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microRNA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约为21~25碱基的内源性小型非编码、高度稳定的 RNA,首次发现于线虫中,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 mRNA。超过50%的 miRNAs 基因定位在肿瘤相关的脆性位点或基因组区域,提示 miRNA 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1]。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miRNA 则可以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根据肿瘤的 miRNAs 的表达谱,显示不同类型的肿瘤 miRNAs 差异表达,它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耐药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miRNA-129是 miRNA 家族中研究相对较少的一个,我们就 miRNA-129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管刚云;曾四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由于其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职业威胁,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职业危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职业危害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应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所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大程度的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琼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是慢性肾病( CKD)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 CKD 的进展,骨化三醇生成减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表达升高,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出现低血钙、高血磷,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合成和分泌的增加,从而导致 SHPT 的发生。另外钙敏感受体和维生素 D 受体的下调,也导致 SHPT 的发生发展[1]。已有研究发现,在 CKD 3、4、5期分别约有40%、70%和﹥80%的患者存在 SHPT[2、3],但目前国内外对 SHPT 治疗及iPTH 达标率还不理想。据2011~2014年我国对血液透析患者在线登记结果显示,如果以血清磷1.13~1.78mmol/ L,iPTH以150~300pg/ ml 为达标值,血磷达标率为33%左右,iPTH 达标率24%左右。随着 SHPT 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肾性骨病、血管及软组织钙化、骨髓纤维化等,因此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 SHPT 对改善 CKD 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 SHPT 时,主要表现血磷水平升高、1,25(OH)2维生素 D3水平降低,以及维生素 D 受体(VDR)和钙敏感受体(CaSR)的下调。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类磷结合剂:包括含铝磷结合剂、含钙磷结合剂以及新型的不含钙和铝的第三代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和思维拉姆等。第二大类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 VDR 激动剂:包括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等,但存在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风险。第三大类即拟钙剂:如新药西那卡塞,通过增加 CaSR 对钙的敏感性来降低iPTH 水平。
作者:陈丽平;王保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 X 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效能。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组织学病理证实的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乳腺 X 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比较高频超声、X 线钼靶、X 线钼靶+高频超声3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35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11例;高频超声检出26例,其中恶性病变检出率为87.5%(21/24)明显高于良性检出率45.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超声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 X 线钼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 线钼靶特异度、阳性预测略高于高频超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超声+ X 线钼靶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高频超声、钼靶超声,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 X 线钼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频超声具有较好的灵敏度,X 线钼靶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二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检测的诊断效能。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在手指外伤中,皮肤缺损为常见,指根岛状皮瓣已成为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常用术式,优点很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缺点是牺牲了一侧指固有动脉。随着临床解剖和该皮瓣的认识深入,利用指动脉背侧交通支所形成的血管链逆行供血而保留下指固有动脉,有效地解决了指根岛状皮瓣的不足,且获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总结2014年我科采用该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6例,报道如下。
作者:阮红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2片,3次/ d ,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 。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2组药物均在饭后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嗜睡、头晕,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用药。余未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梅震;袁小莉;常杰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炎琥宁是由植物穿心莲提取物加工而成,具有解热、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1],临床上多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因其高效、低毒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人群,同时有关注射用炎琥宁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为研究炎琥宁的临床 ADR,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笔者通过对我院及辖区内卫生室的27例关于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来增强医师对其安全性的认识,以规范炎琥宁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糖尿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成为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的一种疾病,甚至和冠心病、肿瘤同被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终身性的病症,它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人死亡,但是其复杂且多样的并发症却是导致人们重病甚至致死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糖尿病在人类当中的发病几率也在随之上升。当前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是血糖以及尿糖的检测,笔者将着重阐述这2种检测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应用当中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祖翠芬;沈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机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利用抗菌药物监测网抽取2011年1~6月、2012年1~6月、2013年1~6月清洁切口手术上报数据,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监测数据变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27.25%;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2.0h 给药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改善幅度不明显。结论通过监测网技术可有效监控各医疗机构清洁手术围。
作者:邱志宏;赵淑芳;刘月娥;董占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波长(364±3)nm,对常见的7种炮制品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橙皮苷含量比较,陈皮生品含量﹥蜜炙陈皮﹥姜汁炙陈皮﹥清蒸陈皮﹥麸炒陈皮﹥盐炙陈皮﹥土炒陈皮。结论陈皮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橙皮苷,经高温加热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可以反映客观实际。
作者:吴梓春;王华;何兆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2015年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上,Norgine B. V.宣布该公司正在进行3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三期研究,这三项研究分别是NOCT、MORA 和 DAYB。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以 Franz 扩散池,对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比较含不同促渗剂的8%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及渗透速率 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 及渗透速率 K 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冰片,结果显示氮酮、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薄荷醇、冰片对化髒止痛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对透皮作用影响较大。结论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可以作为化髒止痛巴布剂主要的促渗剂在巴布剂的制备中使用。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刘少文;罗德祥;何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进行剖宫产且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52例,回顾性探析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BMI≥26.0kg/ m2、直切口的产妇在术后发生脂肪切口液化的概率明显较高;在临床治疗方面,在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换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应该控制好血糖、血压水平以及体质量,剖宫产术中尽量避免应用高频电刀,有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应用红外线照射可有效提高疗效。
作者:危先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药学服务(PC)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199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对药学服务作了统一定义[1]:PC 是直接地、负责地提供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监护,其目的是让患者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药师是以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能够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并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及保障合理用药目的实现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谢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小鼠脓毒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取100只小鼠,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庆大霉素组以及丹参注射液组,于手术后1周内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腹腔注射,剂量为0.1ml/10g,1次/ d。7d 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庆大霉素组小鼠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低于丹参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组。结论丹参能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可能与其水溶性成分有关。
作者:周红成;丁伶灵;赵荣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补金片辅治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中空洞形成患者各20例。2组均予标准化疗方案初治涂阳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组在标准化疗基础上于前2个月加服补金片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胸部 X 线检查,2个月末治疗组病灶显吸35例(87.5%)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末治疗组病灶显吸率39例(97.5%)略高于对照组3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个月末治疗组空洞闭合17例(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例(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末治疗组空洞闭合19例(95.0%)略高于对照组17(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金片辅治初治涂阳肺结核效果显著,可加速痰菌阴转,缩短传染期,及早控制传染源,降低患者传染性,促进病灶吸收好转,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云肖;闫国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 COPD 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患者均予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2组肺功能与 MRC、ADL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 FEV1、FVC 和 FEV1/ FV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MRC、ADL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 COPD 效果良好,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并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仁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职业病这个现象,从一开始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的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夕彬;李素丽;李晓亮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新模式,重视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者,观察患者的各种状态等,做好患者治疗处置等并发症发生[1]。尽量满足和缓解疾病给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和改变,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收治确诊后均给予急性中毒处理,有伴随肝脏损伤的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尽快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中毒至初次血透的时间对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透次数以及住院天数等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治疗,后期的疗效比较好,不同的中毒治疗时间的2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时的清除患者体内的鱼胆毒性物质,可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对其他中毒脏器官的伤害,同时又减轻鱼胆毒性物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邹建华;王月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