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吴华;胡如波;胡古秀;王旭东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1日-2015年7月21日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牵引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腰骶痛评分、腿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代大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是慢性肾病( CKD)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 CKD 的进展,骨化三醇生成减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表达升高,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出现低血钙、高血磷,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合成和分泌的增加,从而导致 SHPT 的发生。另外钙敏感受体和维生素 D 受体的下调,也导致 SHPT 的发生发展[1]。已有研究发现,在 CKD 3、4、5期分别约有40%、70%和﹥80%的患者存在 SHPT[2、3],但目前国内外对 SHPT 治疗及iPTH 达标率还不理想。据2011~2014年我国对血液透析患者在线登记结果显示,如果以血清磷1.13~1.78mmol/ L,iPTH以150~300pg/ ml 为达标值,血磷达标率为33%左右,iPTH 达标率24%左右。随着 SHPT 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肾性骨病、血管及软组织钙化、骨髓纤维化等,因此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 SHPT 对改善 CKD 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 SHPT 时,主要表现血磷水平升高、1,25(OH)2维生素 D3水平降低,以及维生素 D 受体(VDR)和钙敏感受体(CaSR)的下调。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类磷结合剂:包括含铝磷结合剂、含钙磷结合剂以及新型的不含钙和铝的第三代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和思维拉姆等。第二大类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 VDR 激动剂:包括骨化三醇、帕立骨化醇等,但存在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风险。第三大类即拟钙剂:如新药西那卡塞,通过增加 CaSR 对钙的敏感性来降低iPTH 水平。
作者:陈丽平;王保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进行剖宫产且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52例,回顾性探析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BMI≥26.0kg/ m2、直切口的产妇在术后发生脂肪切口液化的概率明显较高;在临床治疗方面,在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换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应该控制好血糖、血压水平以及体质量,剖宫产术中尽量避免应用高频电刀,有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应用红外线照射可有效提高疗效。
作者:危先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针对骨胳肌损伤的治疗,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治愈更多的患者。方法通过医院对患骨胳肌损伤的人群,按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3组,第一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第二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红药片,第三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氯唑沙宗片+红药片。结果第三组在治愈率、好转率优于第一组、第二组(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不仅解除了骨胳肌损伤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疾病所产生的忧虑,也得到了社会广泛信任,很值得推广。
作者:胡荣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医院 DHPs-CCB 使用情况,为临床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1-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信息,统计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金额、DHPs-CCB 的 DDDs 和 DDDc 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 DHPs-CCB 的使用金额占所有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金额的38.10%、36.62%和34.49%。左旋氨氯地平始终占据使用金额首位。各种 DHPs-CCB 用药金额和用药人数同步性良好。结论医院 DHPs-CCB 的使用符合亚洲医学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方向。
作者:陆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斜视患儿,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直视下斜视矫正术,观察组行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18.4±10.2)min 明显较对照组的(38.8±13.7)min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2±5.2)ml 明显较对照组的(15.7±6.1)ml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技术治疗斜视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同时达到了美观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建富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 COPD 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患者均予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2组肺功能与 MRC、ADL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 FEV1、FVC 和 FEV1/ FV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MRC、ADL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 COPD 效果良好,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并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仁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效经济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 A 组46例、B 组42例和 C 组32例,分别采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经济学成本和成本—效果比。结果2周后,A、B 2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总费用及抗病毒药费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辅助药费、检验费、床位费及注射及护理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上,A 组均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同时注重药物的成本和效果时,阿昔洛韦是佳选择;如果只注重疗效,则选择伐昔洛韦更佳;利巴韦林虽然治疗成本较低,但疗效差,临床上不作为首选。
作者:夏永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双 C 疗法和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4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双 C 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施心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分娩结局、抑郁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和焦虑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同时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联合双 C 疗法和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护理,可预防和减少焦虑抑郁发生率,获得满意的分娩结局,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红霞;张菊苏;胡世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 CT 检查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 CT 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史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再根据冠状动脉 CT 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清Hcy 检测。结果易损斑块在 ACS 组的分布高于 SAP 组(P ﹤0.05),稳定斑块在 SAP 组的分布高于 ACS 组(P ﹤0.05)。ACS 组和 SAP 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ACS 组 Hcy 水平高于 SAP 组(P ﹤0.05)。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易损斑块组 Hcy 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 结合冠状动脉 CT 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作者:解晓江;肖学慧;刘艳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由长型双歧杆菌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活菌制剂。其有效成份是健康人体肠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在治疗多种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抗击有害细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就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郄素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径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备皮时间、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及备皮时间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4)min、(60±10)min、(25±5)min,长于观察组的(8±2)min、(40±4)min、(10±2)min(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分别为(60±8)min、(45±5)min,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3.33%,5.43%;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诊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3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14.00%,对照组再发率为20.67%;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8.67%,对照组再发率为2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普外科直肠癌术后1个月行化疗并联合服用复方斑蝥胶囊的患者88例作为 A 组,选取同期行单纯化疗患者98例为 B 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44.32%明显高于 B 组的3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PD 进展率为18.18%明显低于B 组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生活改善率为69.31%明显优于 B 组的5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除肝酶异常发生率外,余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肝酶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具有更高的药物治疗经济性。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应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更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成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肺炎支原体(MP)是目前临床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儿科住院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表现往往轻重不一。而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除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外,往往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其中合并心肌损害较为常见,故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视。笔者分析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3例,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辉;齐占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波长(364±3)nm,对常见的7种炮制品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橙皮苷含量比较,陈皮生品含量﹥蜜炙陈皮﹥姜汁炙陈皮﹥清蒸陈皮﹥麸炒陈皮﹥盐炙陈皮﹥土炒陈皮。结论陈皮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橙皮苷,经高温加热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可以反映客观实际。
作者:吴梓春;王华;何兆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 HBsAg、抗-HCV、抗-HP、抗-HIV 检验,分析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为临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结果患者 HBsAg、抗-HCV、抗-HP、抗-HIV 阳性率分别为9.83%、0.89%、0.64%、0.14%,且男性患者 HBsAg 阳性率11.89%高于女性患者的7.38%(P ﹤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能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作者:刘仕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脑外科患者中较常见,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清除 CSDH 较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钻孔冲洗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者少用,多以前者为首选,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45%[1]。随着微创手术发展和不断完善,现多选用硬通道 YL-1型颅内血肿碎吸针[2]及软通道[3]锥颅引流手术。微创方式引流较钻孔引流更为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类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感染率低,不易造成对脑组织损伤出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8-2015采用软通道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金和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比较与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宫颈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疗效,为临床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96例 CI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KC)和观察组(LEEP)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同时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2.2)min、(32.4±6.1)d、(12.7±3.1)ml 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21.5±6.3)min、(44.8±6.9)d、(31.8±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镜检与病理检查符合率、病理级别下降及浸润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创面感染、出血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LEEP 术治疗 CIN 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赵海英;管燕;马潇潇;何金萍;刘琦;刘学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减毒增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疗程为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有效调节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群落,并可改善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均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