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先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由于其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职业威胁,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职业危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职业危害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应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所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大程度的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琼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2014年接诊并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方法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是确切肯定的。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而且也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此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红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收治确诊后均给予急性中毒处理,有伴随肝脏损伤的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尽快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中毒至初次血透的时间对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透次数以及住院天数等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出现中毒症状时及时治疗,后期的疗效比较好,不同的中毒治疗时间的2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时的清除患者体内的鱼胆毒性物质,可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对其他中毒脏器官的伤害,同时又减轻鱼胆毒性物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邹建华;王月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颅骨缺损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部分因手术去除骨瓣所引起,为了恢复颅腔的生理完整性,一般在伤后或术后3~6个月进行[1]。我科2012年1月-2015年4月对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33例进行修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树伟;王书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药学服务(PC)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199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对药学服务作了统一定义[1]:PC 是直接地、负责地提供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监护,其目的是让患者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药师是以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能够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并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及保障合理用药目的实现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谢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药物的溶出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也是一种控制药物制剂质量的体外检测方法。目前化学药的许多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早已将溶出度测定作为常规质控方法,但许多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没有溶出度测定的要求。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除了极个别品种检查溶出度(也是以处方中直接添加的化学药成方为检测指标)外,都是依靠崩解时限检查作为所有片剂、胶囊等在体内吸收的评定标准。这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因为崩解仅仅是药物溶出的初阶段,而后面的继续分散和溶解过程,崩解时限检查是无法控制的,而溶出度检查却包括了崩解及溶解过程。这就给中药制剂的规范化研究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增加中药制剂的溶出度测定项目。本文从试验方法、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检测手段和溶出度测定的意义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制剂溶出度的研究情况。
作者:孟姝;江婷玉;卜春景;刘金权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当地时间10月27日,安进宣布,FDA 已正式批准其 IMLYGIC(T-Vec)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T-Vec 是一种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溶瘤病毒,适用于首次手术后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局部治疗。T-Vec 是 FDA 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疗法,预计治疗的平均成本约65000美元。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上呼吸道引起咳嗽、烧心、胸闷等症状,反流物可引起、食管、咽喉、气道等组织器官的损害,形成急性或慢性炎症。GERD 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北京、上海两地的症状患病率为5.77%,其中糜烂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2%,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65岁为高峰发病年龄[1]。GERD 虽为良性疾病,但它所引起的反流症状,尤其是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食管外症状,容易被误诊,不能正确的按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造成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我们需对 GERD给以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效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 A 组46例、B 组42例和 C 组32例,分别采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济学成本和成本—效果比。结果2周后,A、B 2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总费用及抗病毒药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辅助药费、检验费、床位费及注射及护理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上,A 组均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同时注重药物的成本和效果时,阿昔洛韦是佳选择;如果只注重疗效,则选择伐昔洛韦更佳;利巴韦林虽然治疗成本较低,但疗效差,临床上不作为首选。
作者:夏永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临床所见到的电解质紊乱中,高血钾是严重的一种。高血钾对心肌的传导和复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血钾降低细胞内、外钾的比例,改变了细胞膜的电位差,可影响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和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1]。若血钾﹥6.5mmol/ L 即属内科抢救急症。血钾浓度升高到5.7mmol/ L 时心电图出现 T 波高尖,双支对称,P 波消失。当血清钾﹥7.5mmol/ L 时,才有可能发生窦室传导,P 波出现振幅减少到消失。当血清钾达12mmol/ L,一部分心肌先被激动而消失,而另一部分心肌尚未去极,此时极易引起折返而导致室性异位节律,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室颤动,后心脏停搏于舒张期[2]。现就1例发生严重高血钾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高静;杜金凤;韩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双 C 疗法和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4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双 C 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施心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分娩结局、抑郁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和焦虑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同时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联合双 C 疗法和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护理,可预防和减少焦虑抑郁发生率,获得满意的分娩结局,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红霞;张菊苏;胡世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 CT 检查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 CT 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史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再根据冠状动脉 CT 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Hcy 检测。结果易损斑块在 ACS 组的分布高于 SAP 组(P ﹤0.05),稳定斑块在 SAP 组的分布高于 ACS 组(P ﹤0.05)。ACS 组和 SAP 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ACS 组 Hcy 水平高于 SAP 组(P ﹤0.05)。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易损斑块组 Hcy 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 结合冠状动脉 CT 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作者:解晓江;肖学慧;刘艳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根据观察到的静脉炎按数字随机法选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喜辽妥外敷,试验组予喜辽妥外涂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辽妥外敷配合微波理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喜辽妥外涂治疗组。
作者:张丽娜;洪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溶血是指血细胞的一些成份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异常标本,血液标本的溶血会导致很多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对比了42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心肌酶谱4项的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LCT)应用于人体占位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病理科、内科和妇科86例确诊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经 CT 定位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占位性病变细胞,行 LCTLCT 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病例进行诊断、分析比较。结果在86例占位性病变穿刺标本中,液基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71例、可疑恶性肿瘤5例、异形3例、阴性7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66例、可疑恶性肿瘤6例、异形3例、阴性11例。本组86例患者根据液基细胞结合组织病理检查,阳性检出率81.4%,阴性符合率为63.6%(7/11),LCT 和活检病理学检查完全符合率89.5%(77/86),分型包括:鳞癌、腺癌、卵巢癌、小细胞癌、低分化癌。结论经 CT 定位引导下行细针经皮肤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有效准确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人身体占位性病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产后出血(PPH)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亦是高风险事件,有研究报道1996-2000年死亡的孕产妇中产后出血约50%,可见产后出血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造成产妇产后出血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自身溶凝血功能异常、生殖道创伤及宫缩乏力所致,其中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而产后持续性失血不仅会影响机体预后康复,更是会诱发心力衰竭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产后出血的治疗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是临床上常用的抗产后出血药物[4]。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孕妇40例,均给予欣母沛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明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评估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从而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0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将医院体检中心5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确保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对2组人群采用笔试问卷和面访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调查。结果2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及学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病例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及综合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医疗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均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蒋晶晶;杨观涛;黄宇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径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备皮时间、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及备皮时间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4)min、(60±10)min、(25±5)min,长于观察组的(8±2)min、(40±4)min、(10±2)min(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分别为(60±8)min、(45±5)min,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3.33%,5.43%;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肺炎支原体(MP)是目前临床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儿科住院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表现往往轻重不一。而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除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外,往往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其中合并心肌损害较为常见,故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视。笔者分析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3例,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辉;齐占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s)是广泛应用临床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从1941年青霉素的发现并使用开始,几十年来,抗菌药物新品种层出不穷,至今已有上百种应用于临床,使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诸多抗菌药物滥用和非合理使用的问题,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等,给患者增加新的疾病和危害的同时也加重社会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如今,此类问题已经成为临床棘手的难题。笔者从当今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非合理使用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若青;邢筱洁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