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中药辨证加减方剂治疗银屑病56例临床观察

董建平

关键词:中药辨证, 银屑病,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辨证加减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辨证加减方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中药辨证加减方剂治疗银屑病,针对热、瘀、湿用药并重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不同供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指标水平、病死率和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较B组并发症较少,血红蛋白(Hb)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血糖(BG)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医疗开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毕勇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连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虽脑出血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坏死、破裂,但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而重要。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占10%~20%,80%脑出血患者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小脑、硬膜内、硬膜外、蛛网膜下隙和脑实质内[1]。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可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虽不少,但发病率却不多[2]。故本文主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简述。

    作者:高志国;武利平;武利峰;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男性)20名,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单次口服后,应用微生物法测定志愿者的尿药浓度、血药浓度。结果阿莫西林标准品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中的阿莫西林浓度一致;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肺炎链球菌的MIC90的T>MIC(%)46.7%;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的T>MIC(%)均为38.3%;化脓性链球菌、卡拉莫拉菌的T>MIC(%)均为66.7%。结论对于因肺炎链球菌、MSSA等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次,每天2次)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燕萍;黄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观察

    目的:通过对该院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的观察和剖析,了解用药结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院药剂管理系统为依据,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处方和用药剂量。结果3年间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常用麻醉性镇痛药品中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量大,主要用于癌症的镇痛;各科室中使用量大的科室为肿瘤科,其次为内科等。结论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规范,但仍存在部分可改善的空间。

    作者:胡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科近年收治甲亢合并糖尿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甲亢常规治疗,并采用胰岛素、瑞格列奈片、甲巯咪唑片等进行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经1~3个月的治疗,78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FT3及F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SH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应当重视两病的关系,治疗时应当两病兼顾、强化治疗,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的有效改善。

    作者:范二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 BPH)主要是以尿频、尿不尽、夜尿多、尿潴留,同时可伴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老年男性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是目前治疗BPH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尿路刺激症状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我院采用TURP治疗BPH,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光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麻油蛋油配方治疗轻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或有害气体及烟雾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烧伤是指总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1]。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费用高,创面换药会增加损伤和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小儿烧伤更是如此[2]。针对轻度的单纯性烧伤,采取麻油蛋油配方治疗,可使创面在受伤初期就得到保护,痛感明显减轻,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疗效显著,特别适合婴幼儿轻度烧伤。我院普外科在2009-2011年,曾用上述方法对61例不同年龄的轻中度热力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超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则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镇痛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中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李定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细节护理在供应室细菌消毒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在供应室细菌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全年实施细节护理作为研究阶段,2010年一般护理阶段为对照阶段。比较2010年与2011年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2011年供应室加强细节护理后,供应室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供应室人员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细节护理,提高了供应室的服务质量和各科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美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因并发血管痉挛,出现昏迷而放弃治疗1例。随访1~24(11.5±7.0)个月,其中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1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薛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干预护理。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A组的3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全方面的干预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正常足月单胎头位产妇,根椐产妇有无镇痛需求分为观察组202例和对照组19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对照组采用普通经阴道正常分娩,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分娩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在生产时的疼痛,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对胎儿无不良反应,保证了母婴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侯杰;王淑伟;罗美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的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直接迅速地解除血肿占位,使脑出血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5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患者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16~68岁,中位年龄47.4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高血压脑出血21例,颅内占位2例。

    作者:管海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6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及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教育。对比观察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遵医行为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人数比例高于健康教育前,遵医人数比例高于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自觉地进行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自我监测等科学的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刘志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7例(51.8%),显效48例(43.6%),无效5例(4.5%),总有效率为95.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张英岚;陶利勇;周忠群;葛玉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周围性面瘫51例诊疗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表情运动等生理功能和身心健康[1]。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1例的临床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周围性面瘫患者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8~79岁,中位年龄43岁;从出现面瘫到就诊的时间:1~7d 15例,8~30d 15例,1~2个月8例,>2个月13例;入院诊断Bell面瘫6例,颞骨损伤致周围性面瘫16例,中耳胆脂瘤、慢性炎性反应所致15例,中耳乳突手术损伤致面瘫3例, Ramsay-Hunt综合征4例,肿瘤致7例;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21例,Ⅴ级10例,Ⅵ级1例。

    作者:田永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面观察和护理用于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观察与护理干预在胃溃疡合并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设计问卷调查2组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1),观察组护理的满意率为97.78%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胃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

    作者:曲延丽;连方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肿瘤的入路选用与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 TSM)的位置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T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40例,Ⅲ级切除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术后17例较术前视力提高,13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视力改善率为53.1%;术后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TSM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李关英;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观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广泛应用,并成为异位妊娠、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及其他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1]。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例,现笔者腹腔镜手术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