发绀症状的几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H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预防效果,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郝玉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治疗Ⅱ级以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联和法舒地尔全身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6.9±3.2)mmol/L,餐后2h血糖(10.1±2.8) mmol/L;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7.1±2.6)mmol/L,餐后2h血糖(9.8±2.7)mmol/L,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山莨菪碱用药治疗糖尿病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胆结石的成因及中西药预防的研究进展

    胆结石以胆固醇结石为常见,我国西北地区此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略高[1]。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而逐步升高,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也致使很多患者遭受着很大的困扰,如何预防和治疗胆结石病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深入探究的突出课题,因此很多医务工作者对胆结石病的成因以及此病的预防也有了大量探究,现就胆囊结石成因以及此病中西医预防近5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王文栋;王红;邓为民;石建华;韩俊泉;曲鹏飞;刘斌;何俊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输血流程实施情况调查及输血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总结输血流程在临床实施中的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减少输血安全隐患。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运行的输血流程,设计输血安全隐患自查表,并组织全院65个护理单元对输血流程中合血、取血、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5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讨论,护理部汇总并提出佳的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完善输血流程。结果输血流程改进前后,输血差错率由6.5%降为1.4%。结论完善输血流程是减少输血差错和持续改进输血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董运芳;张秀果;田凤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S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将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行DSA和TCD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DSA和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DSA和TCD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病理切片确诊共174例,经DSA检测出阳性151例,真阳性148例;经TCD检测出阳性103例,真阳性92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出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8.46%、98.01%和46.94%;均高于TCD的52.87%、57.69%、89.32%和15.46%(P<0.05)。结论 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较TCD有更高的准确率,TCD可作为DSA检查的筛选手段。

    作者: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演变

    目的:探索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演变。方法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改革后,门诊西药房、中药房以及住院药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药房,对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演变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整合后的综合药房降低了药品储藏空间,节约药房工作人员,简化了药房管理程序,提高了药房管理效率。结论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演变为综合药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有效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成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