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目的:对麻醉科工作中的弹性排班制度的利弊进行探讨。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工作压力调查表对麻醉科医护人员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负荷工作量、长期精神紧张、患者、家属及社会对麻醉科工作的偏见和过高期望等,对麻醉科医护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结论根据基层医院麻醉科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分配不均衡的特点、合理安排人员的班次。既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又提高了科室管理效率。
作者:潘志强;沈桂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内镜保胆法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68例胆囊息肉患者,择日行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观察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8例患者均首次手术切除息肉,且术中无并发症,手术时间0.6~2.0h,随访1年无复发。术中所见:息肉大小2~14mm,平均10mm;数量1~6个,平均3个;腺瘤息肉16例,胆固醇息肉42例,炎性息肉8例,其他12例;合并胆结石7例。结论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维持胆囊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8.46±2.5)d短于对照组的(10.86±2.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相对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艾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工作专科性强,无菌程度要求高,对护士的灵敏度、快捷度、工作效率有很高要求[1],与病房护士工作性质、环境、处理问题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近几年医院新进护士大多为90后,依赖性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较差。与病房截然不同的环境,各种不熟悉的新设备、新仪器,甚至一个简单的外科洗手都必须慎独,势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标准化教学是长期实践总结的一种可行性带教方法,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
作者:刘雯爽;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 LEF)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LN患者43例,给予LEF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43例患者中显效25例(58.14%),有效13例(30.23%),无效5例(11.63),总有效率为88.37%。治疗1~6个月后24hU-TP定量逐渐减少,白蛋白、补体C3及C4水平逐渐升高,SLEDAI逐渐降低;但治疗后1、3个月24hU-TP、白蛋白、补体C3、C4水平、SLEDA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6个月24hU-TP、白蛋白、补体C3、C4及SLEDAI水平低于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F联合泼尼松治疗LN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龙红;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 P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PLF)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9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显著疗效,后路椎弓根钉联合融合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成本。
作者:杜兵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促卵泡激素( FSH)在鉴别梗阻性无精子症( OA)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NOA)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应有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和2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血清FSH水平,同时检测25例男性健康生育者血清FSH水平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FSH水平,探讨其在OA和NOA中的价值。结果 NOA患者的FSH水平为(8.82±0.87) U/L明显高于OA的(3.01±1.00) U/L和对照组的(2.89±1.0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患者的FSH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FSH对OA与NO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多器官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结果。结果经治疗,中枢神经受累21例,构音障碍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3例,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对儿童多器官造成损害,临床应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科迁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予综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咳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止咳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迁延性肺炎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贤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为满足产房工作的特殊要求,根据医院工作任务量安排人数,制定机动班次。方法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2009年1-6月实施助产士弹性工作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全程专责分娩陪伴;对照组选择2008年1-6月实行固定排班制度的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工作效率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年人均接产量高于对照组,年人均工作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管理中弹性排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凝、降脂、扩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危害性较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是终末期DN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对延长DN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常见急症,老年人更易发生[1]。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轻度的低血糖症状有发抖、出汗、虚弱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易激惹,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因而早期诊断和应对低血糖,对老年DN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王权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对该院在近3年内收治的5471例实施产检的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并将诊断为畸形胎儿的筛查结果与临床结果相互印证,从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筛查胎儿畸形的意义做出评价。结果5471例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中有114例产妇临床诊断为胎儿畸形,占产妇总数的2.08%。其中102例孕产妇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时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9.4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可较为清晰的显现畸形胎儿的异常结构形态,临床应用该种手段进行产前筛查,可及早的对畸形胎儿实施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新生儿护患纠纷诱发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产后特殊性、未严格遵循操作原则、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法律意识不足等。为避免护患纠纷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新生儿监测,广泛实施人性化护理,加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从而加强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有效率,并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儿氨基酸联合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儿氨基酸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氨基酸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治疗4~7d后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皮肤水泡干涸,丘疹消失,且无色素沉着现象发生,口腔溃疡治愈时间多为1~10d,发生并发症的患儿治疗时间较长,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时间多为7~10d。合并心肌炎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周;伴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患儿经针对性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消毒的重视,及时对污染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尽可能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同时需做好健康宣教,一旦有临床症状发生应立即就诊,从而防止患儿出现危重并发症。
作者:卢光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按照1∶2选择100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有剖宫产史、子宫后倾屈位、胚囊径≥23mm、孕产次≥3次、停经时间>49d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率,影响因素复杂,对具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流产,同时服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说明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效果。
作者:孙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管理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对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实践性导向。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180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医疗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疗差错率为0.1%低于对照组的0.9%,护理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选择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选择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1、14和90d,B组眼压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满意度为98.3%高于A组的66.7%,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A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对患者的眼压情况进行有效治疗,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效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确诊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相符程度。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0例,测试患者的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观察对象中临床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的其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66.8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过程中,临床诊断只能作为初级诊断,医务人员及患者应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芬;陈薪宇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