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陈连芳

关键词:舒血宁, 脑梗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地那非和酚妥拉明辅治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酚妥拉明辅治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和西地那非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用药时间不超过5d。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6.5%高于对照组的68.6%(P<0.05)。结论西地那非与酚妥拉明辅治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科学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出血率、胸痛症状缓解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再灌注心率失常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精心、有效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大幅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早日康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张彦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知识调查

    目的:对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方法2013年3月-2013年5月向农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发放了190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89份(99.47%)。结果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知识的知晓率低于乡镇卫生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卫生室的医生对HIV感染患者的告知方式、处理方法及孕妇HIV检查相关情况的知晓率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应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加大培训医务人员的力度,使艾滋病的预防得到推进。

    作者:喻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03年6月-2013年6月清华同方期刊题录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硫普罗宁不良反应的报道,并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数据库中有关硫普罗宁不良反应的报告,统计分析上述文献及报告所涉及的患者性别、有无过敏史、给药途径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积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伴有过敏史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静脉给药30min内,累积系统以呼吸系统为常见。结论予以硫普罗宁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药泡脚降温的护理体会

    高热是儿科很多疾病共同的表现,给高热患儿降温便成了急诊护士经常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地给患者降温也是进行满意度调查重要的一项内容。我科自2012年9月开始对门急诊高热不退的患儿开展了中药泡脚,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12年9-2013年9月高热不退患儿1526例,男780例,女746例;年龄6个月~14岁。使用中药泡脚的患儿1198例。

    作者:何家伟;方映玲;谢秋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外固定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在我国,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常见的。成年人与儿童均易发生胫腓骨骨折。其中,胫骨干骨折在临床上为常见,其次是胫腓骨双骨折。在人体的骨胳中,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质量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腓骨骨折由于高能、高速运动导致损伤,常伴有软组织缺损、损伤,难以进行临床处理[1]。胫腓骨骨折时,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纵轴叩击痛。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胫腓骨骨折后常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术,部分患者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常遗留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我科自2012年对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蒲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辅治中重度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辅治中重度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中重度NERD患者120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口服。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显效77例(64.2%),有效26例(21.7%),无效17例(14.2%),总有效率为85.8%。复发28例,复发率为23.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辅治中重度NERD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光波;高向红;赵可检;王胜;徐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虚假药品广告的有效监管探讨

    广告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销手段,发展速度迅猛。药品广告作为其中一员,其发展逐步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看病买药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1-3月,全国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移送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达3.6万多条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近4000条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近5000条次。虚假药品广告泛滥,不仅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管理秩序,还给公众用药安全带来严重隐患[1]。据国家权威部门不完全统计,由于虚假药品广告误导等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严重贻误病情。

    作者:于肖利;徐文;刘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干预护理。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A组的3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全方面的干预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42-5 P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综合征( ACS)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作为ACS组,另选取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稳定性冠心病组,选取20例不患ACS类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基于逆转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3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结果3组年龄、男女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增高,对ACS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封志岚;孙荣涛;齐建伟;谷月红;强秀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术后将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患者术后6个月行胸部CT复查,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情况,并比较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良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哲;周宝民;王大勇;高荣华;赵德坤;刘桂芳;付景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我院2009-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7例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掌握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ADR 21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21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例高,占85.25%;涉及药品品种以抗菌药物为首,占38.71%;ADR累计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重视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卿常春;罗锡;黄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行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病症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1%,咳嗽、气喘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咯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能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均;冯阳春;李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矫正髋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此类手术的普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不容忽视,术后感染的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我院骨伤科对此予以足够重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未发生术后感染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翟银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前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心肌保护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90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40mg口服,且在介入治疗前2h加服一次瑞舒伐他汀40mg,术后治疗同术前;对照组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心肌肌钙蛋白( cTnT )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坏死标志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出现心肌梗死1例(2.22%),未出现心源性死亡。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保护心肌,提高再灌注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则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镇痛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中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李定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因并发血管痉挛,出现昏迷而放弃治疗1例。随访1~24(11.5±7.0)个月,其中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1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薛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03-2012年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探讨该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对该院2003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4919例入院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功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08年(包含)前,剖宫产率小于阴道分娩率(P<0.05);2008年后,剖宫产率大于阴道分娩率(P<0.05)。2008年(包含)前,母体以及胎儿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主要因素,2008年后,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是剖宫产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是主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儿童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赛庚啶组和酮替芬组各98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氨茶碱及氨溴索糖浆。阿奇霉素10mg/(kg· d)静脉滴注,每天1次,氨茶碱2~3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适量氨溴索糖浆口服。在此基础上赛庚啶组给予赛庚啶0.1mg/kg口服,每天2次;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0.5 mg/kg口服,每天2次。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和流涕消失时间。结果赛庚啶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酮替芬组的69.4%,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酮替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庚啶佐治儿童喘息较酮替芬具有明显效果,因操作简便,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葛必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