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奈哌齐治疗中轻度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陈品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 VD, 中轻度,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中轻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中轻度V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ADL、HDS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HDS和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轻微抑郁症1例,发生头晕、食欲不振、轻度恶心等不良反应3例,所有患者经相关药物治疗后,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轻度VD患者接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顶、颞、枕叶白质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中的测定价值

    目的 探讨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中的测定价值,为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2例,并依照认知障碍评定量表(MoCA)判定为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认知障碍组(PDD组),判定为无认知障碍的36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未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观察2组顶白质,颞白质、枕白质的FA(部分各异性)值.结果 PPD组颞叶白质、枕叶白质FA值均低于PD-Cog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顶叶白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顶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无显著相关,而颞白质、枕白质结构变化与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颞白质和枕白质很可能能作为测定帕金森患者是否并发认知障碍的参照指标,值的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郜风清;冯庆波;高洁;刘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剂量硫酸镁氯胺酮臂丛阻滞用于上肢烧伤院前镇痛

    目的 观察小剂量硫酸镁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用于烧伤患者院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4例男性士兵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8例.A组予硫酸镁10mg/kg,氯胺酮0.4mg/kg,0.25%布比卡因20ml;B组予硫酸镁5mg/kg,氯胺酮0.4mg/kg,0.25%布比卡因20ml;C组予氯胺酮0.4mg/kg,0.25%布比卡因20ml.观察3组止痛效果和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A组止痛效果优于B组和C组,B组止痛效果优于C组,A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短于B组和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硫酸镁氯胺酮臂从阻滞镇痛效果好,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镇痛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红霞;陈鹏;霍江涛;苏秀霞;张毅;李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儿热性惊厥46例临床分析

    我国儿童热性惊厥(FC)发病率约为2%~4%,易复发,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不影响智力及生长发育.1985年国际抗癫痫协会将其归类于特殊类型的癫痫[1].长时间的FC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重者影响智力发育,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FC发作时常引起家长恐慌,故及时准确地急救处理很重要.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共诊治FC患儿4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艳萍;王永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进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250例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舒适护理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睡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舒适护理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睡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舒适护理组产妇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护理组产妇护理后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疼痛、抑郁及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肖辉丽;曲延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目前,由于药品种类、规格、剂型等较多,疾病的复杂多变,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科的交叉等因素,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存在较多问题,使临床用药不尽合理.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和价格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选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抗凝、他汀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改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8.0% (P <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联合术后小剂量化疗对口腔癌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口腔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2组局部病情控制情况,5年内存活率和复发率.结果 同组不同期患者相比,I期~Ⅱ期的疗效以及五年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Ⅲ期~Ⅳ期患者(P<0.05).同期癌变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疗效以及五年内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五年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小剂量化疗对口腔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可广泛应用.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变化检测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30例EB患者(未经激素治疗)、激素治疗3个月后的E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比3组FENO水平.结果 EB患者FENO水平为(40.78 +4.71) PP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15±1.70)PPb和激素治疗3个月后的FENO值(18.20±1.56) P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素治疗3个月后EB患者的FE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患者通过检测FENO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且可诊断EB及治疗和作为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丁巍;邬超;王文艺;杨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预防骨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压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局部压力引起压疮主要因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缺乏营养,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组织破坏和坏死.骨科患者多为高龄、大手术,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1].预防压疮的关键是翻身(局部减压),有效翻身可有效避免压疮.对于存在潜在的压疮风险患者,积极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指导患者翻身及清洁皮肤的技巧,营养支持的知识等[2].我科采用自制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桂荣;李兰青;毕国华;张秀山;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小儿疱疹性龈口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B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治疗,C组患儿采用中药地骨皮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患儿退热时间、口腔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与C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疗效较好,疗程短,见效快,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当受精卵于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1].笔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8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患者80例,并符合以下条件:(1)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腹痛等症状;(2)输卵管无破裂;(3)腹腔内无明显内出血体征;(4)B型超声示附件包块< 4cm,未见原血管搏动;(5)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U/mL;(6)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均正常.

    作者:唐仕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rotaper镍钛锉在微弯根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Protaper镍钛锉在微弯曲根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52例64颗微弯曲根管随机分为观察组34颗和对照组30颗.观察组应用Protaper镍钛锉,对照组予以不锈钢K锉,均以冠根深入法实施根管预备,对比2组根管形态,预备时间、根管预备后疼痛及根管填充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根管预备形态正常率、根管预备时间、根管充填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弯根管中应用Protaper镍钛锉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旭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舌管囊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图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试验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满意度.

    作者:卢婷;张微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靶位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靶位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方法 将6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住院后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利用靶位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离子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壁层胸膜厚度.并根据其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前2组壁层胸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48h后治疗组壁层胸膜开始变薄,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72h和3个月后壁层胸膜厚度差异均薄于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注药后壁层胸膜厚度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注药72h和3个月后壁层胸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位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离子治疗可明显提高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病情程度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建梅;李东玲;王丽娟;包磊;薛娜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栓塞21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肺栓塞及进行相关检查的必要性,从而给予及时治疗.方法 收集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确诊的肺栓塞21例.结果 8例溶栓治疗患者中,并发休克死亡1例,有效7例.11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抗凝有效.1例慢性反复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及血管扩张剂有效.讨论 肺栓塞表现复杂多样,三联征<10%,对于高度怀疑的肺栓塞及时进行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相关检查可确诊.

    作者:宋利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19例治疗体会

    近年来,虽然治疗哮喘的药物、方法逐年增加,但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死率无明显下降.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用保留灌肠疗法抢救重症哮喘患者19例,其中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或长时间昏迷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3、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乳房外观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首次剖宫术腹壁切口对二次剖宫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术腹壁横竖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200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各100例,其中首次手术腹壁是竖切口为A组,首次手术腹壁是横切口为B组,比较2种腹壁切口再次手术腹壁及盆腔的粘连程度、开腹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结果 A组开腹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二次手术粘连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对于初次手术的患者有手术时间短,缝合简单,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的优点,但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腹壁粘连较竖切口重,进腹困难,导致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故不建议行腹壁横切口.

    作者:赵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价值,评价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91例胸部X线检查阴性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观察肺癌的检出率.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可疑肺癌16例,经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终诊断为肺癌11例,其中早期肺癌(IA)9例.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作者:闫忠;王云俊;许海英;马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以经络理论角度探究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效果

    目的 以经络理论角度探究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效果,为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方法 将7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以经络理论角度出发个人所拟的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跟踪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经络理论角度所拟药方治疗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可观,显著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杨雁;张海霞;牛海玲;张涛;王燕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