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谢丹

关键词:卡培他滨, 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观察至疾病进展时进行进一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35.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对后续治疗未产生严重影响。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对后续治疗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演变

    目的:探索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演变。方法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改革后,门诊西药房、中药房以及住院药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药房,对传统医院药房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演变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整合后的综合药房降低了药品储藏空间,节约药房工作人员,简化了药房管理程序,提高了药房管理效率。结论医院药房管理模式演变为综合药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有效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成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2组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抗凝、控制血糖及血压、改善脑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结论高频单味中药组方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涛;马娟哲;冯永真;王洪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哌罗匹隆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哌罗匹隆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后的第2、4、6周末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同一时点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同样可作为临床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先药物。

    作者:洪兴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参一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放化疗获益后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治疗,后期仅接受定期随访观察。治疗组于放化疗后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水平、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截止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无脱落病例。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53.3%(16/30)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 P<0.05)。治疗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出现肿瘤发展后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11例(11/14,78.6%)高于对照组的10例(10/22,45.4%)(P<0.05)。治疗前2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放化疗后续采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接受二线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师彦敏;孙金锋;王勇;于海峰;田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放疗,研究组则予以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年生存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效果明显,有效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郝义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综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建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M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MCV、SN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马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S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将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行DSA和TCD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DSA和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DSA和TCD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病理切片确诊共174例,经DSA检测出阳性151例,真阳性148例;经TCD检测出阳性103例,真阳性92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出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8.46%、98.01%和46.94%;均高于TCD的52.87%、57.69%、89.32%和15.46%(P<0.05)。结论 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较TCD有更高的准确率,TCD可作为DSA检查的筛选手段。

    作者: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全血细胞计数及脏器功能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创伤性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治疗后第5天晨空腹静脉血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 )、全血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总数(NEUT)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同日评估患者当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SOFA),比较2组各指标差异。结果术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PCT、WBC、NEU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给予血必净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PCT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对各脏器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风江;任何菊;张玮曾;郭月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 DES)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刺艾灸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予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DES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安全,非常适合临床治疗。

    作者:蒋超;章慎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 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组各37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和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后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血管进行保护,同时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斯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致病菌清除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致病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CAP临床疗效满意,致病菌清除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婷;闫红燕;马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炎合并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支气管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炎,冬春季发病较多。在我国,病原体以细菌感染为主,肺炎链球菌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的湿啰音。重症肺炎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且常合并低钙血症,作为儿科的危重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30例支气管肺炎合并低钙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是研究支气管肺炎合并低钙血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是否适宜补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包括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对照组采用西医封闭疗法,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JOA颈椎疼痛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栓烷B2( TXB2)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IL-1、TNF-α、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3.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血清指标的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封闭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存举;李永清;王玉娥;张建枝;连秀峰;王伟;张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女,26岁。因停经7个月,上腹痛、呕吐4d,阴道流血1d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7.5℃,脉搏:12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及肾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未查。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1)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腹腔膀胱彩超示:脂肪肝。(2)宫内妊娠,单活胎(孕28周)。入院后查血淀粉酶400.0U/L;钠125.50 mmol/L,氯85.50 mmol/L,钙1.6mmol/L;三酰甘油23.0 mmol/L,总胆固醇25.2mmol/L;心肌酶学基本正常,葡萄糖25.08mmol/;血常规:白细胞13.4×109/L,血红蛋白140.0 g/L,血小板320×109/L;尿常规:酮体(+++),蛋白质(++),尿白细胞(++),尿糖(+++),白细胞+;血气分析:pH值7.32;二氧化碳分压15.0mm Hg,实际碳酸氢盐9.0 mmol/L,剩余碱-14.1 mmol/L;上腹部 CT:急性胰腺炎( D级);盆腔彩超考虑胎死宫内。入院后胃肠减压,禁食,抑酸、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外分泌,降血糖、抗感染、输液等治疗,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有好转,1周后转妇产科行水囊引产。

    作者:易艳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11~13+6周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孕11~13+6周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进行产前筛查的孕早期孕妇3760例,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NT)及鼻骨(NB)进行检测,并检测血清学指标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以及血清妊娠相关蛋白( PAPP)-A与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ADAM)12。比较单独运用超声检查或是血清学检测与超声联合血清学检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效果。结果3286例孕早期产前筛查的孕妇中超声检测出277例,血清学检测阳性202例,二者联合检查阳性132例。对3286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低风险孕妇进行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其中21-三体8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45X 2例,三倍体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1例。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进行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独运用超声或血清学指标检测(P<0.05),假阳性率均低于单独用用超声或血清学指标检测(P<0.05)。结论超声测定NT值及NB有无联合血清学指标AFP、fβ-hCG、PAPP-A及ADAM12进行孕早期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使得产前筛查结果更为可靠,在产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会轻;蒲红生;赵军茹;张苏芬;崔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针刺联合龙珠软膏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反应,主要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自限性,皮损多形。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常伴有皮脂溢出,以往痤疮被认为是皮脂腺疾病,实质上损害毛囊、皮脂腺及表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影响容貌形象,给患者的生活、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常产生心理压力[1]。近来,笔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生化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生化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我院血生化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调查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1-3月份血生化标本61236例,不合格例数为2229例(3.64%),其中,溶血1371例(2.24%),凝血474例(0.77%);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9-11月血生化标本58344例,不合格例数为881例(1.51%),其中,溶血396例(0.68%),凝血201例(0.34%);两组标本在不合格率、凝血率、溶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临床科室的护士得分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改善血生化标本不合格情况,加强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同时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尤素伟;陈静;彭瑞琴;李守霞;左爱芳;王国平;戈红书;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将204例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 A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给予激光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高于A组的7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1%低于A组的3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术可有效提高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亚君;苗德胜;丛培学;胡咸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 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0.9%低于B组的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症肺炎可更显著地改善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