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Q-PCR法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β-catenin基因表达

张鹏;李书忠;张明进;张豹;曲邵政

关键词:骨肉瘤, 基因, β-catenin,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 研究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方法 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不同浓度Wnt3a及WIF-1蛋白刺激MG63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细胞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90 μg/L的Wnt3a及WIF-1刺激细胞,分别于12、24、48、72、96 h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空白组、Wnt3a及WIF-1组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WIF-1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58,P<0.05),随着WIF-1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不同浓度Wnt3a组β-catenin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64,P<0.05),随着Wnt3a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空白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WIF-1组,低于Wnt3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P<0.05).结论 不同浓度Wnt3a及WIF-1刺激下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证明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TP病儿48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感染性疾病导致NTP占52.1%,生后细菌感染占41.7%,TORCH感染占10.4%;窒息低氧导致NTP占29.2%.重症血小板减少症(<50×109/L)21例(43.8%),早期血小板减少症(生后≤72 h)26例(54.2%).45例(93.8%)病儿经治疗好转或治愈,3例(6.3%)宫内TORCH感染及存在严重窒息的早期重症NTP病儿死亡.结论 临床上引起NTP的病因复杂多样,积极治疗原发病极其关键,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宫内TORCH感染、严重窒息、早期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儿预后不良.

    作者:张贵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工作环境颜色对护士情绪的影响

    目的 通过皮肤电反应实验探讨工作环境颜色对护士情绪的影响.方法 应用EP 602皮肤电测试仪,测量100名护士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皮肤电反应阳性率.结果 暖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为85.7%,冷色为70.0%,差异有显著性(x 2=21.339,P<0.01).红、橙、黄3种暖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5.0%、92.0%、70.0%,黄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显著低于红色和橙色(x2=21.645、15.724,P<0.01),红色与橙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绿、蓝、紫3种冷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0.0%、65.0%、85.0%,紫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显著高于绿色和蓝色(x 2=15.674、10.667,P<0.01),绿色与蓝色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冷色中的绿色、蓝色及暖色中的黄色较适合在护士工作场所应用,可稳定护士情绪.

    作者:刘迎;沈贵荣;王薇;战俊;刘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IL-2和IL-10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 (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病儿55例,以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例病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病儿和对照组脑脊液中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病儿中脑脊液白细胞正常组IL-2和IL-10含量与白细胞增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轻症组和重症组脑脊液IL-2和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重症组脑脊液IL-2含量高于轻症组,而IL-10含量低于轻症组(F=141.079、52.962,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高,轻症组次之,对照组低(F=19.164,P<0.05).结论 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L-2和IL-10,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抗病毒和免疫病理损伤过程.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的高低有助于评估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

    作者:王甜甜;华青;徐以风;马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环氧合酶2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开始至2013年8月期间,关于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研究的文献.根据异质性高低选择分析模型,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回归、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tata 10.0软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结直肠癌病人2 7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X-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的总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均呈负相关,其合并效应值H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0(1.07~1.83)和1.79(1.32~2.43).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与总结果一致.结论 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预后情况呈负相关.

    作者:谢竹田;张彧飞;姜文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晚期胆道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胆道癌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肝内、外胆道癌,手术切除是惟一治愈的方法,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就成为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替吉奥、伊立替康等第三代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晚期胆道癌病人的生存期有了一定改善,但疗效仍不尽人意,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胆道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姜凤娥;孙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现状,为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青岛市10家二级以上医院27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标准预防认知、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以及影响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标准预防认知平均得分为(9.54±2.62)分,得分率为73.42%;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平均得分为(60.60±6.94)分,依从率为70.82%;病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紧急情况下缺乏时间是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的首要原因.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认知情况和行为依从性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切实保障急诊科医护人员安全.

    作者:郑晓凤;孙黎惠;刘桂芝;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各种生物医学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代谢物谱来帮助诊断消化道疾病.本文就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包括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未来临床运用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哲华;葛惠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GRP78对结直肠癌细胞RKO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对结直肠癌细胞RKO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2000将靶向GRP78的质粒转入RKO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P78在RKO细胞中的表达,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转染后,与对照组相比,RKO细胞GRP7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115.17,q=5.41、15.29,P<0.05);同时,RKO细胞的增殖水平也明显降低(F=45.60,q=11.16、12.17,P<0.05).结论 GRP78体外可促进结直肠癌增殖.

    作者:刘丽丽;邢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癌病人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显像表现关系

    目的 对比分析乳癌病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139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阴性的乳癌病人术前行X线及超声检查,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阳性和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单纯包块、包块伴钙化及包块大小、钙化形态、钙化分布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4~12.110,P<0.05);超声表现为结构改变伴钙化、包块伴钙化、包块边缘、腋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5.210~16.134,P<0.05).结论 在ER阴性、PR阴性情况下,HER2阳性乳癌较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蒋珍妮;刘小庆;齐春华;崔春晓;费杰;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CU病人入科时间与病死率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国内ICU病人的入科时间对病死率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1名病人根据入住ICU 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分为5组,在每个评分组内再定义非法定工作时间入科的病人为观察组(537例),法定工作时间内入科的病人为对照组(64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APACHEⅡ评分组内观察组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升高,且相对高分组(21~25、26~30及31~35分组)差异有显著性(x2=3.988~5.859,P<0.05).结论 对于高APACHEⅡ评分组的ICU病人,非法定工作时间入科的病人病死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张珊;孙运波;邢金燕;李会双;李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多层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单侧上颌窦9例,双侧上颌窦2例,筛窦2例,蝶窦1例.14例窦腔内均可见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伴有斑点、斑片或条状钙化影,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空泡”征,2例完全钙化;11例窦壁骨质增厚硬化,1例筛板增厚,窦腔缩小,4例窦壁皮质白线不连续,骨质破坏吸收.结论 鼻窦真菌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CT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袁明;李瑞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PICC早期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住院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PICC操作前将导丝用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对照组进行常规PICC穿刺,比较两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6例病人发生血栓,观察组没有病人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6.383,P<0.05).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过程中,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导丝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作者:马娜;占静;欧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氨磷汀对荷瘤鼠放疗后肿瘤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氨磷汀对C57BL/6荷瘤鼠放疗后肿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培养Lewis肺癌细胞株,传代,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06/L,小鼠右下肢皮下注射制备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放疗+氨磷汀组(A组)、放疗组(B组)、氨磷汀组(C组)、对照组(D组),各8只.放疗前给予A组、C组荷瘤鼠腹腔注射5 mL氨磷汀溶液(8 g/L),B组、D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0 min后A组、B组荷瘤鼠局部照射6 MV的X线10 Gy.每2d测量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15 d后处死小鼠,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A、B、C、D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第1天4组荷瘤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3~13天A组肿瘤体积较其他3组减小,B组肿瘤体积较C、D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意义(F=4.290~15.470,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B、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36.535,P<0.01);B组、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氨磷汀对肿瘤组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影响放疗效果;氨磷汀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牟俊俊;安永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URAT1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尿酸盐转运基因(hURAT1) 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索PubMed、CNKI、VIP、CBM、Google Scholar、Science Direct Online和万方数据库(1990-2013年)中,有关hURAT1 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观察性研究.应用Stata 1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有6篇文献的9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hURAT1基因rs7932775位点的显性模型合并OR为1.470(95%CI=1.023~1.963)、隐性模型合并OR为1.327 (95%CI=1.104~1.595)、共显性模型合并OR为1.367 (95%CI=1.087~1.718),rs3825016位点则分别为1.306(95%CI=1.008~1.691)、1.521(95%CI=1.265~1.830)、1.355(95 %CI=1.182~1.554).结论 hURAT1基因rs7932775、rs382501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有关.

    作者:马月;王军惠;鞠雯;王佳;张东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于术前1d和术后1、9d检测两组病人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1d比较,术后1 d IEDs组病人CRP、IL-6、TNF-α分别增加了735.7%、38.8%、36.8%,差异有显著性(F=14.832~140.743,t=9.773~22.382,P<0.05);术后9d与术后1d比较,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54.1%、21.6%、20.3%,除IL-6恢复到术前1d水平外,CRP、TNF-α均显著高于术前1d水平(t=2.226、18.056,P<0.05).IEDs组与EN组病人比较,TP、ALB、PA和TRF在术后9d分别升高了7.37%、11.24%、10.01%、17.58%,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37.14%、17.79%、15.90%;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下降(x 2=3.835,t=2.153,P<0.05).结论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唐梅;李亚铃;陈秋菊;吴彩霞;雷冰华;唐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栾文杰;秦晓萍;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塌渍治疗糖尿病病人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药塌渍治疗糖尿病病人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期间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2型糖尿病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塌渍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硫酸镁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3.796,t=20.019,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塌渍治疗糖尿病病人输液性静脉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磊;张超;任爱霞;闫小红;姚民秀;李兵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Q-PCR法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β-catenin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方法 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不同浓度Wnt3a及WIF-1蛋白刺激MG63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细胞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90 μg/L的Wnt3a及WIF-1刺激细胞,分别于12、24、48、72、96 h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空白组、Wnt3a及WIF-1组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WIF-1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58,P<0.05),随着WIF-1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不同浓度Wnt3a组β-catenin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64,P<0.05),随着Wnt3a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空白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WIF-1组,低于Wnt3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P<0.05).结论 不同浓度Wnt3a及WIF-1刺激下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证明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鹏;李书忠;张明进;张豹;曲邵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UGBP1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比较分析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内表达的特点,及其CUGBP1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人肺腺癌组织标本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方法检测人肺腺癌组织、细胞内CUGB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CUGBP1基因主要在人肺腺癌组织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在所有类型腺癌组织中80% 以上的癌巢细胞CUGBP1基因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0.01,P<0.001).95%以上的A549细胞CUGBP1表达呈阳性,且CUGBP1表达量明显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t=407.53,P<0.001).结论 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癌巢细胞和A549细胞的胞核内高表达;炎性刺激可增强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CUGBP1基因表达;CUGBP1基因可能成为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增殖状态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张静;曹留霞;于舒飞;刘晓萍;陈琛;卞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近两年我科收治的45例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病人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A组),32例采用清创VSD覆盖+游离植皮(B组).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和病人对愈后瘢痕的接受度.结果 B组与A组相比,平均治疗时间短,治疗过程中疼痛轻,病人对愈后的瘢痕更容易接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6、3.253,x2 =4.102,P<0.05).结论 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采用清创VSD覆盖+游离植皮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

    作者:张新;叶发刚;宫海峰;王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