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疗效观察

兰翠;张淳珂;高海妮

关键词:手足口病, 小儿, 溃疡, 口腔疱疹, 雾化吸入, 中药, 抚触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对症处理和防治严重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睡眠、哭闹、抓挠及食欲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睡眠时间延长、哭闹减少、抓挠减少及食欲增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品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处方点评对该院门诊2013年1-12月静脉或口服给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儿科、呼吸、肾内、眼科为主,其中应用数量多的品种为地塞米松注射液,用药金额大的是甲泼尼龙片。结论该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基本合理,在门诊医师和临床药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张洁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痰热清注射液辅治高血压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试验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辅助药物。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和手工免疫组化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多种免疫试剂一抗及同种二抗,采用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免疫组化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分析两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与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法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均匀,定位准确,背景清晰,染色效果更佳。结论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具备操作规范、标准化程度高、结果精准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所致的人为误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芳莉;张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该病以青壮年发病较多,顽固难治,病程迁延不愈,皮肤受损,常伴痛痒,导致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生活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本文以寻常型银屑病为例对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爱民;张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将该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与600μg米索前列醇口服,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 U子宫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产后2 h出血状况及用药后不同时段的宫缩强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300~500ml、>500ml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段内研究组产妇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促进宫缩,预防产后出血,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防范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本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量表》,研究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差异并探讨提升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2)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生命活力、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性情感;(3)幸福感部分维度在人口学统计指标上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从引导免费师范生及早进行人生规划、重视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积极生活事件提高愉快体验等方面去提升免费师范生幸福感各维度水平,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莉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10例,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5例(50.0%),有效44例(40.0%),无效11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4周、8周后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全;杨新国;李学良;田欣;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则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镇痛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中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李定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右旋美托咪定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术前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择期喉癌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 A组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B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时间均为10min。记录2组入手术室后平静时( T0)、气管插管前即刻( T1)、气管插管后即刻( T2)的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率、SpO2、BIS及管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T1时B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低于T0及A组;在T2时A组的MAP及心率较T1升高且高于B组(P<0.05)。2组SpO2在T0、T1及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A组T1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1时BIS降低(P<0.05);T1时,B组BIS低于A组(P<0.05)。 T2时2组间BI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1相比,A组T2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2时BIS升高(P<0.05)。 A组BIS出现躁动、呛咳8例(26.7%),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有较好的镇静效果,且易于唤醒。

    作者:白洁;杨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矫正髋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此类手术的普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不容忽视,术后感染的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我院骨伤科对此予以足够重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未发生术后感染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翟银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西药联合救治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

    百草枯属有机杂环类触杀、灭生型高毒性除草剂,对人毒性较强,口服致死量为20mg/kg,其病死率达25%~80%,无特效解毒剂。百草枯中毒的特征是多脏器损伤和衰竭,常见的为肾脏、肝脏和肺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1]。我科运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燕;靳萍;吴瑞;魏永坤;刘小妹;苗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急诊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急救中行紧急气管插管的危重病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气管插管的技术特点及在临床急救应用的经验。结果急救中有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越早实施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越高,插管所用时间越短,抢救成功率越高。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行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技能,果断而及时地实施气管插管,切勿延误抢救时机。

    作者:邢胜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治策略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 AL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诊治的ALD患者6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结果6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GGT、ALT与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D损害程度与患者饮酒量之间有密切联系。ALD患者经戒酒、营养支持与保肝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

    作者:王恒珍;崔学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对症处理和防治严重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睡眠、哭闹、抓挠及食欲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睡眠时间延长、哭闹减少、抓挠减少及食欲增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兰翠;张淳珂;高海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综合临床干预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出现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90例,给予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包括温水灌肠、洗胃、母乳喂养、按摩下腹部等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90例咽下综合征中显效70例(77.78%),有效18例(20.00%),无效2例(2.22%),总有效率为97.78%。结论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陈国辉;张筱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癌变性乳腺增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癌变病症可取得明显疗效,较传统化疗治疗方式而言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廖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伴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BECE评分。结果2组心理护理干预前BEC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2组BECE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伴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抑郁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该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39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2.5mg/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子宫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服用1个疗程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药物性闭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孕激素( P)、雌二醇( E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红蛋白( H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辅治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辅治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辅治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雅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超声诊断粪石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患者,男,4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 d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7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68/66 mm Hg;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局限性肌紧张。查血白细胞13.4×109/L,血小板203×109/L,淋巴细胞0.128,中性粒细胞0.813。行超声检查示:右下腹腹腔内紧贴腹膜处可见一条“腊肠”形不均质低回声区,长6.5cm,直径2.8cm,其一端与肠管相连,一端呈游离盲端,其周边为低回声,轴心部呈稍高回声,近盲端内可见一长约1.8 cm的弧形强光带,伴明显声影,其一端为径线约2.0cm的局限性液性暗区包绕,液性暗区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示其周边低回声区内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异常,考虑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其内强回声可能为粪石)。门诊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收入院,行相关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高度肿胀,长约9cm,直径约3cm,被覆脓胎,充血水肿,已接近穿孔。遂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开阑尾,见阑尾腔内含一大小约1.5cm ×1.0cm的粪石及黏稠脓液。常规关腹,结束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未见异常。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