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春
目的 探讨CT测脾静脉宽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随后采用螺旋CT进行上腹部三期扫描后,测量脾静脉宽度,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5±0.12)、(1.82±0.23)、(2.02±0.28)cm,3组之间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Ⅱ度组脾静脉宽度(P<0.05),Ⅱ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度组脾静脉宽度(P<0.01).结论 脾静脉宽度可反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因此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高低.
作者:梅换明;杨荣;卢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单纯采用二甲双胍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糖尿病相关症状消失时间、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持续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用药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停药后糖尿病病情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小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病程在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沙格列汀对血糖控制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对照组)和加用沙格列汀组(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至血糖控制达到规定目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沙格列汀剂量.比较治疗12周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每日剂量、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空腹C肽、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非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后,明显降低胰岛素每日使用量,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血糖达标,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勇;孟祥健;华强;夏礼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顽固性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甘露醇125ml,2~3h内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抗治疗基础上每天单次或分次静脉注射呋塞米160mg+甘露醇250ml,2~3h内静滴.每7d观察一次腹腔积液变化,连续应用14d进行总的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 86.21%;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对存在利尿剂抵抗的难治性肝硬化腹腔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文川元;朱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片在减少前列腺手术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非那雄胺片,对照组不给予特殊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d出血量、术后2d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前列腺手术患者术前应用非那雄胺片,可显著减少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西医疗法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以中医针灸疗法,10d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两组患者于一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从总有效率、出院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患者出院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及致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运用西医疗法配以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降低了后遗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景旭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CV-R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欧淑瑜;乔志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于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68例剖宫产术产妇,分别在临床手术过程中使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等不同麻醉方式,并对其临床手术中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麻组麻醉显效时间短,单纯硬膜外麻醉组Bromage评分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单纯硬模外麻醉组、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产妇在麻醉5min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应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临床首选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临床手术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并且费用优势比较明显,应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小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 选取2012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左卡尼汀组、疏血通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2例.左卡尼汀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药物治疗;疏血通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在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左卡尼汀组以及疏血通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汀组与疏血通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09-2012年住我科新生儿病房的胎龄≤36周的早产儿12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预防组68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K1和血凝酶(立止血),预防组应用苯巴比妥、维生素K1、血凝酶.结果 预防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维生素K1、血凝酶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作者:张德珍;万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KD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12例,阳性率25.5%,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212例,阳性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导致KD发病的诱因.
作者:毕金娥;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运用树突细胞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以及疼痛评分、毒副作用(红、白细胞减、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指标进行比较,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两组PSA值、疼痛评分、毒副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树突细胞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可以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春青;赵予军;张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2h C 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症状,缓解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善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归纳总结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护理方法和体会.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完善生理检查、用药护理、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临床护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严格按照治疗程序用药,规范护理操作,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应化疗不良反应,可以极大的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王本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1年9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导致心肌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和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5例急性患者中,有71例治愈,总治愈率为94.67%,有4人死亡,病死率为5.33%;患者心电图改变正常的有22例,占29.33%,异常的有53例,占70.67%;所有患者的心肌酶检测结果都偏高.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初期会出现血清心肌酶明显地增高,心电图不同程度改变的现象,急诊室通过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的观察,有助于确定心肌损伤是否存在并了解损伤程度,对急诊医生抢救患者并根据患者状况制定急救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作为用药指标来指导患者用药和疗效判断的依据.
作者:赵洪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过敏性鼻炎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患者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一般在3~10d消失,与症状严重程度为正相关性,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2例患者鼻干燥,随着治疗的时间而消失.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许志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UAP患者10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电图ST-T段的改变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hs-CRP 水平,稳定易损斑块、抗炎可能是其治疗UAP的机制.
作者:陶莉;宋成运;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重度UC患者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均在联合波尼松1~2mg·kg-1·d-1顿服及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试验.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100ml保留灌肠,2次/d.对照组仅使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保留灌肠.对比分析治疗后2、4、6、8周后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UC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8周后,研究组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UC可明显提高UC完全缓解率,但有待更多研究.
作者: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奎硫平片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治疗的68例抑郁症患者,将其依照奇偶数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奎硫平片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奎硫平片治疗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宋邦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中高血压的用药规范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98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用药治疗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2982例患者中控制达标1333例,控制率为44.70%.各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控制率为:极高危层41.80%,高危层42.50%,中危层46.42%,低危层71.95%.低危层、中危层患者以单一服用高血药物治疗为主,极高危层及高危层患者以联合用药效果为佳.结论 提升对高血压疾病的掌握程度,了解各类型高血压的特点及表现,对症、合理、规范地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白江桃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