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夕彬;李素丽;李晓亮
目的:探讨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的实践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点评前)及2014年2月-2015年2月(点评后)2个时间段内医院妇科门诊处方并进行抽样调查,所有处方均为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的电子处方。其中点评前共抽取23147张,点评后共抽取15326张。点评前后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注射剂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妇科门诊点评后处方存在用法不当、剂量不当、配伍禁忌以及超品种数等4方面情况的处方比例均显著降低,与点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点评后3种药物类型的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仅基本药物的使用率降低不明显(P ﹥0.05),而抗菌药物与注射剂的使用率均较点评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医院药剂科所开展处方点评的工作实践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妇科门诊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药学服务模式。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 HBsAg、抗-HCV、抗-HP、抗-HIV 检验,分析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为临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结果患者 HBsAg、抗-HCV、抗-HP、抗-HIV 阳性率分别为9.83%、0.89%、0.64%、0.14%,且男性患者 HBsAg 阳性率11.89%高于女性患者的7.38%(P ﹤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能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作者:刘仕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调查医院紫杉醇注射液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所有使用紫杉醇注射液病历,对紫杉醇注射液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共抽取182份病历,其分布在胸心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妇科、肿瘤内科。结论妇科、肿瘤内科的紫杉醇使用较为合理,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心胸外科紫杉醇注射液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预处理、药物浓度掌控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作者:李阳;吴华;胡如波;胡古秀;王旭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片是由长型双歧杆菌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活菌制剂。其有效成份是健康人体肠道内正常的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在治疗多种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抗击有害细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就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郄素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所收治的66例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滋肾调冲法治疗,后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等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患者予以滋肾调冲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应用。
作者:张吾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职业病这个现象,从一开始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的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夕彬;李素丽;李晓亮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机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利用抗菌药物监测网抽取2011年1~6月、2012年1~6月、2013年1~6月清洁切口手术上报数据,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监测数据变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27.25%;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2.0h 给药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改善幅度不明显。结论通过监测网技术可有效监控各医疗机构清洁手术围。
作者:邱志宏;赵淑芳;刘月娥;董占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在气管插管即刻或插入喉罩即刻(T0)、手术切皮即刻(T1)、假体植入时(T2)、缝合切口时(T3)、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10min(T4)、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30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观察组在 T1~ T5时间点的 HR 和 MA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 ﹤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生理影响小,对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成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针对骨胳肌损伤的治疗,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治愈更多的患者。方法通过医院对患骨胳肌损伤的人群,按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3组,第一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第二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红药片,第三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氯唑沙宗片+红药片。结果第三组在治愈率、好转率优于第一组、第二组(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不仅解除了骨胳肌损伤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疾病所产生的忧虑,也得到了社会广泛信任,很值得推广。
作者:胡荣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2片,3次/ d ,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 。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2组药物均在饭后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嗜睡、头晕,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用药。余未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梅震;袁小莉;常杰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胆囊息肉(PLG)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病变的总称,常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上腹隐痛或钝痛,消化不良和厌油腻等。一般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但是由于临床上影像学检查难以确定息肉的性质,故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目前可以肯定肌腺瘤、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应视为绝对良性病变,而腺瘤样息肉则被归为癌前病变[1]。故对胆囊息肉做到早期准确诊断,确定息肉性质,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86例胆囊息肉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在门诊静脉输液中,婴幼儿的静脉穿刺难度比较大,原因主要是血管的情况,比如血管的粗或细,直或弯,充盈或塌陷,是否滑动等。其次是婴幼儿易哭闹,乱动,不予配合。在穿刺过程中,如果头皮静脉穿刺困难,便要选择四肢,而大隐静脉是全身长的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置比较表浅而恒定,易看易摸,是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1]。在进行大隐静脉穿刺时,一人固定好患儿的被穿刺肢体,尤其是同侧膝关节,操作者就可以进行穿刺。在临床实践中,婴幼儿采用大隐静脉穿刺,存在诸多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2015年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上,Norgine B. V.宣布该公司正在进行3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三期研究,这三项研究分别是NOCT、MORA 和 DAYB。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医院收治的因原发性肝癌行 TACE 术后肝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硫普罗宁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葡醛内酯、肌苷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出现 TEAC 术后不良反应,如疲乏、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低热、白细胞减少等,但治疗组上述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普罗宁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用于防治原发性肝癌 TACE 后肝损害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其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属于 RNA 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针刺、吸毒等,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严重者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抗-HCV 及 HCV-RNA 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存在于肝细胞内,由于 HCV 在肝细胞内复制对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产生病理性改变,ALT 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 ALT 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指标[2]。本文对HCV 感染患者血清中的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的活性浓度进行检测,用以探讨 HCV 感染患者血清 HCV-RNA 载量、抗-HCV 及 ALT 浓度的关系。
作者: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总结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致力于寻找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指征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保存的100例乳腺癌完整手术标本资料。以免疫组化法对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等进行深入检测,同时观察各项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 BCSG1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激素受体(ER)、肿瘤大小、孕激素受体(PR)以及月经无直接性关系(P ﹥0.05);同时,Cox-2阳性病患有69例(69.00%),且其蛋白表达和病患激素受体情况、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无直接性关系(P ﹥0.05),但与 C-erbB-2基因蛋白表达之间则具有一定关系(P ﹤0.05)。此外,入选标本中有47例突变型 p53蛋白,其阳性的表达率是47.00%,与病患激素受体情况、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方面无直接性关系(P ﹥0.05),但与 C-erbB-2基因蛋白表达、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P ﹤0.05)。结论基于乳腺癌病患而言,其疾病发展、疾病转移以及疾病的侵袭性和 BCSG1、Cox-2、突变型 p53蛋白表达表现出密切关系,因此可将其视作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苏玲;陆梅男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用于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危重患者79例,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OI)和经鼻气管插管组(BNI),其中 OI 组42例, BNI 组37例,对2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脱管率,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死亡例数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脱管例数、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痰痂阻管、鼻衄、更换插管方式、死亡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OI 组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口腔溃疡发生率与 BNI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插管操作快捷,而经鼻插管患者耐受性好,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导管保留时间长。
作者:尹德锋;周凯;刘济滔;胡沥;黄志远;徐燕;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医院用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外用熏洗方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14d 后观察2组神经毒性反应对比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0度发生率为75.00%,对照组为4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周围神经毒性Ⅰ、Ⅱ、Ⅲ度发生率分别为16.67%、5.00%、3.33%,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Ⅰ、Ⅱ、Ⅲ度发生率分别为36.67%、10.00%、5.0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反应通过中药熏洗有效治疗,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糖尿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成为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的一种疾病,甚至和冠心病、肿瘤同被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终身性的病症,它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人死亡,但是其复杂且多样的并发症却是导致人们重病甚至致死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糖尿病在人类当中的发病几率也在随之上升。当前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是血糖以及尿糖的检测,笔者将着重阐述这2种检测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应用当中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祖翠芬;沈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用于镇痛麻醉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进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15ml +右美托咪定50μg(1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5ml +0.9%氯化钠溶液1ml 辅助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4、12、24、48h 的 VSA 疼痛评分,对比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h 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VSA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麻醉,具有快速、镇痛、维持患者心血管稳定、降低麻醉不良发应的优点。
作者:张惠艳;董慧领;陈庆国;杜亚娜;高秀泽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