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安民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49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不仅可缓解患者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mg舌下含服;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同时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并于术毕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自愿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而B组产妇在术前、中、后均不给予抗生素,观察比较2组产妇产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结果术后A组产妇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也显著低于B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抗生素具有较高价值,可缩短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局部晚期乳腺癌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原发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5%高于对照组的52.9%(P<0.05);观察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毒性反应均可耐受,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推广使用。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鼻窦炎进行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及鼻窦炎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38例,换药晕厥10例,术后复发4例,其中36例患者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4.44%;36例行根治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护理满意度为91.67%。结论针对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作者:梁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持续胃肠减压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持续胃肠减压未出现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呼吸道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多次置管、误入气管、拔管方法失误、置管时间过长、操作失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状况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条件下减少侵袭性操作、规范护理操作对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赞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我科1997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35例,应用自行设计的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为蒂的股骨大转子后部骨膜瓣移位植入和头骺部开窗植骨为主的综合术式[1],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7~14岁;有外伤史9例,疑为该病发病原因,其余原因不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跛行、关节功能障碍等。
作者:傅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7例(51.8%),显效48例(43.6%),无效5例(4.5%),总有效率为95.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张英岚;陶利勇;周忠群;葛玉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雾化方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咳嗽、憋喘、湿性啰音、哮鸣音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尽早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彦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前列腺增生症( BPH)主要是以尿频、尿不尽、夜尿多、尿潴留,同时可伴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老年男性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是目前治疗BPH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尿路刺激症状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我院采用TURP治疗BPH,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光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麻醉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甚至引起新陈代谢的应激反应[1]。特别是幼儿由于年龄小,好哭易动,麻醉期间不配合,使麻醉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影响了手术的实施。并且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功能较不成熟,组织结构较脆弱,对手术及麻醉引起的反应更快更大,因此麻醉期间的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如何使患儿理性配合麻醉及手术,术后安返病房是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科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上肢手术患儿中实施臂丛神经阻滞49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桂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女,71岁,因胸闷、心慌、气短反复发作5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6d,于2013年6月10日入院。5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曾到某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片等药物间断口服,症状时轻时重,而后未进行特殊治疗。6d前,上述症状加重,且伴有双下肢浮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无哮喘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50/95mm Hg (1mm Hg =0.133kpa)。双肺呼吸音弱,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音低钝,心率92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部分导联(Ⅱ、Ⅲ、aVF) ST段0.5mv。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及电解质正常。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2级,心功能衰竭Ⅰ度。医嘱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20滴/min),每天1次;香丹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维生素C 3.0g、普通胰岛素12U、10%氯化钾15ml、10%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g口服,每天1次;倍他乐克6.25mg口服,每天3次;辛伐他丁20mg口服,每天1次;地高辛片0.125mg口服,每天1次;双氢克尿噻20 mg口服,每天2次;螺内酯20 mg口服,每天2次。在医嘱药物未给予的情况下,当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20滴/min,约5min时患者自觉胸闷加重,随之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大汗淋漓、四肢冰凉、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意识恍惚。体温35.2℃,脉搏168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180/110mm Hg,血氧饱和度68%,颜面、口唇及甲床发绀,端坐呼吸,呈三凹征,双肺满布哮鸣音,心音低钝,心率168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异常心电图,心室率166次/min,呈室上性心动过速,当时考虑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立即停止输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盐酸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更换输液器后将多索茶碱0.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含化硝苯地平20mg(因血压较高),同时予地塞米松10mg加管、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其余医嘱药物未予变动。经抢救约40min后症状逐渐减轻、体征逐渐改善,约90min后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问答切题,四肢转温,无呼吸困难,能平卧,体温36.8℃,脉搏96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48/90mm Hg,血氧饱和度96%,心电监护示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颜面、口唇及甲床红润,心肺听诊基本与入院时相同。次日未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改用硝酸甘油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0滴/min),每天1次,其余入院医嘱药物未调整。继续住院治疗14d,病情好转,入院时症状消失,于6月24日出院。
作者:王海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矫正髋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此类手术的普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不容忽视,术后感染的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我院骨伤科对此予以足够重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未发生术后感染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翟银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诊治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康彦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化治疗的基础上行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病症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1%,咳嗽、气喘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咯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能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均;冯阳春;李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1]。本文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陈立娟;赵金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90例,将其中采用单纯性小梁切除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单纯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复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复合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单纯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单纯组,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单纯组,滤过泡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辅治卒中后抑郁症( P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增加低频rTMS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有更好地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改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舌下腺囊肿患者60例,均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囊肿腔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之和为96.7%;1次注射后治愈12例,2次注射治愈41例,3次注射后治愈3例。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东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非手术综合疗法,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袁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