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春瑞滨并顺铂治疗晚期NSCLC病人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与近期疗效相关性

刘海新;毕迎惠;郭成业;张亚琨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骨髓抑制,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长春瑞滨并顺铂方案(NP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晚期NSCLC病人138例,均接受至少2周期NP方案一线化疗,按骨髓抑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骨髓抑制组(第1~2周期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和非早期骨髓抑制组(第3~6周期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或化疗期间无骨髓抑制),分析其与近期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早期骨髓抑制组、非早期骨髓抑制组治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1.8%(69/96)、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6.04,P<0.05);两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1.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接受NP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病人,早期发生骨髓抑制是影响近期化疗效果的有利因素,对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AM13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家族序列相似性13A(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EMbase等数据库有关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COPD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16年6月20日.由两位研究者按照已制定的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文献7篇,包括COPD组3 571例,对照组4 3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中,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CC+CT vs.TT,OR=0.76,95%CI =0.62~0.94,P<0.05);将人群按照种族不同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亚洲人群COPD发病风险相关(CC+CT vs.TT,OR =0.82,95%CI=0.64~1.05,P>0.05);但在高加索人群中,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CC+ CT vs.TT,OR =0.63,95%CI =0.43~0.93,P<0.05).结论 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COPD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可能降低高加索人群COPD发病风险;尚不能确定FAM13A基因rs7671167位点及等位基因基因型与亚洲人群COPD发病风险相关.

    作者:冯晓丽;何杰;李万成;李小燕;任召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Ⅰ-gel喉罩与普通型喉罩在老年病人胃肠道手术中应用

    目的 比较Ⅰ-gel喉罩和普通型喉罩在老年病人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Ⅰ-gel喉罩组(I-gel组)和普通型喉罩组(LMA-P组)两组,每组30例.病人诱导后置相应喉罩,观察记录首次喉罩置入时间及成功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评分,喉罩漏气情况,喉罩通气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拔除喉罩后前端反流物及罩体带血情况,同时观察病人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Ⅰ-gel组喉罩成功置入时间显著短于LMA-P组(t=12.865,P<0.05);喉罩漏气及胃胀气发生率显著低于LMA-P组(x2=7.925,P<0.05);两组病人喉罩置入成功率、纤支镜检查评分及喉罩带血、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喉罩通气时SpO2、PetCO2、PaCO2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Ⅰ-gel喉罩和普通型喉罩均能保证老年病人胃肠道手术麻醉中机械通气的效果,且Ⅰ-gel喉罩置入时间更短、气道密封性较好,更有利于麻醉中气道的管理与控制.

    作者:孙瑞坤;盛晓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肠道菌群调节方式在代谢性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调节方式恢复肠道菌群,可改善代谢紊乱.本文对不同的肠道菌群调节方式在代谢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爱梅;张方华;姚民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清得佳凝胶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病人放射性皮肤损害的效果

    目的 探讨清得佳凝胶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病人放射性皮肤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接受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51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行皮肤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并在放疗皮肤野涂抹清得佳凝胶.结果 实验组放疗依从性达96.08%,对照组放疗依从性为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8.600,P<0.05).实验组发生Ⅰ级放射性皮肤损害的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21~2.688,P<0.05);实验组病人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疼痛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9~3.250,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病人实施清得佳凝胶联合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皮肤损伤、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静;姜永梅;王玮;刘希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并OSAHS病人颈围与颈长测定及意义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DM)并打鼾病人颈围、颈长、体脂成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DM并夜间睡眠打鼾者130例,测量其颈围、颈长、身高、体质量、内脏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皮下脂肪率,并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测量AHI、氧减指数、低血氧饱和度,根据AHI分为单纯DM组(<5 h-1)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5 h-1);根据AHI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组(AHI分别为<5、5~14、15~29、≥30h-1),分析组间BMI、腰围、臀围、颈围、颈长、体脂成分与AHI的相关性,同时对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SAHS组病人颈围大于单纯DM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185,P<0.05).男性病人OSAHS的严重程度与BMI、内脏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以及皮下脂肪率有关(F=4.371~6.9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围、颈长是OSAHS患病独立危险因素(OR =1.263、1.613,P<0.05).结论 2型DM并OSAHS病人颈围、颈长与OSAHS有关系,为临床及科研工作中OSAHS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代艳芬;牛佳鹏;董安华;李莉;咸玉欣;高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并药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并药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效果.方法 难治性强迫症病人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强迫症状、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4周后Y-BOCS总分、Y-BOCS强迫思维总分、Y-BOCS强迫行为总分、Y-BOCS自知力分、MoCA总分、MoCA各分领域分差异均有显著性(t=2.121~16.027,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Y-BOCS强迫行为总分、Y-BOCS总分、MoC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93~4.878,P<0.05),其余Y-BOCS分及MoCA各分领域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Y-BOCS总分、Y-BOCS强迫思维总分、Y-BOCS强迫行为总分、Y-BOCS自知力分、MoCA总分、MoCA执行功能分、MoCA注意力分、MoCA抽象能力分、MoCA定向力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85~8.830,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4.283,P<0.05).两组治疗前后TESS分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TMS可改善难治性强迫症病人症状及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郭艳红;孙祥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放射性核素SPECT/CT检查在骨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对骨肉瘤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CT检查在骨肉瘤的早期诊断、明确分期、疗效评价中相较于普通影像学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主要就几种不同显像方式的99mTc-MDP SPECT/CT检查及其他显像剂的SPECT/CT检查在骨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陈柯旭;柳柄吉;赵莉;于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XCL1在乳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对人乳癌细胞MCF-7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癌细胞MCF-7,分为对照组、CXCL1处理组、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抑制剂组,应用CCK8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以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E-cadherin、Vimentin、p-PI3K、p-AKT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XCL1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F=58.89,q=8.96,P<0.01),CXCR2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q=6.31,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CXCL1处理组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t=4.07,P<0.01),Vimentin mRNA表达上调(t=3.62,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XCL1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F=8.95,q=2.02,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F=111.50,q=14.48,P<0.01),CXCR2抑制剂组E-cadherin表达上调(q=2.0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q=6.08,P<0.05);与对照组比较,CXCL1处理组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F=60.35、28.15,q=10.52、5.37,P<0.01),CXCR2抑制剂组细胞内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q=4.65、4.97,P<0.05).结论 乳癌细胞可能通过CXCL1/CXCR2轴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发生EMT.

    作者:马凯;唐国庆;张倩;沈若武;付兴芹;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某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业务科室床位利用效率分析

    目的 客观准确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各临床业务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医院绩效考核及内部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选取反映床位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该医院2016年临床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具有较大差异,产科、乳腺病诊疗科、眼科等9个科室床位紧张,超负荷运转;皮肤科、医学美容科、保健科等9个科室部分床位闲置,利用效率不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结论 可运用TOPSIS法进行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效率评价,同时依据床位使用效率进行合理调整,提高床位利用效率.

    作者:韩金秀;李江峰;王琛;王新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I3K/Akt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2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间及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3组内膜组织中p-Akt、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13.91~19.28,P<0.05).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41、0.047),与肌层浸润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676、0.070);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08、0.029、0.026),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640);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9、0.012),与肌层浸润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647、0.648).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与Viment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2,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67,P<0.05).结论 PI3K/Akt通路可能通过介导EMT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与转移.

    作者:王月松;王蓁;张华玲;解秀杨;王廷恒;王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靶向治疗对手术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靶向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6例,术前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19或21位点突变,口服靶向治疗药物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疗程4~16周.再次病情评估,肿瘤降期,6例病人行肺癌根治性切除(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胸腔镜下手术5例,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1例.结果 6例病人手术时间180~260 min,平均(191±69)min;术中失血量50~100 mL,平均(63±35)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6.3±2.1)d,均好转出院.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肺腺癌(Ⅲ A期),癌组织纤维化较重,间质纤维化.结论 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靶向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韩斌;李川;葛楠;赵艳东;沈毅;矫文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乳癌术后21年食管转移1例

    病人,女,63岁,因“吞咽困难1年,加重13 d”于2015年8月人院.21年前病人因左侧乳癌行保乳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后临床治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10余年.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为持续性,无声嘶、饮水呛咳,无反酸、烧心、胸痛等其他明显不适.10月前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示:支气管分叉水平下方食管区域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食管壁局部增厚,淋巴结大.

    作者:李德明;江月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穿刺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效果比较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传统硬通道微创治疗方法和改良穿刺方法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探讨Trolard和Labbe静脉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57例,根据穿刺点部位的不同分为传统穿刺组(A组)123例、改良穿刺组(B组)134例两组,A组穿刺点位于Trolard和Labbe静脉区,B组穿刺点位于Trolard和Labbe静脉区之外.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病人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形成、静脉性水肿、静脉性梗死、失语、肢体偏瘫较A组少,其中两组间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隙出血、静脉性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12.55、8.53,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硬通道微创治疗穿刺点选择避开Trolard和Labbe静脉区,能明显减少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贤俊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长春瑞滨并顺铂治疗晚期NSCLC病人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与近期疗效相关性

    目的 探讨接受长春瑞滨并顺铂方案(NP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晚期NSCLC病人138例,均接受至少2周期NP方案一线化疗,按骨髓抑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骨髓抑制组(第1~2周期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和非早期骨髓抑制组(第3~6周期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或化疗期间无骨髓抑制),分析其与近期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早期骨髓抑制组、非早期骨髓抑制组治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1.8%(69/96)、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6.04,P<0.05);两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1.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接受NP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病人,早期发生骨髓抑制是影响近期化疗效果的有利因素,对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海新;毕迎惠;郭成业;张亚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肿瘤细胞镜下形态多样,其中上皮细胞型3例,梭形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卵圆形、多角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瘤细胞核仁大而清楚、嗜酸性,胞浆内或者细胞间可见或多或少的黑色素;肿瘤血窦丰富.6例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LCA、CK、EMA、Myogenin、CD99、NSE和Syn皆呈阴性表达或者局灶弱阳性表达,Vimentin、S-100和HMB45均呈阳性表达;5例肿瘤细胞MelanA呈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平均约50%.结论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镜下形态多样,病理确诊需要综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需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柳玉红;刘芳;邱立;龚静青;温寿青;邹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半导体激光并针刺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并针刺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乳腺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2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口服头孢克洛缓释片每次0.375 g,每天2次,5d为1个疗程,同时外敷金黄如意散;治疗组病人除口服抗生素外,进行半导体激光照射及针刺治疗,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74,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并针刺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田甜;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细胞肺癌鼻咽转移的诊治探讨(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鼻咽转移病人的诊断及相关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1例39岁小细胞肺癌鼻咽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经过CT检查、肺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给予8周期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与肺部、鼻咽部适形放疗交替治疗后,咳嗽、鼻塞症状较前减轻,无鼻涕带血,总体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随访至今病人健在,肿瘤无复发.结论 小细胞肺癌鼻咽转移病人经过放化疗结合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部分缓解的状态.

    作者:张娜;梁军;刘自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冰水混合物冷敷对膝关节镜术后病人镇痛的效果

    目的 比较冰水混合物与传统冰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术后病人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科行单纯膝关节镜检查手术病人5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病人术后使用冰水混合物冷敷镇痛,B组病人术后使用传统冰袋冷敷镇痛,均每2h1次,每次20 min.分别于术后2、6、12、24、48和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术后12、24、48和72 h,A组病人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8.739~41.024,P<0.05).结论 对于缓解膝关节镜术后疼痛,使用冰水混合物冷敷优于传统冰袋冷敷.

    作者:王玉静;刘建娜;王静;王亚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13例,发生DVT 31例(DVT组),无DVT发生82例(非DVT组).收集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和围术期资料,并分别于术前24 h以及术后24 h、72 h和5d时,应用基于PicoGreen荧光染料的方法检测血清中dsDNA/NETs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术后各时点dsDNA/NETs水平预测术后发生下肢DVT的价值.结果 DVT组病人术后24 h和72 h时血清dsDNA/NETs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5.993,P<0.05).与术前24 h相比,两组病人术后24、72 h时血清dsDNA/NETs水平均升高(F=27.023、43.575,P<0.05),而术后5d差异无显著性(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24 h时血清dsDNA/NETs水平预测DV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63~0.911),当dsDNA/NETs取0.46mg/L时,诊断DVT发生的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70.7%;术后72 h时血清dsDNA/NETs水平预测DV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526~0.767),当dsDNA/NETs取0.39 mg/L时,诊断DVT发生的灵敏度为45.2%,特异度为86.6%.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血清NETs升高可能参与了下肢DVT发生,有望成为早期预测和筛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作者:张银龙;崔玉凤;李树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ACT对门诊定期随访管理及辅助评价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价值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儿童门诊定期随访管理、辅助评价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病儿84例,随机分为C-ACT组、常规组,各42例.两组均按照2008年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要求给予基础药物治疗,C-ACT组每2周进行1次C-ACT评分,定期到门诊接受随诊,C-ACT评分≤19分及时就诊;常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行C-ACT评分,不采用C-ACT评分指导治疗.结果 治疗1、3个月,C-ACT组的C-ACT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2.675、2.591,P<0.05);治疗3个月,C-ACT组哮喘控制分级优于常规组(Z=2.225,P<0.05),C-ACT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常规组(t =2.673、3.549,P<0.05);治疗1、3个月,C-ACT哮喘控制评价与医师哮喘控制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850、0.786,P<0.05).结论 C-ACT在哮喘儿童门诊定期随访管理、病情控制中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任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