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芹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性激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40例女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450例健康女性对照人群,以老年女性性激素为标记,应用仪器记录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状况。结果总体人群的临床特点: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质量指数( BMI)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水平( TC、HDL-C、LDL-C和TG)存在显著差异( P<0.01),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2);雌二醇(E2)及睾酮(E2/T)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05),但2组间睾酮水平无显著差异( P=0.549)。结论老年女性性激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一元特点。
作者: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剖宫产术为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已成为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女性对自身完美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无疑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在精神、躯体、工作、家庭、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医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我们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探讨、总结其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胜须;权永志;张新彦;常建伟;刘军杰;武笑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及临床结局关系。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对850例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患者营养支持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50例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2.4%,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中81.5%应用营养支持,而无营养风险患者中有67.5%应用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为分别为26.5%、(21.3±5.7)d、(31275.7±6352.2)元,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12%、(14.5±3.7)d、(23565.8±4326.4)元。有营养风险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为分别为18.3%、(18.2±5.7)d、(27934.5±5120.7)元,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患者62.7%、(27.5±8.3)d、(40105.7±6518.3)元。结论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与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关,对胃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并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孔国平;孙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4周、3个月、6个月及终随访。结果视力术前≤0.0242眼(72.4%),术后0.2~1.053眼(91.3%)。眼压术前平均(26.73±8.40)mm 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2.25±3.51)mm Hg。术前鼻侧胬肉25眼,鼻、颞两侧均生长胬肉12眼,遮盖瞳孔1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7眼。术后复发1眼,再次胬肉手术未见复发。术后Ⅰ型滤过泡20眼(34.5%),Ⅱ型滤过泡35眼(60.3%),Ⅲ型滤过泡2眼(3.4%),Ⅳ型滤过泡1眼(1.7%)。术后Ⅰ度浅前房5眼(8.6%),Ⅱ度浅前房3眼(5.1%)。术后角膜水肿5眼(8.6%),后囊膜浑浊3眼(5.1%),治疗后改善。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采用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眼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作者:鲁红宇;张祥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术后1、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术后24h血ALT及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刘喜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结核病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是一种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多在首剂青霉素后30min~4h发生,是因为大量菌体被青霉素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当青霉素剂量较大时容易发生。其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病症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一般持续30min~1h。因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须高度重视。赫氏反应亦可发生于其他钩体敏感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在结核病治疗工程中也会出现类似反应,现以2001-2013年衡水学院疾控中心治疗中出现的26例类赫氏反应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善厚;王志杰;范桂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乳腺纤维腺瘤又称乳腺纤维瘤,是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分型除普通腺瘤外,还包括3种特殊的亚型:青春型纤维腺瘤( FA)、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GF)及叶状囊性肉瘤,由于GF与FA的组织学相似,因此认为是同一疾病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亦有学者将GF看作FA的一种特殊亚型,因此又称作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1]。国内外GF的诊断标准略有不同,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直径﹥5cm或重量﹥500g、病理检查符合纤维腺瘤者均可诊断为巨大乳腺纤维腺瘤[2];临床比较少见,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本组36例,均为女性,年龄19~55岁,病程1~3年,均以乳房肿块就诊,查体患侧乳腺明显大于对侧,肿块较硬,皮肤张力高,乳头溢液4例,腋下触及增大淋巴结6例。36例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为意大利MSM2全乳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进行乳腺摄影,常规摄取乳腺头尾位(轴位 CC )及外斜位( MLO)位,部分加照侧位。采用自动曝光条件,乳腺加压摄影,获取图像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及诊断。
作者:刘学文;孙冰伟;许林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右佐匹克隆片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失眠症患者依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mg,每晚1次,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共服用3周。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1mg,每晚1次,谷维素30mg,3次/d,服用3周。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头痛及头昏脑胀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 <0.05);经过3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缓解失眠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丽琴;王芳;王云峰;张玉省;孙素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2h入院。患者昨日因“急性咽炎”在门诊输液:甲硝唑250ml,静脉点滴,1次/d,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输液前后均无异常。回家后未饮酒。第2天凌晨4~5点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无呛咳,全身未见皮疹。急来我院。查:T 36.5℃,R ;26次/min,P 76次/min,BP 130/80mm Hg,神清,语利,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蜘蛛痣。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扣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增强及亢进。神经系统查体:双瞳孔正大等圆,眼球无斜视,双侧额纹对称,口角向右偏斜,伸舌居中,肩部对称。指鼻试验(-),指指试验(-),BabinsKi 征(-),颈软,Kernig 征(-),BrudzinsKi征(-),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未到过牧区及疫区。辅助检查:血 WBC 10.6 Q 109/L, RBC 4.65 Q 1012/L,HB 126g/L,PLT 126 Q 109/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电解质:钾3.8mmol/L,钠135mmol/L,氯108mmol/L,钙1.90mmol/L。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考虑甲硝唑过敏。急给予20%葡萄糖酸钙20ml Q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点滴,氟美松注射液5mg 静脉推注。30min后病情逐渐缓解,2h后恢复正常。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李瑜娟;赵旭红;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对照组C组只用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及应激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9%,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64.0%,B组优于A组,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后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 C组,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使用药物治疗后病症消失的时间和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所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蚓激酶或阿托伐他汀配合阿司匹林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高娇娇;李永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接受。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则可保证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对我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程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英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面瘫是以口眼歪邪为主要症状的头面部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中认为面瘫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积损正衰,风邪引痰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阻于络道,从而出现一侧面肌纵缓不收,口眼歪斜,目不能合,甚则口角流涎,语言不利等症状[1]。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的方法治疗面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1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不同病情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在末次出血48h内给予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组在末次出血48h后给予急诊胃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术中的病灶检出率、成功止血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明确患者的出血原因,且止血效果显著,以降低临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树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临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可靠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相关护理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78例,对2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的发生比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患者各项遵医行为情况比较,综合干预组患者均明显好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与传统的临床干预措施和方法相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治疗,对于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艳;文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国产与进口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费效比与临床疗效观察以对广大COPD患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方法选取自2011年以来入该院治疗的COPD患者241例,其中:以进口噻托溴铵(思力华)维持治疗组121例。以国产噻托溴铵(天睛速乐)维持治疗组120例。15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病情体征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与进口噻托溴铵治疗COPD疾病效果在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选取国产药品会大大降低COPD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胡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四君消癌汤对进展期大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医院收住院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化疗,治疗组接受中药汤剂Q四周期化疗。观察、比较2组血清VEGF浓度,症状及肿瘤标记物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VEG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症状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其中腹痛腹泻、消瘦乏力症状改善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CEA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四君消癌汤能抑制进展期大肠癌VEGF水平,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进展,同时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等。
作者:王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来医院治疗的RNS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环磷酰胺Q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述对照组治疗加用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期间24h尿蛋白定量( Upro)、血清白蛋白( ALB)、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变化情况,及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24h Upro、Scr 及 BUN 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ALB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且观察者的24h Upro、Scr及BU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AL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RNS特异性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霞;张印婕;赵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米非司酮是一类新型的抗早孕激素,炔诺酮的衍生物,可以作为非处方预防早孕的药物。它的疗效比以往常用的黄体酮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它与黄体酮相比,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也很高,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疗效,引产效果好,同时,它无雄性激素和抗雌性激素的生物活性[1],服用剂量合理时,不会对皮质醇水平产生影响,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米非司酮初是在1982年由法国一家医药公司为治疗早孕而研制,它的治疗机制是竞争抑制作用—通过与受孕酮受体紧密结合,而阻碍受孕酮的结合,降低了受孕酮的活性。随着诸多专家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不断进行研究,米非司酮越来越多的功效被人们所挖掘,在避孕、多时期终止早孕、治疗肿瘤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显著的疗效,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彩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孕中期妇女血清叶酸与红细胞叶酸检测的关系,为孕中期妇女补充叶酸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8月检测叶酸的120例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空腹采集静脉血及非抗凝血、EDTAK2抗凝全血送检,对孕妇血清叶酸浓度及红细胞叶酸浓度进行测定,对2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孕妇血清叶酸平均值显著低于红细胞叶酸平均值,红细胞叶酸低值发生率为25.00%高于血清叶酸低值发生率的4.17%( P<0.05)。结论红细胞叶酸水平高于血清叶酸水平,孕中期孕妇补充叶酸需以红细胞叶酸水平值为依据,切忌盲目补充叶酸。
作者:刘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通过2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冯清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