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李宝花
目的 观察三联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三联制剂,对照组给予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四联制剂,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 0%,溃疡的愈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制剂可有效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明显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李光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8.9%,病死率为10 5%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与对照组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2.6%低于对照组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常规治疗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祝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外科护理工作中,使用普通输液针头常易导致液体外渗严重影响到抢救或治疗用药,以及因手术要求患侧或偏瘫侧肢体不能输液导致可使用的体表浅静脉减少,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韧性大,可随着血管形状弯曲且不会刺破血管壁,减少药液外渗,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延长且不易松动脱出血管有效地维持了输液通路,可随时进行输液及抢救用药,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等多方面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彩霞;白玉;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1~6月全院各科室出院患者病历240份,对用药概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例患者平均药占比为41 93%、其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6.30%、注射剂使用比例为83.51%、中药注射剂使用比例为6.94%、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为16.80%;不合理用药医嘱共计33例,占比13.75%,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医嘱15例、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12例.结论 临床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督导与检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陈亚明;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之重要环节[1].特别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手术、CT、MRI、DSA造影检查、高压氧治疗及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转科等,但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引发轻微或严重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较一般患者高9.6%[2].为将转运风险降到低,我科自2013年1月始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患者转运中,优化了N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作者:董优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五项)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HBV-DNA)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健康体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结果 5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9例,阳性率78%;乙型肝炎大三阳HBV-DNA阳性率高于小三阳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不能只以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传染性和复制的指标,而应结合HBV-DNA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作者:魏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男多于女,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据报道,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冠心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还需要精心心理护理.现对我院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翠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彰显其重要性,心理护理亦被纳入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效应也日渐凸显[1].外科手术治疗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外科手术患者因疼痛而引发的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将极大的影响患者施术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严重时患者会拒绝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罂粟碱肌内注射所致硬结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罂粟碱肌内注射所致硬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硬结处皮肤,对照组予土豆片外敷,观察2组注射部位硬结、疼痛消退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氦氖激光治疗罂粟碱肌内注射所致硬结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即胚胎着床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腔镜技术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非常有价值的保守治疗方法[1].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终身携带的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约8.3%,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9.9%[1、2].中国是糖尿病大国,2011年糖尿病患患者数约9千万,若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将会达1.3亿,位居世界第一[1].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的主要原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当生活水平骤然提高,人群中就会有大量的糖尿患者出现,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居多,目前认为T2DM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我国目前就属于这种状况.
作者:杜鹃;杜宝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听力语言残疾人占我国残疾人总数的首位,为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吉惠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关系,以提高白血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针对24例ALL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检测,比较2者在ALL分型上的异同.结果 24例ALL患者中,FAB分型L1 15例、L2 7例、L3 2例;WHO免疫分型T-ALL 7例、B-ALL 17例.结论 免疫学分型是诊断ALL的重要手段,是对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它对ALL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松;郭婧澜;魏兰;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提高煎药机的煎药质量,提出了过滤网桶的改造建议,同时解决了药物浸润不彻底与药布袋内药物紧实度不一致的问题.加冷凝回流装置,克服了药物加水量难以控制的弊端.不断加强对煎药人员的培训,使其煎药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保证了汤剂的疗效.
作者:齐惠珍;乔永志;周霞瑾;刘亚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肠造口灌洗指借助重力及虹吸原理将定量的温水经造口注入结肠,结肠反射性收缩,将粪便和液体从造口排出的操作过程.1 结肠造口灌洗目的(1)调整.促进造口的排便规律;(2)刺激.刺激肠蠕动和治疗便秘;(3)结肠给药或手术和肠道检查的准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由患者自行掌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计划、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2组术后6个月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该院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况.方法 对2012年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我院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93.84%(2879/3068).结论 住院分娩后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彩丽;廖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在原发性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8例拟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运用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进行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2%、98.19%、96.0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使超声图像的显像质量提高,能够提供丰富的补充信息,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
作者:杜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司来吉兰与六味地黄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司来吉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来吉兰、六味地黄丸的联合应用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莉;孙彦蕊;谭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一次法与根管治疗两次法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医院口腔科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根管治疗一次法治疗,B组接受根管治疗两次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1周VAS评分为(3.54±0.57)分明显高于A组的(1.26±0.32)分,A组治疗后1年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治疗一次法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近远期疗效均优于根管治疗两次法.
作者:董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