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宝疮疡贴预防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李欣;权永志;赵军山;常建伟;高翠娟

关键词:美宝疮疡贴, 外固定器, 预防, 针道感染
摘要:目的:观察美宝疮疡贴联合乙醇外科换药预防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乙醇消毒联合美宝疮疡贴外敷针孔换药预防术后针道感染,对照组仅采用乙醇消毒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针道感染。观察比较2组术后针道感染率。结果治疗组术后针道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宝疮疡贴联合乙醇外科换药可减少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外孕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治疗上可以药物、手术治疗。

    作者:唐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5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8例社区年龄>60岁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压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是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有效用药方法。

    作者:郎月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 vs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NSCLC

    2014年ASCO大会中的肺癌口头报告中,有一项报告公布了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试验结果,该试验对比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 EB)与单独厄洛替尼( E)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肥胖人数增多,高盐、低钾、低钙、高能量饮食及长期过量饮酒等不合理膳食习惯,加之缺乏锻炼,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部分人群存在家族史等诸多因素,使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以上,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

    作者:李艳梅;娜仁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将其中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观察组肿瘤直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心房颤动( 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并行CABG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连续7d的心电监护,记录AF的发生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7d 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AF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持续时间和快心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间术后AF起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术前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d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ABG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花光斌;朱国玺;李立明;杨蓓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母乳喂养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本能的喂养方法,据WHO提供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和腹泻导致死亡,而4~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会低于母乳代言品的2.5倍[1]。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显示了护理干预措施在促进母乳喂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胜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及血清胱抑素C ( 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老年原发性高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2例,治疗组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用药后第2周末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观察BPV及其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血清Cys-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h血压变异性与血清Cy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同时降低血清Cys-C水平,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立新;宋书凯;李敬田;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进展

    积极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同型半胱氨酸( Hcy)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性引起临床重视。hHcy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脑梗死、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与Hcy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综述,研究及其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胡晓丹;张永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优抚对象健康状况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优抚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所患的疾病,进行治疗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医院接收、走访的优抚对象20批,300名入院进行短期疗养和随访,通过对该300名进行相关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结果优抚对象健康状况不乐观。年龄>70岁的老年人中,均伴有≥1种的原发病症,伴有≥3种疾病者120名,占总人数40%。结论对优抚对象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明显改善其健康状况。

    作者:石岩;逄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 P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PCI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ND)来比较2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和6周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2周开始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怀兰;吴忠印;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研究进展

    经皮肾镜术组早出现于1941年,PaPel等首次采用内镜从肾造瘘口取出手术残留结石并获得成功。1955年Goodwin首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开创了经皮肾造瘘技术的新纪元。直到20世纪70年代,X线透视及超声引导穿刺技术的应用,经皮肾造瘘技术得到较快发展[1~3]。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的广泛应用,对经皮肾镜手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4]。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了ESwL应用的存在局限性,并重新确立了PCNL治疗结石的地位。对于较大结石、多发结石或部位特殊的结石如上盏结石、肾盏憩室结石,PCNL为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器械(如输尿管镜、软性肾镜等)以及碎石设备(如超声碎石、超声气压弹道联合碎石、激光碎石等)的发展,已经使PCNL的清石率大大地提高,达到了90%以上[5~7]。近年来国外有报道应用较细的肾镜( F12)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泌尿系结石患者行PCNL者占据到70%[8],欧洲学者多用透视下行经皮肾穿刺,而在欧洲以外的学者,更喜欢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穿刺。相对开放手术而言,PCNL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方法,但同时又存在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既可能发生在术中(穿刺时损伤周围器官),也可能发生在术后(出血、发热、败血症等)。

    作者:赖广平;潘文博;梁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脘痛的护理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疼痛剧烈,时作时止,展转不安,而痛苦难忍。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绞痛,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肠胃经官能症等病症。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神经刺激,饮食失调,疲倦过度,气血凝滞等所致。虽病机不同,但发病机制上又有共同点,即不通则痛,故除药物治疗外精心护理也很重要,要掌握基本护理原则。

    作者:贾小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N)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C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测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V),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服药4个月后,治疗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DV、LVESV、E/A比值、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DCN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绍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炎症性肠病新药Vedolizumab正式获FDA批准

    2013年12月9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胃肠药物顾问委员会( GIDAC)及药品安全和风险管理咨询委员会( DSaR-NAC)召开联合会议,批准Vedolizumab( VDZ,商品名Entyvio,武田制药美国公司)用于治疗成人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 CD)。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28例观察

    对于无手术禁忌证的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不仅术中易操作、出血少,而且能尽早恢复颅骨的完整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和控制“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卢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 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从蛛网膜下腔注射1%盐酸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1ml;B组从蛛网膜下腔注射1%盐酸罗哌卡因1ml+舒芬太尼5μg+10%葡萄糖1ml 。结果2组患者注药前后各时点血压、心率和呼吸无明显变化;B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安全有效,在镇痛作用上优于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作者:吴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办公室人员1010例健康体检骨密度结果分析

    骨质疏松( OP)是一类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发生率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

    作者:李明康;王慎堂;梁俊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睾丸扭转的超声诊断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由鞘状突发育异常所致,是急性阴囊痛的原因之一。早期易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等疾病。睾丸扭转6h以内得到及时治疗,几乎全部睾丸可以存活,大于10h,通常发生不可逆性坏死[1],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ACCE/ACE更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共识声明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 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 ACE)联合发布一份新的工作小组共识声明,列出了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推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