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湘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癌痛程度,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患者采取CPAP治疗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影响,能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0-2013年内科已经确诊的高血压、心绞痛、TIA的住院患者,经睡眠呼吸监测符合 OSAS 诊断。根据是否在家接受了 CPAP 治疗,将患者分为 CPAP 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随访。通过对相应数据、症状进行分析,观察CPAP治疗能否通过干预高血压、高血糖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糖水平都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且治疗组患者血糖降低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未有新发心脑血管病例及因心脑血管疾病再住院者。对照组新发心脑血管疾病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再住院5例。ESS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嗜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并中重度OSAS的心脑血管患者在接受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采用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及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血糖、血脂相对对照组稳定,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史军艳;吴立欣;董伟;闫凤英;张春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是林可霉素7位羟基被氯离子取代的半合成衍生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和各种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由于其抗菌谱广,剂型多样,且无需做皮试,因而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较多,其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消化道反应[1],致肾毒性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本文收集2家医院自2004年1月-2012年12月关于克林霉素致肾毒性的不良反应10例,对其进行总结及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阮玉玲;何玉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英国医学杂志》可能会撤回声称降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 statins)不安全的两篇文章。该文章的作者已经收回了他们之前所说的,大约有20%服用这类药的人将可能损害肝脏和产生肾脏问题的数据。一些专家担心,这两篇在去年10月份刊登的文章可能会使人们不想再服这种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性,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3年6月输液药房中儿科门诊输液处方500张,对联合用药处方、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用药处方、应用激素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占调查处方的91.6%、28.2%、2.6%。不合理用药情况有:药物选择不合理、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进行儿科门诊输液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医师,护士,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加强医师、药师、护士合作,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作者:张秀梅;李心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原发性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根据症状、体征可确诊,有一小部分以全身或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且与肺癌或转移无关联,表现为副癌综合征。本文对收治的2例副癌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以达到或有助于早诊断治疗。
作者:邢胜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固体形态的肝脏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肝脏右前叶门静脉系统,为肝外科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对20例固体肝脏进行管道雕刻法解剖,对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进行分析其走向、分布、形式以及数量。结果20例中18例肝脏右前段门静脉三级分支被一斜裂分为2组,斜裂的原因为血管缺失,其中一组血管缺少处于左前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腹部的侧面;另一组分布在该血管缺失处的右后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背部的侧面;另2例肝脏未发现斜裂。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分布为:1~8支处于腹部侧面,另有1~8支处于背部侧面,3~15是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支数。三级分支的形式以A、B 2种字母来代替,A型分支15例,占75%;B型5例,占25%。斜裂内部均发现有一条走行的肝静脉,18例中10例为肝中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右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中静脉,属2级属支,2例为肝右静脉,属2级属支,1例为副肝中静脉。斜裂处各点和胆囊窝的中点有一定的距离,平均距离为(60.68±15.80)mm。肝脏右下角和胆囊窝中点相距的距离平均为(110.34±20.54)mm,2个距离数值的比值为(0.45±0.12)。结论血管缺失在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中普遍存在。该斜裂将肝脏右前叶一分为二,分别对应右前叶腹部侧面和右前叶背部侧面。肝静脉走行在斜裂中恒定存在。斜裂位于胆囊窝中心和肝脏右下角的中分线处。
作者:魏保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体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107例结核性脓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7例)采用纤维板剥脱加大网膜移植术,对照1组(35例)采用纤维板剥脱术;对照2组(35例)采用胸廓成形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结论纤维板剥脱加自体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结核性脓胸是一种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无复发,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福财;李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 P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PCI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ND)来比较2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和6周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2周开始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怀兰;吴忠印;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舒心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痛定(硝苯地平)治疗,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高于对照组的70.0%和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陈晓兴;陈伟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金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抗血小板药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延长已活化的血小板生存期,在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缺血性脑病等血液流变性障碍的患者广泛应用。但其临床疗效不佳等问题亦引起临床医生和药师广泛关注。笔者就此作如下分析。
作者:刘燕湘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在任何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试验是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每一种新药的上市不管经过多少体外和动物试验,依然需要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才能终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本人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幸进入江苏省肿瘤医院实习,并以临床协调员( CRC)的角色负责内科淋巴瘤病区临床试验的部分工作。本文就本病区临床试验的项目、顺利开展临床试验的经验及体会展开详述。
作者:朱迎迎;吴剑秋;汤唯艳;寇莹莹;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Ⅰ组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观察Ⅱ组单纯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镇痛方法和药物。观察、比较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对分娩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 P<0.01)且观察Ⅰ组镇痛效果优于观察Ⅱ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缩短(P<0.01),观察Ⅰ组第二产程也缩短(P<0.05);观察Ⅰ组顺产率提高、剖宫产率降低( P<0.05);各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崔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21例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正确诊治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龋病( Dental Caries)是人类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3大重点防治疾病。我国人口龋病患病率平均约40%左右,儿童以5~8岁为乳牙患龋高峰期,平均达到70%~90%,并且有缓慢增长的趋势。本文针对龋病的发病原因及国内外龋病预防方法的利弊进行综述。
作者:张玲;王绮;张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静脉穿刺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基本、应用广泛的护理操作,同时也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给药途径。由于静脉穿刺是一种有创性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会对患者的皮下组织及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效地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感,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笔者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减轻静脉穿刺疼痛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我院近7年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食物和药物中毒等血液透析治疗,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尤其是血管条件不好或需要高流量的无肝素透析技术中是非常适应的临时性血管通路。但近年来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随之增多[2],以致延长住院时间,经济费用增加及死亡率增加。因此,我科对于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性感染控制方法进行如下总结。
作者:张雪棉;王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3月医院门诊确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2剂/d;对照组51例,给予维生素C,每次300mg,3次/d,维生素B2,每次10mg,3次/d;外敷冰硼散敷创面,每天2~3次。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别为(19.2±1.4)分、(15.2±0.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18.9±1.1)分、(16.8±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2%优于对照组的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艳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5月8日,罗氏公司( Roche)宣布,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皮下注射( SC)剂型Actemra(通用名:tocilizumab)用于对一种或多种疾病慢作用抗风湿药物( DNARDs)和/或肿瘤坏死因子( TNF)拮抗剂响应不足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成人患者的治疗。与静脉注射( IV)剂型Actemra相比,Actemra SC可用作单药疗法,也可与甲氨蝶呤( NTX)或其他非生物类DNARDs联合用药。罗氏公司预计6月将Actemra SC推向市场。罗氏公司Actemra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加拿大批准,可同时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IV)和皮下注射给药( SC)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中,Actemra SC具有与Actemra IV同等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