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刘岩峰;李英杰;朱慧敏;杨亚萍;张婕;赵庆丰;李岩

关键词:地西泮, 复方丹参滴丸, 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T1)、治疗后7d(T2)、治疗后14d(T3)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T2、T3时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α-溶酶体膜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PAC-1)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b)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T2、T3时内皮素(ET)和血栓素 A2(TXA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前列环素(PGI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干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表达及改善血管功能障碍的状态,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粘连的相关临床研究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疾病,宫腔镜检查和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的“金标准”。宫腔粘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经期下腹痛、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国内 IUA 大多是人流术后导致,其治疗原则主要为分离粘连,常规有钝性分离及电切分离。现将 IUA 的病因、诊治方法及相关信息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陈禹桥;熊正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OVCFs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单侧入路 PVP 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 PVP 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脊柱后凸畸形 Cobb 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的 VAS 评分、脊柱后凸畸形 Cobb 角均小于治疗前(P ﹤0.05),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VCFs 的治疗中,单、双侧入路 PVP 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单侧入路PVP 治疗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花费低,是治疗 OVCFs 的较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永生;武永庆;刘梦军;郭庆良;袁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肾损伤的液体管理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以氮质废物滞留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 AKI 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中国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发现重症患者 AKI的患病率约为31.6%,脓毒症患者则高达44.9%[2]。尽管近年来对于 AKI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治疗和预防措施目前关注较少,保守或控制性液体管理作为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本文仅对 AKI 患者的液体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安莹波;张新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晚期肺癌确诊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要求所有患者接受入院检查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高频热疗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处于进展状态的患者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达到完全缓解或是无变化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恶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病情稳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较单独高频热疗疗效更好,减缓肿瘤恶化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贵生;王增;郭明涛;高风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儿血清 NSE、cTnI 水平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对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 HIE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 NSE 和 cTnI 水平在出生后第1、3、5、7天的动态变化。结果2组新生儿自出生第1~7天,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持续降低,且自第3天开始,观察组患儿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 HIE 能降低患儿血清 NSE 水平和 cTnI 水平,有利于改善患儿病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贺新萍;徐晓伟;窦华丽;侯宝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围术期急性羊水栓塞11例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围术期羊水栓塞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措施,提高对羊水栓塞的诊断、预防及抢救水平。方法收集1995年5月-2011年8月围术期羊水栓塞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羊水栓塞患者中,进入手术室尚未进行麻醉出现羊水栓塞的患者2例,剖宫产术中出现羊水栓塞的患者9例。有胸闷、呼吸困难、呛咳等肺动脉高压症状者6例,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5例,经抢救治疗后,6例症状缓解,4例切口及阴道出血不止,行子宫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抢救治愈10例,死亡率9.09%。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莫竹泉;蓝英平;梁天北;韦天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女性性激素抑制了大多数乳腺癌生长

    近日,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澳洲 Adelaide 大学及英国剑桥的研究人员发现,介导女性性激素(雌激素ER 和黄体酮)活性的受体是如何与 DNA 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大多数乳腺癌生长的。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硫酸镁与瑞芬太尼用于中耳手术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硫酸镁和瑞芬太尼用于中耳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中耳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 R 组和 M 组各50例。R 组患者靶控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4μg/ ml,M 组先单次静脉注射硫酸镁50 mg/ kg后再以15m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70mm Hg。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情况、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术后 M 组 MAP 和心率均低于 R组(P ﹤0.01),M 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 R 组(P ﹤0.01)。R 组中21例患者和 M 组中12例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 ﹤0.01)。结论硫酸镁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可以为中耳手术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术中使用硫酸镁具有术后镇痛效果好、术后恶心呕吐及寒颤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章建平;方华;张竞超;章放香;王泉云;王儒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评分)、6个月病死率、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GOS 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5),2组间 G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及肺部感染、血栓栓塞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 EPO 不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邓巍;张巧敏;李秋平;崔艳玲;赵永红;王岩;齐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托拉塞米辅治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辅治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托拉塞米联合降压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联合降压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恶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托拉塞米辅治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安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1、2、4、6周时的 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64.29%,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黛力新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薛晓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6层及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16层和64层螺旋 CT 在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 CT 及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5个级别,分别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对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 DSA 诊断有108例患者共计232处狭窄,确诊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16层及64层 CTA 与 DSA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K ﹥0.75),64层CTA 一致性较较16层 CTA 略好。结论64层螺旋 CT 与16层螺旋 CT 均可为诊断下肢狭窄闭塞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信息,均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富;王锡丽;张圆;郭志勇;董梅;于文东;刘向辉;李怡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压力和突变一起决定癌细胞以及肿瘤的形成

    以前人们认为癌症的起源完全是因为一些基因突变引起的,在致癌基因里的突变导致了癌症细胞的出现并开始扩增。然而,新的研究认为,在正常的组织中,基因突变的细胞还会受到群体的压力选择,因此这种选择压力和突变一起共同决定着癌细胞以及肿瘤的形成。造成这种选择压力变化的因素与生活方式以及老年化相关。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T1)、治疗后7d(T2)、治疗后14d(T3)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T2、T3时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α-溶酶体膜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PAC-1)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b)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T2、T3时内皮素(ET)和血栓素 A2(TXA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前列环素(PGI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干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表达及改善血管功能障碍的状态,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岩峰;李英杰;朱慧敏;杨亚萍;张婕;赵庆丰;李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后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欲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化疗组各90例。化疗组患者给予 NP 化疗方案,3周时间为1周期,4周期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化疗组化疗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另取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查体者与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观察研究组与化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肺癌组患者PT、APTT、FIB、D-D、PLT 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研究组 PT、APTT、FIB、D-D、PLT 均低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化疗后患者体内凝血机制紊乱程度加深,配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改善。

    作者:栗莉芳;王海英;闫翠芳;高风江;韩专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合理应用西药制剂及其监督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如何合理应用西药制剂及建立监督管理措施。方法将医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开的西医处方中,随机抽取应用管理前西药处方(对照组)和应用管理后的西药处方(试验组)各133张,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合理化管理的试验组133张药方中合理应用性较高,合理用药率高达91.7%(122/1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9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西药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其合理化应用的重要性,制定一系列相应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避免不规则西药应用,使临床西药的合理用药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勤梅;李永莉;赵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AKT、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 B(AKT)和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同期收集来医院就诊的良性乳腺增生病患者150例,分别行免疫组化SP 法检测2组患者病变组织 AKT 和 P53表达程度。同时分别比较乳腺癌患者 AKT 和 P53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乳腺癌具有较高的 AKT 和 P53阳性表达率,且肿块直径越大、分期越高、存在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KT 和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且与乳腺癌尺寸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延生;郭英刚;靳伟红;付利英;张梅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来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2组患者麻醉药物均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观察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别于分娩前后抽取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娩出后脐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和 NO 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后母婴血清皮质醇持续降低,而对照组上升,且对照组分娩后母婴血清 NO 水平持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后 NO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 NO 水平的影响较硬膜外麻醉理想。

    作者:付利英;靳伟红;张梅花;张延生;郭英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益赛普致全血细胞减少伴重度肺部感染1例

    患者男,59岁,因“多关节疼痛4年余,发热1周余,加重3天”而入院。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左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多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明显受限,在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给予“甲氨喋呤、雷公腾、强的松、洛索洛芬、帕夫林、来氟米特”等药物治疗,关节肿痛较前有所好转,由于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自行停药,后关节肿痛时有发作,并波及全身关节,而后间断服药。1月余前因全身多关节肿痛等症状复发再次到某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治疗,查血常规:WBC 9.52×109、Hb 82g/ L、PLT 364×109。X片:“双肺上部纤维灶,心影未见异常;双侧髌骨后缘及左侧胫骨平台内侧缘骨质增生。左侧股骨远端内侧关节面骨皮质欠连续,局部骨质密度不均,左膝关节囊稍肿”。给予:“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及“洛索洛芬、帕夫林、甲氨喋呤”等药物治疗,注射益赛普第5针时,患者即感全身乏力,精神差,未引起重视。入院前1周(患者共注射益赛普8针),开始感畏寒、发热、纳差,未进行治疗。3d 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咳嗽、咯黄痰、口腔疼痛,到当地医院诊治,测体温40.3℃,肺部 CT 检查见“右下肺炎变”,用药不详。1d 前患者出现黑色稀便,共20余次。

    作者:蔡茂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血清蛋白营养指标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血清蛋白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7d 血清蛋白营养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 2组间血清蛋白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1d 与治疗前血清蛋白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患者治疗7d 后血清蛋白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能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蛋白营养指标。

    作者:孙焱;赵宝生;赵晨光;段昆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