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解梦英;张东超;赵爱军;谢少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 沙格列汀, 运动治疗, 饮食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沙格列汀等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试验组患者根据其身体条件、病情程度额外给予针对性饮食干预和运动锻炼措施,对照组不给予。2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水平,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PG,2hPG和餐后高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饮食干预配合胰岛素与沙格列汀治疗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60例分析

    莫西沙星属于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通常在肺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莫西沙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本文综合分析我院使用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建议,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成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M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MCV、SN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马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拟宣肺升降方对 AECOPD 伴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凝的影响

    目的:分析自拟宣肺升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AECOPD )伴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的影响。方法将240例AECOPD伴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先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宣肺升降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晨空腹静脉血检测2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以及血清中内皮素-1(ET-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估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Fbg、D-二聚体、ET-1、ICAM-1、FEV1/FVC和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D-二聚体、ET-1、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FEV1/FVC和FEV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宣肺升降方可显著改善AECOPD伴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分析其机制与自拟宣肺升降方改善患者体内血凝状态,从而减轻AE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有关。

    作者:高瑞臣;闫月花;马书梅;周彩霞;史瑞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昏迷3例

    案例1.患者,女,44岁。因神志不清0.5h于2014年5月12日15∶15分来我院急诊,患者于0.5h前干活时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吐白沫,牙关紧咬,四肢无明显抽搐,无二便失禁,无发热呕吐。送至卫生院发现患者心率42次/min,律不齐,心电图示:心房纤颤。予阿托品1mg静推后心率上升到60次/min以上,转来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T)37.2℃,血压(BP)141/70mm Hg (1mm Hg=0.133kPa),心率(HR)65次/min,呼吸频率(R)18次/min。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灵敏,牙关紧咬,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65次/min,率不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双下肢不肿,右下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阴性。予吸氧,心电血压脉氧监测。辅助检查:随机末梢血糖5.4mmol/L,床边心电图房性心率,室性早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行头颅MRI+MRA+DWI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脑梗死。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心律失常转外院行溶栓治疗,治疗无效死亡。

    作者:项祖界;戴建英;李烈寅;潘纪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为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手术前试验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苏醒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具有麻醉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聂晓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为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53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组51例。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诺和锐30组早餐、晚餐后2hPG和HbA1c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中餐后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优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冬波;廖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我院内分泌科二甲双胍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157份病历中二甲双胍使用情况。结果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二甲双胍患者47例(29.94%)。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1例(87.23%),合并糖尿病肾病33例(70.21%),行外科手术患者7例(14.89%),使用碘造影剂患者6例(12.77%),其他6例(12.77%)。在未使用二甲双胍的110例患者中,无使用禁忌证者61例(55.46%),有使用禁忌证者49例(44.55%)。结论该院二甲双胍的使用率较低,且用药欠合理,尚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梁晋川;柯洪;郑行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咪达唑仑发生矛盾反应1例

    患者,男,40岁,美国卒中学会( ASA)Ⅰ级。因急性阑尾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既往无手术史,外伤史,精神病史,药物过敏史。入室后:T 37.6℃,呼吸(R)18次/min,心率(HR)102次/min,血压(BP)115/65mm Hg(1mm Hg =0.133kPa)。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流量2L/min。患者取右侧卧位,手术床调至头低5度位置,常规消毒铺单后用2%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浸润,以18G硬膜外穿刺针经L2~3间隙穿刺,成功后用25 G腰穿针穿入,有突破感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5%布比卡因1~1.5ml,加10%葡萄糖0.5~1ml,回抽脑脊液至3ml),速度1ml/5s,退出腰穿针,硬膜外头侧置管3cm,取平卧位,待麻醉平面调至T6时将手术床调制水平位,测平面其间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术前未用药,手术开始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15min后再次给予咪达唑仑2mg,之后患者出现谵妄,烦躁,不能正确对答等意识障碍。呼吸浅快, HR 110次/min,SpO298%,BP 110/60 mm Hg。立即给予丙泊酚80mg,氟马西尼0.5mg静注。手术历时2h,术毕患者生命征平稳,意识清楚。次日随访,患者无任何异常及不适。

    作者:程璠;潘志强;刘庆;高连红;赵丽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纤溶酶治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景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观察至疾病进展时进行进一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35.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对后续治疗未产生严重影响。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对后续治疗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常见服药误区和用药指导

    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20多年,接触到各种疾病的患者,遇到各种各样有关药品方面的咨询问题。现就一些用药误区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常见药品的使用给予指导。1服药时间1.1不同类别药品的服用时间1.1.1晨服:(1)长效降压药:因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16∶00~18∶00出现2个高峰,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低,即“一谷”[1]。一般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多数在服用后30min出现,2~3h后作用强,故为有效控制血压,每天服1次的降压药宜在晨7∶00左右服用,每天服2次的下午4∶00再服1次,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高峰吻合。(2)抗抑郁药:抑郁症状晨重晚轻,宜于晨服。(3)驱虫药:清晨空腹一次顿服,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4)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服药后2~5h达到峰值,常在早晨空腹服用[2]。

    作者:刘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所有患者均严格给予抗结核化疗,支持治疗和密切护理,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病灶吸收程度、空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8%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李俊;周晓俊;刘云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但近几年,随着对颈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交感型颈椎病是否可作为独立的疾病类型这一观点,产生了争论。但不能否定的是,临床上能常见到一组疾病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病因与颈椎退行性病变有关,并且经过对颈椎的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故有部分学者将其称为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1,2]。现在对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张玉淼;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辅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辅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根据脑卒中西医治疗原则给予2组患者给脑血管扩张剂、血栓溶解剂、抗凝剂、钙离子拮抗剂和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额外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比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而生活能力评分增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辅治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血浆Hcy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能力和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玉兰;张凤青;郭丽霞;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2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宫缩时间、胎盘胎膜残留、总产程情况进行比较,观察2组孕妇流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及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提高完全流产成功率,同时促进胎儿尽快娩出,效果显著。

    作者:朱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4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2例。研究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分别于治疗7d、14d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14d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逐渐降低,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单纯奥扎格雷钠治疗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强;郭永辉;王胜;白江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 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0.9%低于B组的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可更显著地改善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