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可升高青少年眼压

摘自:丁香园

关键词:氯胺酮, 青少年, 拟交感神经药, 高眼压, 急诊手术, 麻醉药, 肌张力, 高血压, 镇静, 应用, 儿科, 定论, 程度
摘要:氯胺酮是目前儿科急诊手术时广泛应用的镇静麻醉药,为一种拟交感神经药,可通过升高血压、增加眼外肌张力升高眼压。但目前为止,氯胺酮升高眼压的程度尚无定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癌性疼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癌性疼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者82例,根据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辨证护理、情志护理等来配合治疗。结果82例癌性疼痛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显效4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24%。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丹;姜霞;许大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美国专家认为“肥胖不是病”

    2013年6月,美国医学会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近期,美国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儿童肥胖》杂志主编 D. L. Katz 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反驳这一观点,认为肥胖不是病。Katz 承认,体质指数(BMI)≥30kg/ m2是肥胖相关疾病、残疾或死亡的高危因素,但并不能说是一种疾病。例如,心脏病与糖尿病尽管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率更高,但并不是所有 BMI 升高者都会患这些疾病,同样不肥胖的人也可罹患这两种疾病。他指出,如把肥胖归为一种疾病,会让成千上万的人一夜之间成为“患者”,且会误导其认为自己身心不健康。他认为,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积累脂肪也是身体的一种本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辨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分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较好促进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丁雪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12年新矿集团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11月 ADR 报告85例,分别从 ADR 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引起 ADR 的种类、ADR 的临床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 患者中男53例(占62.35%),女32例(占37.65%);年龄4个月~86岁。ADR 涉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科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是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引起 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多,其次是中成药、循环系统药。引起 ADR 的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多,共涉及4种药物,报告11次,占41.6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老年人、儿童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 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本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 RE 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症状、内镜诊断标准诊断后,对患者采取抑酸剂和胃促动力药物治疗。结果用药疗程结束后,治愈患者1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9.47%。2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内镜是诊断老年 RE 的有效方式,诊断后采取抑酸剂药物和胃促动力药物对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管仁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述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断指再植术在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已成为手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手术过程常涉及骨的再接以及血管、神经、肌腱的吻合。特殊情况下需进行植皮,断指术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加剧[1]。断指再植术术式选择需根据断指实际情况来决定,断指一般分为完全离断和不完全离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不同程度上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感觉障碍等。断指再植术除了需要医生精心的血管吻合技术外,术后护士密切的观察、有效地治疗及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

    作者:李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病原菌检出及抗生素管理分析

    目的:对病原菌检出及抗生素管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别对其痰、尿、血等标本进行病原菌进行分离、病原菌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317例,其中分离出 G -菌2333例,比例为70.33%;分离出 G +菌541例,比例为16.3%;分离出真菌443例,比例为13.36%,其中病原菌比例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针对本院病原菌感染情况,均在药敏试验下进行抗生素的应用和管理。结论医院病原菌感染较为复杂、多样,在药敏试验下进行抗生素的应用和管理,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感染的控制,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试验组接受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脏器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脏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蝮蛇咬伤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泽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资格预审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资格预审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一个服务项目,用以评估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在2001年,初重点关注的是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治疗药物。2006年,药品审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列入了促进生殖健康的药品和产品。2008年,又把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锌片列入到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资格预审里。到2012年底,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资格预审的药物清单收入了316种用于治疗重点疾病的药品。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冬病夏治”黑膏药制剂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研究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黑膏药制剂小儿咳喘贴、坎离贴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方法通过同体比较法对新西兰兔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分组法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分别观察新西兰兔及豚鼠有无皮肤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结果小儿咳喘贴、坎离贴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结论皮肤安全性评价实验表明黑膏药制剂小儿咳喘贴、坎离贴对实验动物皮肤安全性实验合格,可安全用于临床。

    作者:李琛;李杰;范彦博;张义生;周才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产妇均行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和记录产妇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 以及术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 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较麻醉前均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麻醉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叶文超;沈杰;万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1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对照组97例,采用常规静脉滴注。分析不同静脉滴注方式的疗效,优化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97例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81例(83.51%),再次穿刺成功14例(14.43%),穿刺失败2例(2.06%);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80例(82.47%),再次穿刺成功17例(17.53%),无穿刺失败病例。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观察组15例(15.79%);对照组25例(25.77%)。经过精心护理,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4.54%。两组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室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并发症较低,穿刺成功率与常规静脉滴注相当,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高健;刘莹莹;于微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7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 FBG、2hPBG 均降低,且观察组 FBG、2hPBG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前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 HAMD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血糖达标。

    作者:冯瑞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高危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仅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由专人记录及测量产后出血情况,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率和产后2h、24h 出血量),出血治疗情况(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并记录两组产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2.6%)低于对照组(51.6%),且产后2h、24h 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降低止血时间,同时应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

    作者:张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妇科的首选手术方式,本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已占妇科手术的90%以上。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时二氧化碳(CO2)气腹及头低脚高体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在麻醉处理上会出现各类问题。本文就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黄俊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分析两组产妇的焦虑情绪以及分娩质量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方式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合理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利于消除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顾海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及饮食、运动指导,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出现呼吸紊乱症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出现。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郁莉;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32例,A 组抑郁症患者运用度洛西汀治疗,B 组抑郁症患者运用艾司酞普兰治疗,治疗后6周,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4、6周的 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治疗女性抑郁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和子宫按摩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性措施预防产后出血。观察比较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宫缩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为(210.3±21.6)ml,低于对照组的(354.4±26.5)ml,两组产后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5%,对照组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和子宫按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增强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提高了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