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

倪章松;周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氯丙嗪, 哌罗匹隆, 血糖
摘要:目的:探讨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按入组顺序分为哌罗匹隆组42例和氯丙嗪组44例。哌罗匹隆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氯丙嗪组给予氯丙嗪治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均给予体格和常规检查,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总胆固醇( TC)以及空腹血糖(GLU)。结果治疗后哌罗匹隆组患者有2例(4.76%)血脂异常,有1例(2.38%)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氯丙嗪组有3例(6.82%)血脂异常,4例(9.09%)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1例(2.38%)空腹血糖升高。两组血脂、血糖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哌罗匹隆日剂量12~20mg为低剂量组,有8例(19.0%),24~36mg为中剂量组,有14例(33.3%),40~48mg为高剂量组,有20例(47.6%);氯丙嗪按日剂量200~300mg为低剂量组,有7例(15.9%),325~475mg为中剂量组,有16例(36.4%),500~600mg为高剂量组,有21例(47.7%)。不同剂量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较安全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9月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小脑血肿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魏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对照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文博;戴增斌;周军;张世阳;乔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雌三醇乳膏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雌三醇乳膏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收治的62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雌三醇乳膏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健康评分、阴道炎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弹性、湿润度、分泌物、健康总分高于对照组, pH值、瘙痒、性交痛、灼热感、分泌物及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雌三醇乳膏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效果确切,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艳;李炜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难溶性中药姜黄素自乳化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目的:制备姜黄素自乳化微球,以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的方法筛选自乳化处方,利用单纯型网格法进行处方优化,并对制备的自乳化微球进行体外性质考察。结果制备的自乳化微球的大载药量为71.32mg/g,包封率为44.31%,平均粒径为11.33μm,在3种递质中的释放量均超过80%。结论所制备的姜黄素自乳化微球载药量高,包封率、粒径符合要求,能够显著提高姜黄素的释放度。

    作者:周立;刘裕红;贾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寿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尿潴留、阴囊水肿及阴囊血肿)的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柳艳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天镇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影像学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赵志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66例作为胃炎组。观察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按不同病理特征将胃癌患者分组并比较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p53蛋白和Ki67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浆膜下浸润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侵及浆膜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53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i67蛋白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分化程度情况分组,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陵川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子宫体肌肉注射欣母沛,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于子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观察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与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欣母沛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产妇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出血率及输血率。

    作者:李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涉及药物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涉及药物。方法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肝细胞型135例( A组),胆汁淤积型14例( B)组回,混合型19例( C组),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峰值、碱性磷酸酶(ALP)峰值、谷氨酰转移酶(GGT)峰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使用的首位药物为抗结核药,其次为中成药,再次为抗生素,分别占36.3%(61/168)、17.9%(30/168)、7.7%(13/168)。3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肝功能的检测。

    作者:唐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我院2011-2013年解热镇痛抗炎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3年解热镇痛抗炎药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3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库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解热镇痛抗炎药出库记录。根据WHO推荐的日用剂量、《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药品说明书来确定各类药品的限定日剂量( DDD),并计算用药频度( DDDs)。结果2011—2013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解热镇痛抗炎药各亚类金额增长率为72.9%;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均位居第一,且排序比( B/A)为1.00;布洛芬缓释胶囊DDDs排序位居第三,B/A始终>1.00;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DDDs排序位居第四,B/A始终>1.00。结论解热镇痛抗炎药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使用基本合理,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应用范围,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

    作者:曹珍;季亚玲;高霞;刘青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上报的 ADR报告286例。通过登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生成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7.1%是由医护人员报告的;63.3%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4.6%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作者:缪旭敏;缪应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玉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参附注射液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d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参附注射液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d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5d参附注射液组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V)、心搏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d两组SV、CO、CI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感染性休克,可降低患者BNP水平,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的转归。

    作者:周海丰;刘会英;李瑞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I)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28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残余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并发症少,且致残率与病死率低。

    作者:谢志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纤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于吉安县中医院就诊的脑血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NIHSS)评分、起效时间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脑血栓不仅可有效改善疗效,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张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龚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邯郸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h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HBV 转阴率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iL、LN、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AST、ALT、TBiL、LN、H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B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茹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肾癌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1、3、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姚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华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7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50岁者所占比例高(P<0.05);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高于口服给药(P<0.05);合并用药所占比例高于单独用药( P<0.05);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神经系统受累者所占比例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10~90min内;转归效果好。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有关,且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等均增加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给药治疗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给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田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真菌类型、合并症、X线检查结果、转归,探讨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常见(61.5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11.54%),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酵母菌及毛霉菌感染少见;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9例(34.6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38.46%),合并糖尿病3例(11.54%),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7.69%),其中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者8例(30.77%),低蛋白血症6例(23.08%),T淋巴细胞下降7例(26.92%),贫血5例(19.23%);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呈多发云絮状改变13例(50.00%),弥散分布大小结节影5例(19.23%),斑块、斑点实变伴纤维条索阴影5例(19.23%);结核灶累及3个以上肺野23例(88.46%),空洞形成16例(61.54%);感染真菌表现为病灶扩大、播散、增浓20例(76.92%);治疗后患者治愈或明显好转25例(96.15%);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3.85%)。结论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为肺结核相关症状加重,通过胸部X线及痰检查可进行诊断,根据痰检查中分离得相关真菌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骆炳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蒋欣;潘玉艳;贺亚玲;金慧瑾;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