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赵春瑛;张春兰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7例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63例。观察组给予温阳活血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予止痛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右佐匹克隆片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失眠症患者依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mg,每晚1次,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共服用3周。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1mg,每晚1次,谷维素30mg,3次/d,服用3周。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头痛及头昏脑胀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 <0.05);经过3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缓解失眠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丽琴;王芳;王云峰;张玉省;孙素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为女性常见良性肿瘤,30~50岁育龄期妇女多见。该症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引起,同时以少量的结缔组织纤维作为其支撑机构。根据其生长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及宫颈肌瘤;根据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分为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该症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量多,伴白带增多、小腹坠胀等典型的临床症状。该症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严重者则需切除子宫。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且安全性高[1]。而科学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保证该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笔者总结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联合康复理疗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47例,基于患者每天口服钙片并进行磁振热机器和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骨质量和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取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药物联合康复理疗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郝秀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1~2周内出现的器质性肠腔狭窄,因手术对肠管及腹膜损伤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及炎性介质渗出导致肠管与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膜之间发生粘连,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如处理不当可发生腹腔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多主张保守治疗,避免由于二次手术发生再粘连。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联芳;张姣珍;闫文平;秦刘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脊椎结核起病隐匿,进展较慢,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往往有一定困难,临床上特别易导致漏诊、误诊。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脊椎结核患者13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4周、3个月、6个月及终随访。结果视力术前≤0.0242眼(72.4%),术后0.2~1.053眼(91.3%)。眼压术前平均(26.73±8.40)mm 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2.25±3.51)mm Hg。术前鼻侧胬肉25眼,鼻、颞两侧均生长胬肉12眼,遮盖瞳孔1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7眼。术后复发1眼,再次胬肉手术未见复发。术后Ⅰ型滤过泡20眼(34.5%),Ⅱ型滤过泡35眼(60.3%),Ⅲ型滤过泡2眼(3.4%),Ⅳ型滤过泡1眼(1.7%)。术后Ⅰ度浅前房5眼(8.6%),Ⅱ度浅前房3眼(5.1%)。术后角膜水肿5眼(8.6%),后囊膜浑浊3眼(5.1%),治疗后改善。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采用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眼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作者:鲁红宇;张祥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2h入院。患者昨日因“急性咽炎”在门诊输液:甲硝唑250ml,静脉点滴,1次/d,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输液前后均无异常。回家后未饮酒。第2天凌晨4~5点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饮水无呛咳,全身未见皮疹。急来我院。查:T 36.5℃,R ;26次/min,P 76次/min,BP 130/80mm Hg,神清,语利,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蜘蛛痣。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扣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增强及亢进。神经系统查体:双瞳孔正大等圆,眼球无斜视,双侧额纹对称,口角向右偏斜,伸舌居中,肩部对称。指鼻试验(-),指指试验(-),BabinsKi 征(-),颈软,Kernig 征(-),BrudzinsKi征(-),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未到过牧区及疫区。辅助检查:血 WBC 10.6 Q 109/L, RBC 4.65 Q 1012/L,HB 126g/L,PLT 126 Q 109/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电解质:钾3.8mmol/L,钠135mmol/L,氯108mmol/L,钙1.90mmol/L。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考虑甲硝唑过敏。急给予20%葡萄糖酸钙20ml Q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维生素C注射液600mg Q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点滴,氟美松注射液5mg 静脉推注。30min后病情逐渐缓解,2h后恢复正常。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李瑜娟;赵旭红;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医院治疗慢性胃炎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各25例,详细记录2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治愈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在胃痛、恶心、胃胀以及食欲等恢复情况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较单纯西医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在复发时间和愈后的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此外,还可以降低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雪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米非司酮是一类新型的抗早孕激素,炔诺酮的衍生物,可以作为非处方预防早孕的药物。它的疗效比以往常用的黄体酮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它与黄体酮相比,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也很高,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疗效,引产效果好,同时,它无雄性激素和抗雌性激素的生物活性[1],服用剂量合理时,不会对皮质醇水平产生影响,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米非司酮初是在1982年由法国一家医药公司为治疗早孕而研制,它的治疗机制是竞争抑制作用—通过与受孕酮受体紧密结合,而阻碍受孕酮的结合,降低了受孕酮的活性。随着诸多专家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不断进行研究,米非司酮越来越多的功效被人们所挖掘,在避孕、多时期终止早孕、治疗肿瘤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显著的疗效,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彩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孕中期妇女血清叶酸与红细胞叶酸检测的关系,为孕中期妇女补充叶酸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8月检测叶酸的120例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空腹采集静脉血及非抗凝血、EDTAK2抗凝全血送检,对孕妇血清叶酸浓度及红细胞叶酸浓度进行测定,对2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孕妇血清叶酸平均值显著低于红细胞叶酸平均值,红细胞叶酸低值发生率为25.00%高于血清叶酸低值发生率的4.17%( P<0.05)。结论红细胞叶酸水平高于血清叶酸水平,孕中期孕妇补充叶酸需以红细胞叶酸水平值为依据,切忌盲目补充叶酸。
作者:刘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来医院治疗的RNS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环磷酰胺Q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述对照组治疗加用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期间24h尿蛋白定量( Upro)、血清白蛋白( ALB)、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变化情况,及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24h Upro、Scr 及 BUN 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ALB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且观察者的24h Upro、Scr及BU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AL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RNS特异性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霞;张印婕;赵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酒精戒断综合征是指酒精依赖者在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时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紊乱,以再次饮酒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合并呼吸肌麻痹的中毒患者死亡率高,我院急诊室在2013年12月-2014年4月共收治酒精成瘾综合征患者口服农药中毒3例。由于农药中毒与酒精戒断的躁动、抑郁、沮丧等病症不易区分,容易混淆,加上患者病情重,语言表达不准确,容易发生意外。由于我科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例患者均住院14d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梅;赵春瑛;张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 DM)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引起的一种复杂代谢性疾病。血糖监测是DM诊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工作中要想血糖长期达标,短期平均血糖控制非常重要。糖化血清蛋白( GA)是临床血糖监测的有效指标之一,对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和反应短期内血糖水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GA检测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通常用酶法检测,现就GA检测在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姚碧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患者,女,36岁,患季节性过敏性鼻炎10余年,每年春季和夏末秋初之际过敏性鼻炎就会间断性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每次﹥3个,多在天气突然变化时发生。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伴有轻度嗅觉减退。通常自用中成药和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尚可。近日,鼻炎症状发作,经人推荐口服阿司咪唑(息斯敏)3mg,1次/d治疗。服药后次日天出现颈部、躯干瘙痒,但无明显皮疹。因鼻炎症状缓解患者停药后皮疹瘙痒症状好转。数日后因天气变化鼻炎症状又加重,患者自服阿司咪唑6mg,1次/d治疗。又于用药次日颈部、躯干瘙痒,胸、腹部以及背部出现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红斑、部分皮肤有丘疹,症状较第1次明显加重。患者遂来我门诊部就诊。拟诊断为阿司咪唑过敏。立即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维生素C注射液1.0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治疗。20min 后,患者瘙痒症状消失,颈部,躯干部红斑明显减轻。嘱停用阿司咪唑,给予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d,3d后皮疹消退,鼻炎症状也明显好转。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小儿急性喉炎是一种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的急性弥漫性炎性反应,多发于空气干燥的秋冬季和冬春季,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表现为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等[1、2]。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喉黏膜与黏膜下层附着不紧密,发炎后易肿胀发生喉阻塞,加上小儿咳嗽功能不健全,气管和喉部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使呼吸困难加重,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1周左右可痊愈。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喉炎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庆祝;张姣珍;闫志刚;秦刘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对照组C组只用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及应激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9%,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64.0%,B组优于A组,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后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 C组,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使用药物治疗后病症消失的时间和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所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蚓激酶或阿托伐他汀配合阿司匹林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高娇娇;李永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急性胸痛是指突发性的胸痛,引发胸痛原因很多,病因复杂,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严重者病情可迅速恶化,危及生命。因此规范化的胸痛评估与诊断对早期识别胸痛的病因、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对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评估,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地救治。现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春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微创软组织松解术是利用医用松解针具通过皮肤直达病变部位,将其组织机械性的松解或减压,改善其病理变化,使其相关组织恢复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人体运动系统疾病,如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风湿性疼痛等。微创软组织松解术的治疗是根据微细组织结构病理改变的高选择性,闭合性地进行手术。大量的临床应用已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很容易地治愈许多长期以来难以治疗的颈肩腰腿痛顽症。但局麻患者难以耐受,往往患者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耐受能力差,手术中出现痛苦挣扎,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清醒无痛技术应用于微创软组织松解术,能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舒适、安静,痛苦明显减少,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总结我科清醒无痛下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丽锋;赵琴;王慧;韩秋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涤痰化瘀法辅治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输入丹参注射液并在肺俞穴敷涤痰化瘀贴。比较分析2种方法治疗痰瘀的结果及对小儿肺炎喘嗽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的咳嗽时间、喘促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医对症治疗时联合中药涤痰化瘀能更有效的从痰瘀方面对小儿肺炎喘嗽进行论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慈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