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癌病人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显像表现关系

蒋珍妮;刘小庆;齐春华;崔春晓;费杰;林青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乳房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乳癌病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139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阴性的乳癌病人术前行X线及超声检查,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阳性和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单纯包块、包块伴钙化及包块大小、钙化形态、钙化分布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4~12.110,P<0.05);超声表现为结构改变伴钙化、包块伴钙化、包块边缘、腋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5.210~16.134,P<0.05).结论 在ER阴性、PR阴性情况下,HER2阳性乳癌较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UGBP1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比较分析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内表达的特点,及其CUGBP1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人肺腺癌组织标本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方法检测人肺腺癌组织、细胞内CUGB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CUGBP1基因主要在人肺腺癌组织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在所有类型腺癌组织中80% 以上的癌巢细胞CUGBP1基因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0.01,P<0.001).95%以上的A549细胞CUGBP1表达呈阳性,且CUGBP1表达量明显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t=407.53,P<0.001).结论 CUGBP1基因在人肺腺癌癌巢细胞和A549细胞的胞核内高表达;炎性刺激可增强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CUGBP1基因表达;CUGBP1基因可能成为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增殖状态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张静;曹留霞;于舒飞;刘晓萍;陈琛;卞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于术前1d和术后1、9d检测两组病人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1d比较,术后1 d IEDs组病人CRP、IL-6、TNF-α分别增加了735.7%、38.8%、36.8%,差异有显著性(F=14.832~140.743,t=9.773~22.382,P<0.05);术后9d与术后1d比较,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54.1%、21.6%、20.3%,除IL-6恢复到术前1d水平外,CRP、TNF-α均显著高于术前1d水平(t=2.226、18.056,P<0.05).IEDs组与EN组病人比较,TP、ALB、PA和TRF在术后9d分别升高了7.37%、11.24%、10.01%、17.58%,CRP、IL-6、TNF-α分别降低了37.14%、17.79%、15.90%;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下降(x 2=3.835,t=2.153,P<0.05).结论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炎症反应,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唐梅;李亚铃;陈秋菊;吴彩霞;雷冰华;唐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Q-PCR法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β-catenin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方法 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不同浓度Wnt3a及WIF-1蛋白刺激MG63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细胞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90 μg/L的Wnt3a及WIF-1刺激细胞,分别于12、24、48、72、96 h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空白组、Wnt3a及WIF-1组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WIF-1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58,P<0.05),随着WIF-1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不同浓度Wnt3a组β-catenin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64,P<0.05),随着Wnt3a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空白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WIF-1组,低于Wnt3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P<0.05).结论 不同浓度Wnt3a及WIF-1刺激下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证明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鹏;李书忠;张明进;张豹;曲邵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IL-2和IL-10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 (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病儿55例,以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例病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病儿和对照组脑脊液中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病儿中脑脊液白细胞正常组IL-2和IL-10含量与白细胞增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轻症组和重症组脑脊液IL-2和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重症组脑脊液IL-2含量高于轻症组,而IL-10含量低于轻症组(F=141.079、52.962,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高,轻症组次之,对照组低(F=19.164,P<0.05).结论 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L-2和IL-10,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抗病毒和免疫病理损伤过程.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的高低有助于评估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

    作者:王甜甜;华青;徐以风;马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服用双氯芬酸钠致急性重型肝炎1例护理

    病人,男,22岁.因乏力、恶心、呕吐伴尿色加深2d于2012年10月21日收入院.病人20 d前左脚疼痛,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75 mg,每天2次,间断服用2周后效果不明显,自行增加至150 mg,每天2次,服用3d后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尿色呈浓茶水样,头晕,皮肤瘙痒,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109/L,血红蛋白167 g/L;肝功能:总蛋白56.6 g/L,清蛋白28.1 g/L,总胆红素270.1μmol/L,间接胆红素224.3μmol/L,谷丙转氨酶4 348 U/L,谷草转氨酶2 124 U/L;血氨86 mmol/L;凝血酶原时间21 s,凝血酶原活动度37%;腹部B超:腹水少量.

    作者:丁红云;隋牮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人查房选录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性发作及视力改变等,其影像表现不够典型,容易误诊.本文分析了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PRES病人的诊治经过,认为根据其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时诊断以及正确治疗,PRES可完全逆转.

    作者:曾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各种生物医学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代谢物谱来帮助诊断消化道疾病.本文就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包括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未来临床运用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哲华;葛惠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近两年我科收治的45例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病人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A组),32例采用清创VSD覆盖+游离植皮(B组).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和病人对愈后瘢痕的接受度.结果 B组与A组相比,平均治疗时间短,治疗过程中疼痛轻,病人对愈后的瘢痕更容易接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6、3.253,x2 =4.102,P<0.05).结论 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采用清创VSD覆盖+游离植皮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

    作者:张新;叶发刚;宫海峰;王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治探讨(附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临床特点、诊疗经验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HUS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HUS病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急性期采取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6例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于急性期放弃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和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改善HUS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秀霞;常红;付元;高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工作环境颜色对护士情绪的影响

    目的 通过皮肤电反应实验探讨工作环境颜色对护士情绪的影响.方法 应用EP 602皮肤电测试仪,测量100名护士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皮肤电反应阳性率.结果 暖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为85.7%,冷色为70.0%,差异有显著性(x 2=21.339,P<0.01).红、橙、黄3种暖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5.0%、92.0%、70.0%,黄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显著低于红色和橙色(x2=21.645、15.724,P<0.01),红色与橙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绿、蓝、紫3种冷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0.0%、65.0%、85.0%,紫色引起皮肤电反应阳性率显著高于绿色和蓝色(x 2=15.674、10.667,P<0.01),绿色与蓝色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冷色中的绿色、蓝色及暖色中的黄色较适合在护士工作场所应用,可稳定护士情绪.

    作者:刘迎;沈贵荣;王薇;战俊;刘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66例围手术期焦虑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实施责任制整体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前2d,试验组病人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061,P <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3.303,P<0.05).结论 对围手术期焦虑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关系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青岛市3所三级医院7个ICU的250名医护人员,对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平均得分分别为(54.97±11.83)、(65.19±11.75)、(18.12±3.76)分;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学历、工龄、聘用方式是预测医护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结论 三级医院ICU医护人员离职意愿处于高等水平,工作倦怠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倦怠对离职意愿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

    作者:李会双;孙运波;邢金燕;姜乃睿;张珊;于振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TP病儿48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感染性疾病导致NTP占52.1%,生后细菌感染占41.7%,TORCH感染占10.4%;窒息低氧导致NTP占29.2%.重症血小板减少症(<50×109/L)21例(43.8%),早期血小板减少症(生后≤72 h)26例(54.2%).45例(93.8%)病儿经治疗好转或治愈,3例(6.3%)宫内TORCH感染及存在严重窒息的早期重症NTP病儿死亡.结论 临床上引起NTP的病因复杂多样,积极治疗原发病极其关键,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宫内TORCH感染、严重窒息、早期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儿预后不良.

    作者:张贵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绩效工作体系在青岛市三级医院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高绩效工作体系(HPWS)在青岛市三级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反映HPWS主要指标的维多利亚州员工职业体验标准调查问卷,收集青岛市两家三级医院202名员工职业体验相关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假设检验,运用通径分析及多重回归验证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反映HPWS主要指标的就业安全感、选拔招聘、信息共享、员工培训、团队合作、岗位质量及关系质量等的均数范围在2.96~3.96之间;员工归属感、员工授权感及医疗质量的均数分别为3.58、3.72和4.36;基于HPWS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归属感与员工授权感的贡献度分别为0.57与0.63;员工授权感与员工归属感对医疗服务质量贡献度分别为0.30与0.26.结论 HPWS所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青岛市三级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它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并终改善组织绩效.

    作者:林艳;董鸣;张东峰;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1例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由法国医生CAROLI于1958年系统描述并报道其特征性表现而命名.该病临床较少见,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并形成胆管囊肿,可多发,亦可单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男,45岁,因食欲减退,伴间断性腹泻、呃逆1年于2011年9月23日来我院就诊.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伴间断性腹泻、呃逆,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后症状逐渐加重,曾于日照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未予特殊治疗.

    作者:曹松丽;秦万民;马湘;孙传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晚期胆道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胆道癌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肝内、外胆道癌,手术切除是惟一治愈的方法,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就成为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替吉奥、伊立替康等第三代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晚期胆道癌病人的生存期有了一定改善,但疗效仍不尽人意,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胆道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姜凤娥;孙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环氧合酶2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开始至2013年8月期间,关于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研究的文献.根据异质性高低选择分析模型,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回归、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tata 10.0软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结直肠癌病人2 7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X-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的总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均呈负相关,其合并效应值H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0(1.07~1.83)和1.79(1.32~2.43).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与总结果一致.结论 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预后情况呈负相关.

    作者:谢竹田;张彧飞;姜文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多层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单侧上颌窦9例,双侧上颌窦2例,筛窦2例,蝶窦1例.14例窦腔内均可见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伴有斑点、斑片或条状钙化影,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空泡”征,2例完全钙化;11例窦壁骨质增厚硬化,1例筛板增厚,窦腔缩小,4例窦壁皮质白线不连续,骨质破坏吸收.结论 鼻窦真菌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CT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袁明;李瑞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 2 =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 2=6.41,P<0.05).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修红;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PICC早期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肝素盐水处理导丝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住院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PICC操作前将导丝用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对照组进行常规PICC穿刺,比较两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6例病人发生血栓,观察组没有病人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6.383,P<0.05).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过程中,肝素盐水浸泡、擦拭导丝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作者:马娜;占静;欧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