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岩峰;李英杰;朱慧敏;杨亚萍;张婕;赵庆丰;李岩

关键词:小剂量, 地西泮, 复方丹参滴丸, 老年, 冠心病心绞痛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西泮辅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都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丙泊酚麻醉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实施麻醉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神经外科急重症躁动需要行磁共振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续断滴定组和MRI兼容输液泵持续给药组各90例。对比2组复苏时间、重复扫描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复苏时间和重复扫描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发生呼吸抑制2例(2.2%),经举颌仰头处理后,恢复自由呼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不同给药方法实施丙泊酚麻醉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磁共振检查的影响无差异,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相同,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实用。

    作者:刘忠虎;齐淑玲;张福军;吴洁;李振刚;田云;刘福尧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低磷血症9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29岁。因“腹泻8h,全身乏力1h”来我院急诊。患者于8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腹泻6次黄色稀水样便,量中等。发热T 39.3℃。外院予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输液退热后出现全身大汗淋漓,四肢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当地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转来我院。既往体健。 T 38.3℃,来院后查血常规WBC 8.5×109/L,N 0.788。血生化示:血磷0.08mmol/L,血钾2.93mmol/L,血镁0.57mmol/L,予奈替米星抗炎,核黄素磷酸钠、生理盐水氯化钾等补磷补钾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血电解质血磷0.36 mmol/L,血钾4.68mmol/L,血镁0.63mmol/L,后自动离院。

    作者:戴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承气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给予低剂量的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联合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承气汤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和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和IgM、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加味小承气汤配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洪军;刘洪波;张保华;康广华;赵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甲磺酸加贝酯的配伍禁忌分析

    随着医学发展新药不断的研制及应用,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在临床合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甲磺酸加贝酯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种药物在连续静脉滴注时输液管内产生混浊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色各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脑内血栓形成或动脉硬化后缺血缺氧终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主要分为三型,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争取抢救时间、降低致残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潘阿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经腹超声诊断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41例体会

    前置胎盘是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期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是目前胎盘定位的首选,扫查途径可经腹部、经会阴或经阴道[2]。阴道超声是普遍公认的检查前置胎盘的金标准,但阴道超声检查时间长且专业要求高,很多医师因此使用腹部超声筛选排除前置胎盘。

    作者:曹丽萍;李春蕾;刘素芳;吕海英;刘淑颖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压下降率为9.7%(10/103)低于对照组的29.1%(3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高,但小剂量罗哌卡因使血压下降更低。

    作者:侯宏伟;郑和艳;冯玉梅;张爽;马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64排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血清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病例208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血清D-二聚体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各项检查诊断结果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灵敏度高,误诊率低,而D-二聚体次之,64排螺旋CT灵敏度低,误诊率高,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3组特异度比较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具有佳的冠心病诊断效果,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可作为筛查方法。

    作者:及艳辉;孙海军;王丽鸣;吕晨光;李花蕊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黏度、阻力指数(RI)、脐动脉舒张压血流峰速比值(S/D)、24h尿蛋白量、24h尿肌酐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血压、控制水肿、保护肾脏、控制蛋白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张晓艳;李建才;杨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2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2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伴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乳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和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美容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预后较好,不但能够满足患者形体要求还能保留其乳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更午;段玉然;张世耀;邵慧平;陈桂霞;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不同时间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对患者血清 sIL-6 R、TNF-α、VEGF 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28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均采用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时机分为观察组(发病72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96例和对照组(发病72h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92例。检测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sIL-6R、TNF-α、VEGF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sIL-6R、TNF-α、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血清sIL-6R、TNF-α、VEGF水平均显著性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发病72h内采取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疗效优于发病72h后治疗。

    作者:李健;张东玲;卢蕊;任江彬;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和C组各80例。 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 B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A组波动幅度大于B、C组( P<0.05)。治疗后3组VEGF水平升高,hs-CRP水平降低,且A组波动幅度大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促进患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晓娟;陈欢;孙丽娟;齐磊;杨春磊;白小亮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自拟降炎平衡方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降炎平衡方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 PCT)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发病24h后观察组经鼻饲注入自拟降炎平衡方煎剂,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鼻饲注入。分别于发病后24h及治疗后第3、5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TNF-α、IL-6、PCT及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NF-α、IL-6、PCT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PCT及CRP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炎性反应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自拟降炎平衡方可抑制体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有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韩峰;孟良军;贺英;张国欣;郭秉权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薄芝糖肽注射液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常见的有赤芝、紫芝、薄树芝等。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1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法制得的灵芝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制得的灭菌水溶液[1],其组分为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可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 NKC)、LAK 细胞、Tc 细胞和白介素2( IL-2)、白介素3(IL-3)、干扰素的产生,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作用[2]。薄芝糖肽因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临床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前庭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失眠症;亦常用于抗肿瘤、肝炎的辅助治疗[3,4]。

    作者:郝晓菁;赵喜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 TRF、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短时蓝光治疗。分别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血清TRF、CR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RF、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R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联活菌片联合高频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CRP水平和升高血清TRF水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翠丽;张洁;刘云华;王玉梅;索海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100例患者病历,分析用药是否合理。结果2013年7月-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用药金额大的均是血必净注射液,DDDs排序第一的分别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苦碟子注射液。100份病例中有4例为不合理用药,其中2例超说明书适应证范围,2例无指征使用,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居多。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用量数字此消彼长,大部分药物同步性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为超说明书使用和不合理的配伍,产生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变态反应。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仍然需要临床医师和药师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加强监督,密切注意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真正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葛根素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有效成分为黄酮苷的中药注射剂[1]。该注射剂是将葛根中提取得到的天然产物经过相关制剂工艺制成,因葛根中的黄酮苷含量过低,现多用化学合成得到。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血管扩张药,能够使脑血管平滑肌及冠状动脉舒张、心肌耗氧量及血管阻力减小等,常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等疾病[2]。近年来,葛根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报道[3]。为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4例发生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扬检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自抗菌药诞生至今,已经救治了无数的细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滥用抗菌药不仅能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人体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大的危害在于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加快,这将导致抗菌药作用减弱。笔者对中心内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抗菌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家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目前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2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FFA)、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认的RVO继发性黄斑水肿21例21只眼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12周的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 NCT )、FFA表现以及OCT所测量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21只眼中治疗后1周视力对比术前提高两行以上的有20只眼(95.2%)。治疗后12周视力仍提高两行以上的有19只眼(90.5%),其中为CRVO的1只眼出现了视力回退。 CMT治疗前OCT测量的平均厚度为(562.34±137.8)μm,治疗后第1、12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5.32±77.3)μm、(189.23±43.5)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1、12周N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只眼中治疗后未出现眼压明显升高的情况。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治疗RVO继发性黄斑水肿能有效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并且无明显眼压升高等并发症。但部分病例可能会出现视力回退,需要重复注射,因此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及长期随访。

    作者:陈玮;赵晓春;郭颖;刘进清;叶基森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