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 CT 联合同型半胱氨酸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解晓江;肖学慧;刘艳阳

关键词:多层螺旋 CT,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 CT 检查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 CT 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史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再根据冠状动脉 CT 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Hcy 检测。结果易损斑块在 ACS 组的分布高于 SAP 组(P ﹤0.05),稳定斑块在 SAP 组的分布高于 ACS 组(P ﹤0.05)。ACS 组和 SAP 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ACS 组 Hcy 水平高于 SAP 组(P ﹤0.05)。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易损斑块组 Hcy 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 结合冠状动脉 CT 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相当高,常规均予以手术治疗,治愈率高。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但如果围术期中护理细节的处理,可能造成术后较高的切口感染率,对手术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患者迅速康复。本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以在围术期中根据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降低切口感染率。笔者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阑尾切除术治疗的189例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守凤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FDA:批准 Strensiq 作为首款获得批准治疗药物用于 HPP 患者

    10月23日,美国 FDA 批准 Strensiq(Asfotase Alfa)作为首款获得批准的治疗药物用于围产期、婴儿及幼儿期发作的低磷酸酯酶症(HPP)。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进展性代谢疾病,该病患者的多个人体系统会经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严重残疾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该疾病的特征是有缺陷的骨骼矿物化,这可导致佝偻病及导致骨骼畸形的骨软化。Strensiq 获得了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因为它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用于围产期、婴儿及幼儿期发作的低磷酸酯酶症治疗的药物。突破性治疗药物项目鼓励 FDA 与申请者一起合作,通过及时建议与互动沟通,帮助快速推进用于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重要新药的开发与审评。除了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FDA 还授予 Strensiq 孤儿药资格,因为这款药物在美国治疗患者人数不超过20万的疾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在气管插管即刻或插入喉罩即刻(T0)、手术切皮即刻(T1)、假体植入时(T2)、缝合切口时(T3)、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10min(T4)、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30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观察组在 T1~ T5时间点的 HR 和 MA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 ﹤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生理影响小,对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成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以 Franz 扩散池,对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比较含不同促渗剂的8%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及渗透速率 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 及渗透速率 K 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冰片,结果显示氮酮、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薄荷醇、冰片对化髒止痛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对透皮作用影响较大。结论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可以作为化髒止痛巴布剂主要的促渗剂在巴布剂的制备中使用。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刘少文;罗德祥;何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诊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3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14.00%,对照组再发率为20.67%;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8.67%,对照组再发率为2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药熏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医院用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外用熏洗方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14d 后观察2组神经毒性反应对比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0度发生率为75.00%,对照组为4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Ⅰ、Ⅱ、Ⅲ度发生率分别为16.67%、5.00%、3.33%,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Ⅰ、Ⅱ、Ⅲ度发生率分别为36.67%、10.00%、5.0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反应通过中药熏洗有效治疗,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有效成分橙皮苷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波长(364±3)nm,对常见的7种炮制品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橙皮苷含量比较,陈皮生品含量﹥蜜炙陈皮﹥姜汁炙陈皮﹥清蒸陈皮﹥麸炒陈皮﹥盐炙陈皮﹥土炒陈皮。结论陈皮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橙皮苷,经高温加热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可以反映客观实际。

    作者:吴梓春;王华;何兆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4个 microRNA 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新发现4个 microRNA 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的研究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显微技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斜视患儿,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直视下斜视矫正术,观察组行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18.4±10.2)min 明显较对照组的(38.8±13.7)min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2±5.2)ml 明显较对照组的(15.7±6.1)ml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技术治疗斜视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同时达到了美观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建富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药制剂溶出度的研究进展

    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药物的溶出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也是一种控制药物制剂质量的体外检测方法。目前化学药的许多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早已将溶出度测定作为常规质控方法,但许多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没有溶出度测定的要求。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除了极个别品种检查溶出度(也是以处方中直接添加的化学药成方为检测指标)外,都是依靠崩解时限检查作为所有片剂、胶囊等在体内吸收的评定标准。这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因为崩解仅仅是药物溶出的初阶段,而后面的继续分散和溶解过程,崩解时限检查是无法控制的,而溶出度检查却包括了崩解及溶解过程。这就给中药制剂的规范化研究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增加中药制剂的溶出度测定项目。本文从试验方法、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检测手段和溶出度测定的意义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制剂溶出度的研究情况。

    作者:孟姝;江婷玉;卜春景;刘金权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振动感觉阈值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检出率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振动感觉阈值提高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按照对于患者实施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症状观察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的方法实施诊断。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检出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振动感觉阈值的检查能够较好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在对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程艳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西咪替丁针剂治疗口腔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针剂与锡类散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西咪替丁针剂治疗、锡类散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咪替丁针剂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传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西那卡塞在慢性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是慢性肾病( CKD)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 CKD 的进展,骨化三醇生成减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表达升高,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出现低血钙、高血磷,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合成和分泌的增加,从而导致 SHPT 的发生。另外钙敏感受体和维生素 D 受体的下调,也导致 SHPT 的发生发展[1]。已有研究发现,在 CKD 3、4、5期分别约有40%、70%和﹥80%的患者存在 SHPT[2、3],但目前国内外对 SHPT 治疗及iPTH 达标率还不理想。据2011~2014年我国对血液透析患者在线登记结果显示,如果以血清磷1.13~1.78mmol/ L,iPTH以150~300pg/ ml 为达标值,血磷达标率为33%左右,iPTH 达标率24%左右。随着 SHPT 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肾性骨病、血管及软组织钙化、骨髓纤维化等,因此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 SHPT 对改善 CKD 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 SHPT 时,主要表现血磷水平升高、1,25(OH)2维生素 D3水平降低,以及维生素 D 受体(VDR)和钙敏感受体(CaSR)的下调。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类磷结合剂:包括含铝磷结合剂、含钙磷结合剂以及新型的不含钙和铝的第三代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和思维拉姆等。第二大类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 VDR 激动剂:包括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等,但存在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风险。第三大类即拟钙剂:如新药西那卡塞,通过增加 CaSR 对钙的敏感性来降低iPTH 水平。

    作者:陈丽平;王保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医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 SAS 评分及 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丁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miRNA-129与肿瘤研究进展

    microRNA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约为21~25碱基的内源性小型非编码、高度稳定的 RNA,首次发现于线虫中,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 mRNA。超过50%的 miRNAs 基因定位在肿瘤相关的脆性位点或基因组区域,提示 miRNA 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1]。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miRNA 则可以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根据肿瘤的 miRNAs 的表达谱,显示不同类型的肿瘤 miRNAs 差异表达,它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耐药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miRNA-129是 miRNA 家族中研究相对较少的一个,我们就 miRNA-129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管刚云;曾四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肺炎的一种疾病,是小儿患者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很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剧烈咳嗽、高热等[1]。小儿支原体肺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患儿的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的病例正在逐渐增多,这很容易引起临床误诊,所以支原体肺炎已经严重威胁儿童健康[2]。本文为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现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54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爱军;刘琦;胡向耘;晁明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血清 HCV-RNA 载量、抗-HCV 和 ALT 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其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属于 RNA 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针刺、吸毒等,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严重者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抗-HCV 及 HCV-RNA 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存在于肝细胞内,由于 HCV 在肝细胞内复制对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产生病理性改变,ALT 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 ALT 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指标[2]。本文对HCV 感染患者血清中的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的活性浓度进行检测,用以探讨 HCV 感染患者血清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浓度的关系。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1日-2015年7月21日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牵引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腰骶痛评分、腿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代大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2014年接诊并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方法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是确切肯定的。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而且也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此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红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3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效经济学分析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效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 A 组46例、B 组42例和 C 组32例,分别采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济学成本和成本—效果比。结果2周后,A、B 2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总费用及抗病毒药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辅助药费、检验费、床位费及注射及护理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上,A 组均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同时注重药物的成本和效果时,阿昔洛韦是佳选择;如果只注重疗效,则选择伐昔洛韦更佳;利巴韦林虽然治疗成本较低,但疗效差,临床上不作为首选。

    作者:夏永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