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医院产科护士法律意识的体会

刘丽霞

关键词:护理规范, 法规, 制度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我院产科部分护士对相关的法律知识却不甚了解。根据我国法律,患者有7种基本权利:“医疗保障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受尊重权;与家属联系权;获得赔偿权。”当患者进入医院,从挂号的那一刻起,到取药后离开医院前,就与医院建立了无形的合同关系。故护理人员更要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线诱发皮肤癌的讨论

    紫外光谱致癌作用强的部分是在波长290~320nm 的中波紫外线(UV-B),即晒伤的光谱范围。1紫外线致癌机制紫外线致癌作用机制大体包括:(1)紫外线对上皮细胞有瘤促发剂和增强剂2种作用。(2)紫外线可能消弱机体对变性的上皮细胞的免疫应答。白化病小鼠实验证明紫外线的致癌机制可能是固醇经化学转化成为胆固醇-5α、6α环氧化物之类的致癌物。多胺生物合成酶鸟氨酸脱羧酶的诱导可能是致癌过程中的一个必需步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导致 DNA 损伤。这种损伤的修复不全引起恶性转化。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此类患者皮肤癌极为常见,他们体内一种酶(紫外线核内酶缺乏而引起紫外线损伤的 DNA 修复不全。除了直接致癌作用外,紫外线还引起免疫抑制,以致瘤性皮肤细胞存活并生长。免疫抑制不仅对皮肤细胞产生影响,而且对经皮肤血管带到体表附近的细胞也有影响。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有细胞毒作用的 T 细胞不能增殖。细胞毒性 T细胞增殖需要2个信号:与 I 区产物一起递呈的上皮细胞抗原和非特异性放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的产生。皮肤的Langerhans 细胞(LC)具有 Ia 标志,并引起递呈皮肤细胞抗原的作用。紫外线是 LC 数量减少或通过某种尚为明了的机制干扰其功能,因此损害了 LC 刺激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增殖的能力。除了 LC 诱导的 IL1产生外,角质细胞也能产生一种 IL-1样的物质,叫做上皮细胞胸腺细胞激活因子(ETAF)。LC 处理抗原完成之后,ETAF 的产量看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随之发生的 T 细胞增值性应答的大小。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不仅损伤 LC 功能,而且减少 ETAF 的产生,并进一步阻碍刺激免疫 T细胞。虽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证实了 ETAF/ IL-1产生减少,但在另一些研究中,这些介质的产生事实上增加了。ETAF/ IL-1水平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的剂量和用作照射的光源不同。紫外线诱发的肿瘤能逃脱免疫损伤的另一个主要机制是抑制性 T 细胞的产生。小鼠实验表明,紫外线诱发的肿瘤移植到与肿瘤产生动物同系的正常小鼠时有80%不生长(退行性瘤),但有20%生长(进行性瘤)。虽然正常小鼠排斥移植的大多数紫外线诱发肿瘤,但那些初接受了亚致癌剂量的小鼠对肿瘤不再抵抗,而是允许移植的肿瘤进行性生长。

    作者:徐广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肠减压的临床体会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病例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胃肠减压在临床护理中,熟练的掌握插管的技术,做胃肠减压前后以及减压期间的护理工作,有效的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

    作者:刘桂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点评1例

    按照 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现就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点评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15岁,因发热,头痛,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9.1℃,伴头痛,咽部充血,脉搏105次,血压90/60mm Hg。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109/ L,分类:淋巴0.08,中性0.82,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既往无过敏史。给予药物静脉滴注,在后一组液体滴至3/4时,患者出现寒战,呼吸急促,脉率加快,考虑可能药物过敏,停止点滴,立即肌内注射异丙嗪注射液25mg,约10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继续观察1h 体征恢复平稳后离院。

    作者:李黎;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武田单抗药 Entyvio 获 FDA 批准

    武田(Takeda)5月20日宣布,单抗药物 Entyvio(vedolizumab)获 FDA 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的治疗。FDA 于2013年9月曾授予 vedolizumab 优先审查资格。此外,vedolizumab 于2014年3月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的积极意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病率大约为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化学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常用甲氨蝶呤( mTX)[2],近年来,我院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58例异位妊娠,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烁;何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诺华与 Ophthotech 合作获得 AmD 特效药物 Fovista 海外销售权

    诺华公司近宣布公司已经和 OPHthotech 公司达成协议,获得其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特效药物 Fovista 的海外市场销售权,这一协议的总金额将达到10亿美元左右。诺华公司此举是为了打破此前罗氏公司和 Regeneron 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对于 OPHthotech 公司而言,公司也很希望通过这一协议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OPHthotech 公司于去年正式在纳斯达克 IPO 上市,工筹集1亿6千5百万美元的资金,位列当年十大 IPO 公司之一。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颌骨肉瘤误诊为面部感染1例

    患者,男,52岁,汉族,农民。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常感右面部肿胀,疼痛未予治疗。一个半月前,感面部肿痛加剧,常伴前额部阵发性放射样剧痛,难以忍受,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县医院以面部感染、冠周炎收住院。入院后予以抗炎止痛,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患者诉切开后无脓,但有较多的血样液体流出)效果不佳,疼痛加剧。2d 后又拔除右下第三磨牙,拔牙后告之此牙无牙根。疼痛无缓解,拔牙3d 后面部肿胀加剧,伴张口困难,阵发性颌部疼痛间歇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长,放射样疼痛更为剧烈,县医院继续予以抗炎止痛治疗,无效,遂来本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以下颌角为中心肿胀明显,局部轻度充血,体温较高,未触及乒乓感及波动感,肿胀区中央扪及一(5×3)cm2的硬块,质硬,界不清,压痛(++),右髁状突动度减弱,右外耳道冲击感减弱,右耳屏前压痛(++),张口度2cm。右下磨牙区龈颊沟膨隆,无波动感,右下第三磨牙拔牙窝内充满了结节状,暗紫色的新生物。右下第一、二磨牙松动(++)。下颌曲面断层片示右髁状突,喙突及右下颌角及升枝处骨质呈弥漫性破坏,边缘不清,骨膜反应重,无新骨形成。术后病理诊断为:颌骨骨肉瘤。

    作者:仙扎根;房倩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白细胞介素-1β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主要通过:(1)牙周致病菌及其产物的直接破坏;(2)过度的宿主反应造成的间接破坏。在宿主的反应过程中,一系列的炎性介质,特别是细胞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卫剑;彭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010-2012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Vitek 32细菌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5软件。结果3年内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36株,其对12种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16%、19.96%、27.99%、29.85%;耐药率较高的是氨曲南61.19%、头孢噻肟76.31%、头孢曲松84.51%。其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从2010年55.71%升至2012年66.97%,同期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71.42%升至81.4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78.57%升至97.74%,升幅分别为11.26%、10.03%、19.17%。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从2010年43.57%下降至2012年16.74%。结论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差,还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计划地连续监测。

    作者:彭伟;祁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一次性采血针在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对婴幼儿行头皮静脉采血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凝血溶血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9~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2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采血,观察组应用采血针采血,对比2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凝血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溶血少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对婴幼儿行头皮静脉采血优于传统的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采血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趁欣;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医院内科治疗的76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 阴转率为42.11%,对照组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ALT、Alb、TBiL、PT 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防止病情进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吡拉西坦片联合自拟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片联合自拟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补肾益智汤,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因突变、胆碱能缺失等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治疗老年性痴呆,总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艳萍;侯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及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医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恢复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恢复家务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恢复性生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能快速恢复,适用于有保留生育功能愿望的患者。

    作者: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尼莫地平应用于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应用尼莫地平时间对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DSA 全脑血管造影前30min,1h,2h 分别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造影相关并发症的比率,来确定术前多久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对预防造影产生的并发症为有效。结果术前2h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产生并发症率为0%,明显优于术前30min 的10.53%和术前1h 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2h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萍;许婧;张晓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技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腹腔镜技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卵巢囊肿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应用术后镇痛泵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肠道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卵巢囊肿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痛苦小,机体康复快。

    作者:樊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甲状腺功能与月经失调相关性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女性月经失调发生率逐年升高。甲状腺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生殖生理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对月经失调相关研究的深入,妇产科医师逐渐认识到月经失调与甲状腺功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的认为甲状腺亢进可能导致闭经,甲状腺减退可能造成子宫出血。文献认为因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的月经失调多为月经稀发[1]。现对甲状腺功能与月经失调相关性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癖的临床疗效分析

    乳癖早见于汉代《中藏经》,是指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是乳房部常见瘤性疾病,由于乳房部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肿块常常不易被发觉,故名乳癖。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说:“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痛疼,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外科真诠》有云:“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在《诸病源候论》中有“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也。”之说,《医宗必读》也指出:“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故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好发于20~50岁的妇女,在此笔者主要讨论的是相当于乳腺增生的一类。

    作者:李仕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43例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5岁儿童多见,小儿阑尾腔细壁薄,肌层组织少,一旦发生梗阻或血运障碍,极易发生坏死穿孔。因此,虽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由于小儿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且大网膜发育不全,对炎性病变的局限能力弱,一旦发生穿孔即迅速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此外小儿腹膜吸收能力强,短期内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可威胁其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持续腹痛和发热的患儿进行反复检查,以免漏诊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成角折顶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是临床常见儿童损伤疾病,其占全身骨骺损伤的50%[1]。我科自2009-2012年采用成角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56例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7~1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0.5h ~7d;左侧者20例,右侧者31例,双侧者5例,全部病例均经 X 线片确诊,其中桡骨远端骨骺背桡侧分离者52例,掌桡侧分离者4例。56例患者的损伤均属闭合损伤,不伴发神经损伤症状。

    作者:朱勤庄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洛索洛芬钠缓释片的制备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洛索洛芬钠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在缓冲液中测定 HPC、mCC、HPmC、压力等因素对缓释片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 HPmC、HPC 用量的增加洛索洛芬钠缓释片释药减慢,但随着 mCC 用量增加溶出速率增加,累积释放量亦有明显改善,压力增大释放减慢,但影响不明显。结论通过调节洛索洛芬钠缓释片可以得到满意的释放效果。

    作者:黄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