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轻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张梅花;王春华;贾素馨;曹满占

关键词:子痫前期, 轻度, 复方丹参注射液, 硫酸镁, 妊娠结局, 母婴预后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轻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2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试验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妊娠和母婴预后结局。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妊娠终止、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和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轻度子痫前期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和母婴结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微创术。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庆林;高继书;张学平;王素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肾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40例。观察期间3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次/周。其中,20mg 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 口服,每天1次;10mg 组患者给予阿托伐汀钙10mg 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未给予任何他汀类药物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0mg 组与10mg 组患者 MCP-1、MMP-9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 MCP-1、MMP-9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mg 组与10mg 组 MCP-1、 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20mg 组MCP-1、 MMP-9水平低于10mg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稳定,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用程度不同,以每天20mg 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临床作用效果优于低剂量治疗。

    作者:李志超;汤传海;张立芳;赵敏;张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儿消化道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以十二指肠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底贲门撕裂症多见;下消化道出血中以食物蛋白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及肠息肉常见。28d ~1岁组食物蛋白过敏性胃肠炎为常见病因,1~4岁组胃底贲门撕裂症、肠套叠及直结肠息肉常见,4~7岁组直结肠息肉为常见病因,7~14岁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常见病因。结论对于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诊断应详细采集病史,针对不同年龄段及出血表现,有选择地完善胃镜、结肠镜、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等检查,积极给予补液、止血、抑酸等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作者:张强英;余咏文;欧阳菊香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呼吸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患者呼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进行治疗。比较2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比较分析2组患者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以及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低通气及低通气指数(AH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喹硫平组 OSAHS 的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各项睡眠呼吸功能相关的指标均优于奥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行为与精神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在睡眠呼吸的影响方面喹硫平比奥氮平影响更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学峰;于永革;田晏升;康克楠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感染、雾化吸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实测值/预测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咀嚼片联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服用方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汪萍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2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异常情况消失时间及1年内患儿复发次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 CD3+CD4+、CD3+CD4+/CD3+CD8+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IgE 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卢丽燕;吕永芳;徐青;张东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SGLT-1、EGFR 和 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在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常见,是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人口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结直肠癌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不断上升。随着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研究的深入和其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对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成为可能。研究证实钠葡萄糖转运子1(SGL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三者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异常表达。本文就三者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齐慧生;曹娜;冯海容;马亮;袁海波;陆庆革;张志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对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对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4例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随访1~3个月观察2组患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在紫癜、消化道、关节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3个月,患者生活状况恢复良好,复发率均较低。对照组出现轻度紫癜8例(7.84%),试验组出现轻度紫癜7例(6.86%),2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云华;刘景芬;孙宝会;甄风玲;张立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DHS、PFNA 及 PCCP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有动力髋螺钉术(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PFNA)及经皮加压钢板术(PCCP)3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 及 C三组,每组80例。 A 组接受 DHS 治疗,B 组接受 PFNA 治疗,C 接受 PCCP 治疗。对比3组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后3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 C 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 A 组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HS、PFNA及 PCCP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中以 PCCP 疗效佳。

    作者:张金圈;宗虎群;谷永浩;张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治疗4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充盈速度(E/A)比值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a)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徐艳伟;佟敏;李春辉;李巧明;贾立川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左旋卡尼汀用于胃癌改良消化道重建术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用于胃癌改良消化道重建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改良 Roux-en-Y 食管(胃)空肠吻合术后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给予左旋卡尼汀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 LVEDV 和 LVESV 低于对照组,LVEF 和心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卡尼汀用于胃癌改良消化道重建术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会生;韩晓峰;冯红卫;董丰联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以发病<3h 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发病后3~6h 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治疗前、术毕和术后24h 及术后7、21d 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2组患者在术毕时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24h,以及术后7、24d 试验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术后各项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具有显著的疗效,治疗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在临床治疗中应及时把握治疗时机。

    作者:朱峰;刘晨溪;姬中庆;刘强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医院就诊的疑似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15例,进行头部 CT 或者 MRI 检查,确诊后对患者进行降压、改善脑循环、增加脑部血流供应、处理并发症等。结果115例患者中治愈58例(50.43%),显效38例(33.04%),好转19例(16.52%),无死亡病例出现。患者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

    作者:宋增平;白冰;贾立川;张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实施尊严死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晚期肿瘤患者家属中实施尊严死教育的意义。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254例随机分为2组,教育组129例实施尊严死教育,对照组125例只是向家属交代病情,观察2组家属对临终前治疗的方式的选择及家属满意度;比较2种临终前治疗方式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死亡质量。结果教育组肿瘤终末期临终关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选择积极治疗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临终前积极治疗相比,临终关怀治疗患者的临终前治疗费用降低,死亡质量较高(P <0.05)。结论对肿瘤晚期患者家属进行尊严死教育能够让更多的肿瘤临终患者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实现患者尊严死,减少无效治疗,提高患者的死亡质量。

    作者:吕艳玲;张颖;贺丽亚;张洪珍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自拟中药方辅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对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辅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对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自拟中药放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分别于2组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 CRP、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 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 <0.05),且观察组血清 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辅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有效降低血清 CRP、TNF-α水平。

    作者:冯月芬;赵京儒;张海晓;郭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不同剂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50例和小剂量组49例,首次新活素负荷剂量1.5μg/kg 静脉推注后,大剂量组以0.01μg? kg-1? min-1静脉泵入,维持72h;小剂量组以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维持72h。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 尿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血浆 BNP 水平显著下降,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不同剂量的新活素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的心衰症状,且大剂量新活素对24h 尿量、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 BNP 水平改善更显著,但并不影响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作者:王鲁奇;许浩军;翟旭鹏;汪娜;刁彦辉;张继伟;赵迎新;王永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联合盐酸地尔硫艹卓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盐酸地尔硫艹卓片,疗程共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心脏射血分数(EF 值)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盐酸地尔硫艹卓能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芳丽;吴峰;钱丛丽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C 反应蛋白在指导绒毛膜羊膜炎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 C 反应蛋白在指导绒毛膜羊膜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绒毛膜羊膜炎患者47例依据患者抗生素联用种类不同分为单联组24例,双联组23例。治疗前及入院后第1、2、3天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 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率。统计分析2组患者分娩后高热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结果治疗前2组 C 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天2组 C 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双联组低于单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联组第1、2、3天 C 反应蛋白变化率高于单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联组患者分娩后高热发生率为12.5%(3/24),产后出血率为8.3%(2/24),均分别高于双联组的4.4%(1/23)和4.4%(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临床抗生素治疗效果判断;联合用药可能有助于降低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月英;申丽红;韩专叶;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9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98例。 A 组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B 组采用常规单侧钢板固定治疗,C 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A、C 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早负重时间均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C 组上述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B 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B、C 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佳疗效,但患者恢复情况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相近,二者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视患者情况选择。

    作者:王春明;董泽凯;王冬梅;武卫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观察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7例。试验组均于发病6h 内就诊并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对照组于发病6h 后给予上述治疗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等级、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果试验组血管再通评价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 NFA 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为显著的预后治疗效果。

    作者:胡艳芹;李素荣;赵玉涛;杨迎花;张伟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