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群体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及职业防护

何平

关键词:硫化氢中毒, 急救处理, 职业防护
摘要:硫化氢为一种剧毒的工业产物,常见于工业中毒,由于毒物对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中毒人数多,病情严重,可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引起恐慌。大量硫化氢进入人体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各器官[1]。2003-2014年我市某化工厂等发生硫化氢气体泄露事故,先后收治中毒患者12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我院急诊科和职业病科医护人员急救配合,现将院前的急救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早期使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6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通气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通气前后血气指标、炎性指标改善情况,并对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h后通气组PaO2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aCO2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h PaO2、PaCO2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 h 2组CR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通气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气组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NPPV治疗可迅速改善呼吸受阻状况,从而减少心肺负担和不良刺激,有助于炎性反应的控制和预后的提高。

    作者:郭云湘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住院患者注射剂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注射剂使用现状,充实合理用药监管体系,为注射剂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床旁现场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7月17日住院患者的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3病例中使用注射剂536例,注射剂使用率为83.4%,当日临床使用注射剂2823次,患者日均使用注射剂4.39次;调查出注射剂用量、配伍、滴速、存放等多个环节的问题。结论我院注射剂使用存在使用率高、用量过大、操作不规范等多环节问题,需加强管理,横断面调查是实现常态化监管的较好措施。

    作者:傅明强;向会;陆萍;陈志敏;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24h尿蛋白量、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24h尿蛋白量、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52例(52%),有效42例(42%),无效6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及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抗抑郁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军;李永涛;李淼;侯艳平;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孕16~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观察2组流产情况,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流产成功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2%,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能安全有效地终止16~24周妊娠,效果较好,可减少阴道出血量,且服药方法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建玲;张建玲;张静茹;董素玲;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易导致失血性休克或肝性脑病[1]。本文采用奥曲肽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同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灵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羟氯喹致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随着羟氯喹在风湿病领域的应用增多,其潜在不良反应如视网膜蓄积毒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重视。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科在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时出现重症皮疹8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静脉、肌肉、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1]。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陆婷婷;卫仿仙;周建芳;叶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致小儿过敏性皮疹1例

    患儿,女,2岁9个月,因以咳嗽、咯痰5 d就诊。伴发热,无气喘,食纳可,无腹泻,小便正常。既往无过敏史及特殊疾病史。查体T 37.8℃,体质量14kg,神志清,精神反应好,呼吸平稳,颈软,咽部略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异常。生重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查血常规WBC 10.5×109/L,N 0.52,L 0.46,胸部拍片提示支气管肺炎,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入院第1天,头孢替唑钠注射液皮试为阴性。给予:头孢替唑钠0.5g+5%葡萄糖5ml,每天2次,氯溴索7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当天输液至氨溴索注射液时,患儿突然出现全身丘疹样荨麻疹,伴瘙痒、烦燥、哭闹,口唇略发绀等症状。给予医嘱:停止输液,低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继续输液维生素C 1g,维生素B60.1g,观察病情变化,30min后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口唇红润,烦燥的症状明显减退,皮疹,瘙痒症状略减轻。常规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片)2mg,口服每天3次,第2天早晨查房,患儿皮疹、痒感完全消失,继续给予头孢替唑钠0.5g+5%葡萄糖5ml,每天2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氨茶碱40mg,静脉滴注。未出现皮疹等反应。考虑为氨溴索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按上述医嘱,继续治疗5d后治愈出院。

    作者:李显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乙醇湿化给氧,治疗组给予经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运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冯欣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比较依从性好78例(对照组)与依从性差64例(观察组)2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缺少糖尿病知识、对医疗水平不信任、存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服药种类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通过糖尿病健康教、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用药指导、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简化治疗方案便以提高依从性。

    作者:彭婷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医院药房是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药房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体系。药房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工作,若药房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1]。我院对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升药房工作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报道如下。

    作者:李秉霞;王风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C组, A组39例患者采用的雷贝拉唑溶于葡萄糖溶液治疗法,B组39例采用的奥美拉唑溶于葡萄糖溶液治疗法,C组38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法,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B组的89.74%和C组的89.4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佳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和肽素、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和肽素( CPP )及脑钠肽( BNP )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CPP及BNP含量。同时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 NYHA)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44例、心功能Ⅲ级组42例及心功能Ⅳ级组34例,分析心功能分级与CPP及BNP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PP及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PP及BNP含量与心功能分级间有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PP及BNP含量与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贾燕霞;王化民;王延平;杜卫杰;孔彦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16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近年来发现的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经期延长、淋漓不净、不孕,部分患者有可能发生憩室妊娠和分娩期子宫破裂。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和临床医师及超声科医师对该病认识程度的增加,被发现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病例逐渐增多,笔者对1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内容如下。

    作者:刘利虹;孙莉;张瑞华;解凤美;杨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查门、急诊处方和出院病历,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各种控制指标等,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结果医院能按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确控制指标,签订责任状,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达标,住院患者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率高,品种选择不当,疗程长等不合理现象仍存在。结论通过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医院部分管理指标达标,仍需加大管理和整治力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

    作者:刘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喜炎平注射液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体征消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退热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吸入疗法可有效运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和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皮质激素用于 COPD 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全身使用激素及雾化吸入激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对血气分析分压及血糖影响的差异。方法将17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pH值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pH值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2高于治疗前,空腹血糖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患者局部吸入激素疗效优于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少。

    作者:贾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导致呼吸暂停1例

    患者,女,52岁,体质量55kg,ASAⅡ级。主因左手外伤术后,拟行左手中指皮瓣修薄,环指肌腱松解、克氏针取出术。既往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术前常规检查大致正常。患者入室,平卧于手术床上,常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监测无创BP 136/82mm Hg,HR 79次/分, SpO20.97。患者仰卧头偏向右侧,左上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左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等容混合液30ml,10min后手术开始,中指皮瓣修薄,患者安静,无痛苦表情,麻醉效果满意。手术进行到环指肌腱松解时患者诉疼痛,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10μg,5min后再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患者安静,随后听觉脉搏搏动音量降低,SpO2数值0.92,以为是血氧探头松动,更换另一手指,未注意患者表情,仅脉搏搏动音量越来越低顿,急忙观察监护仪,SpO2数值降到0.50以下,此时患者意识消失,口唇紫绀,呼吸停止,急忙将患者下颌托起,紧闭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脉搏搏动音量逐渐升高,声音清脆,SpO2数值逐渐升高恢复正常,97%~99%,自主呼吸恢复,整个过程5min左右。10min后患者意识完全清醒,自主呼吸平稳,与患者交流,对答准确清楚,BP无明显变化,继续面罩吸氧,2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给予1%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地塞米松5 mg和托烷司琼5 mg静脉注射,患者未诉明显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75min,术毕护送患者回病房,从手术车到病房床上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嘱其卧床休息。术后随访患者无不适,7d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香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