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孟娜
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指在胎儿娩出后30min,而胎盘尚未娩出者。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因此,正确地分析与处理产后胎盘滞留,能够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且可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近几年来,流产及子宫内膜感染等一些外在有害因素的增加,使产妇在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机会也呈逐年增加趋势。笔者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份我院发生的30例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原因、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梦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男,42岁,于2013年6月某日因尿频,尿急,尿痛5d来我院就诊,以泌尿系统感染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心、肺、腹检查无异常,给予抗炎对症治疗(0.2%左氧氟沙星20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 +头孢曲松4g,做先锋霉素皮试阴性)就在静脉输入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min 后,患者立即出现恶心、呕吐、寒颤、高热、憋气,测体温39.9℃。护理诊断:发热,分析患者症状考虑到疾病本身的发展或输液反应,遵医嘱停药拔针,吸氧,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0min后症状有所好转。第2天,继续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min 后患者又起上述症状,给予停药,吸氧,物理降温对症处理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此时确认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导致的药物热。第3天停用左氧氟沙星,其他用药不变,患者未诉发热不适,生命体征正常。
作者:王条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女性月经失调发生率逐年升高。甲状腺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生殖生理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对月经失调相关研究的深入,妇产科医师逐渐认识到月经失调与甲状腺功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的认为甲状腺亢进可能导致闭经,甲状腺减退可能造成子宫出血。文献认为因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的月经失调多为月经稀发[1]。现对甲状腺功能与月经失调相关性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 PCT、IL-6、CRP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住院的成人 CAP 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体检中心随机抽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后运用抗生素前、治疗后第3、7天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取静脉血,2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PCT、IL-6浓度,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浓度,比较2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 PCT、IL-6、CRP 浓度。结果 CAP 观察组血清 PCT、IL-6、CRP、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P 观察组血清 PCT、IL-6、CRP 浓度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第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PCT、IL-6和 CRP 测定对 CAP 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碧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Child-pugh 评分、ALT、TBIL、Alb 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6个月后2组 HBeAg、HBV-DNA 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 HBeAg、H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可靠、安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霞;南素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1]。但是,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原有编制配制的护士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工作的需要,为了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缓解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各医院均出现了急剧扩大招聘护士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但由于新招聘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专科护理常规等掌握不够,不能应用专科知识去观察病情,不能对患者实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使得新上岗护士面临很大压力。面对新的主题和目标要求,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针对新上岗护士的特点,消化二科自2010年5月通过召开晚会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每天的工作汇总,对自己分管的患者进行病历汇报,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专科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以及临床经验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来艳辉;胡雅萍;王俊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芒硝纱布湿敷引流对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且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科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道感染控愈合平均时间为9.4±5.2d,优于对照组的16.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能够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的愈合,缩短感染针道的愈合时间。
作者:李欣;杨丽芳;赵军山;权永志;常建伟;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乳癖早见于汉代《中藏经》,是指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是乳房部常见瘤性疾病,由于乳房部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肿块常常不易被发觉,故名乳癖。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说:“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痛疼,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外科真诠》有云:“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在《诸病源候论》中有“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也。”之说,《医宗必读》也指出:“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故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好发于20~50岁的妇女,在此笔者主要讨论的是相当于乳腺增生的一类。
作者:李仕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便秘患者56例,辨证分型:气虚、血虚、阳虚以及阴虚4种,药方为通舟方,10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4个疗程。对治愈情况进行探讨。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28例(50.00%),显效17例(30.36%),好转8例(14.29%),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通舟方治疗是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医治,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肺动静脉瘘(PAVF)又称为肺动静脉畸形(PAVm),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近日我院呼吸内科收住1例肺动静脉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反复咳嗽、咯痰、喘息5年,加重1月住院。患者有反复咳嗽、咯痰、喘息5年,每年冬春季受凉后好发,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月前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再发。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否认反复鼻出血、咯血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查体:全身未见出血点、皮疹,口唇发绀,右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增宽,三尖瓣左心功能正常。肺功能:轻度通气功能减损,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血气分析:pH 值7.398,PO250.3mm Hg,PCO239.5mm Hg。X 线胸片:(1)右肺上野见片状渗出影;(2)左肺门近肺门区及左肺下野见高密度结节影;(3)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结增大。肺 CT:(1)双肺间质性改变、肺气肿;(2)双肺陈旧性结核;(3)左肺上叶动静脉畸形可能。肺增强 CT(见附图1)及 CTA(见附图2):见左上肺2条状影和结界影由肺门发出,迂曲走形,与近左上胸壁2小结节相连,增强后见条状影及结节影呈血管样强化,分别与肺门的血管相连。诊断肺动静脉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因患者高龄、肺动静脉瘘较小、分流量少,未做特殊治疗,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作者:成永晖;王丽;陈继红;许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肛肠疾病术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肛肠疾病术后患者2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1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并配合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蒸,在缓解创口疼痛、减轻或消除水肿、减少出血等方面,疗效确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中药熏洗操作简单易行,迅速起效,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彭燕;闫桂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医院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1)应用计算机医嘱管理系统对近5年肛肠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抗生素类别、品种、使用人次及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2)随机抽取住院长期医嘱500份,对抗生素的使用类别、品种、使用率、用药频度、围术期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近5年医院肛肠外科围手术期共应用抗生素9类32种,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应用例次和使用频度以喹诺酮类居首,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硝咪唑类;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24.27%,以单一用药为主;抽样分析不合理用药比例为3.40%,主要表现在用药量大、疗程过长。结论该院肛肠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尚属合理,但需加强监管和改进。
作者:文建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病科患者的护理干预的积极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47例,给予全部患者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经护理后,在各项知识的了解率比较,出院时了解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怀英;易著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强生(JNJ)丙肝新药 OLYSIO(simeprevir)获欧盟批准,联合其他药物,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1和4慢性丙型肝炎(CHC)成人患者的治疗。该药将为欧洲患者提供一种新的三联疗法,同时将提供有史以来首个为期12周的无干扰素且不依赖利巴韦林及其他药物的治疗选择。OLYSIO 的获批,是基于Ⅱ期 COSmOS、3个关键Ⅲ期 QUEST-1、QUEST-2、PROmISE 的数据。丙型肝炎(HCV)是一种血源性传染性肝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重大损害。关于 OLYSIO(simeprevir):Simeprevir 是新一代 NS3/4A 蛋白酶抑制剂,为每天1次的口服药物,由 medivir 公司和杨森(Jans-sen)联合开发,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代偿性肝病,包括各个阶段的肝纤维化,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断蛋白酶,来抑制HCV 在肝脏细胞中的复制。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肺心病住院患者58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肺心病治疗,疗程中均不使用其他的影响纤溶凝血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血栓通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明确改善肺心病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利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医院内科治疗的76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 阴转率为42.11%,对照组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ALT、Alb、TBiL、PT 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防止病情进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治疗老年急性脉综合征(ACS)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入院的老年 ACS 患者108例,在常规使用 ACS 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连用3~5d;测定治疗前和停止静脉注射4h 后血浆 BNP 水平、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血清肌酐(SCr)、收缩压(SBP)等指标,比较 rhBNP 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观察安全性。结果静脉注射rhBNP 后患者血浆 BNP、HR、LVEF、LAD、SCr 及 SBP 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BNP 静脉注射治疗老年 ACS 致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治国;胡迎富;李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交叉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以早期复位固定骨折,防止骨折再移位,使之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肘内翻的发生,预防 Volkmann 挛缩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且费用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现对我科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胰岛素是常用降血糖注射剂。本文旨在分析胰岛素治疗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包括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危症患者。前瞻性研究观察华人 T2Dm 2906例(其中胰岛素治疗971例),连续随访7年。横断面资料研究中美国 T2Dm 25964例,英国 T2Dm 84622例。死亡、癌症、慢性并发症、低血糖与危症是主要临床终点。结果胰岛素治疗显著增加 T2Dm 临床终点事件风险:死亡( HR =2.2;95% CI =2.0-2.4),癌症(HR =1.4;95% CI =1.2-1.7),肾病(HR =3.5;95% CI =2.7-4.5),心肌梗死(HR =2.0;95% CI =1.5-2.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HR =1.7;95% CI =1.4-2.1),中风(HR =1.4;95% CI =1.2-1.8)。胰岛素治疗的危症患者6026例,出现低血糖,其死亡风险呈线性升高:中度低血糖组 HR =1.4,95% CI =1.2-1.6;严重性低血糖组 HR =2.1,95% CI =1.6-2.8。结论糖尿病患者及危症患者应慎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的系统风险不容低估。
作者:牟学晶;任欣欣;赵海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创伤性大。近年来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已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成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对5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艳;潘晓琳;朱伟;王婷婷;左芳;刘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