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绯翡;顾援农;冯阳;郜乐乐;王盛景
目的:探讨常规辨证施治基础上取用符合证型的中药颗粒剂,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研究其对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外感咳嗽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颗粒剂雾化吸入,对照组予常规药液雾化吸入,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咳嗽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颗粒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用药快捷,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患儿较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庆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身体和精神的全面护理,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其中美学在护理工作中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不可忽略的。我院从开展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来,深感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社会所认可。把美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能使患者心情愉快,让患者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的佳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美学和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用护理来提高美学,用美学理论来指导工作。下面是我院自开展美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会娈;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据统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患者≥400万,﹥65岁的 DHF 患者病死率每年约为15%。可见, DHF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
作者:石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为急诊科护理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实习护生80名,随机分为路径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各40名,实习时间均为8周。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传帮带”的教学方法,路径带教组按照临床路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前2d,对2组护生急诊护理实践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并对护生实践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路径带教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路径带教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的传统带教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这种管理理念引入到急诊科护理实践教学中,使教学目标、带教方法具体化,有利于教学管理者控制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聪辉;王艳霞;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急性阑尾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5岁儿童多见,小儿阑尾腔细壁薄,肌层组织少,一旦发生梗阻或血运障碍,极易发生坏死穿孔。因此,虽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由于小儿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且大网膜发育不全,对炎性病变的局限能力弱,一旦发生穿孔即迅速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此外小儿腹膜吸收能力强,短期内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可威胁其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持续腹痛和发热的患儿进行反复检查,以免漏诊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切口符合清洁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仅采用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比较2组术后观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甲级愈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5%;二次缝合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率及二次缝合率,且可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王飞;权永志;赵军山;常建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脾功能亢进症(hypersplenism)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中相应细胞系的幼稚细胞过度增生。随着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脾脏肿大的程度因原发病而异,至晚期脾脏可呈显著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如果伴有肝功能减退或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则可出现较严重的出血症状。脾组织增大越显著,有可能脾功能亢进的程度越严重,因此脾脏增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有一定关系。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近年来针对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已日趋成熟。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患者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医务人员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优先选择。我科于2011-2012年对28例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梅;潘晓琳;朱伟;王婷婷;邵玲玲;刘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医院内科治疗的76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 阴转率为42.11%,对照组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ALT、Alb、TBiL、PT 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防止病情进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1]。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对4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珍;罗民香;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指在胎儿娩出后30min,而胎盘尚未娩出者。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因此,正确地分析与处理产后胎盘滞留,能够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且可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近几年来,流产及子宫内膜感染等一些外在有害因素的增加,使产妇在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机会也呈逐年增加趋势。笔者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份我院发生的30例产后发生胎盘滞留的原因、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梦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3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康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戚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予治疗组各30例,2组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加予尼可地尔,5mg ~10mg/次,3次/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并针对焦虑症状给予心理干预措施,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2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焦虑症状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治疗组出现困倦2例,余无不良反应发生,未影响继续观察。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并予心理干预措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玉琴;王伺伟;唐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患者,女,33岁,外企职员,结婚4年,孕4产0,因为规律性生活2年一直未孕于2009年11月22日门诊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28d,末次月经(LmP)2009年11月12日,量中。近2年有所减少,患者曾行药物流产4次,均为在停经37~45d,并予米非司酮50mg,每晚1次,口服3d,第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后1~2h 出现腹痛,30min 后排出胎囊,给予口服头孢或替硝唑3~5d 预防感染,出血持续7~12d,未做过清宫。近1次药物流产在2007年。既往体健,每年参加单位体检,未发现异常,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伴侣精液检验报告正常,嘱患者下次月经第2天化验内分泌六项及甲功五项,同时 B 型超声监测卵泡,测基础体温1个月。1个月后复诊内分泌六项及甲功五项回报均正常,监测卵泡显示卵泡生长正常,有排卵,基础体温显示黄体期正常。建议其月经干净3~7d 行碘油造影,1个月后复诊碘油造影结果为双侧输卵管均阻塞。
作者:张建秋;王瑞霞;陈亚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给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遵医用药、生活方式、按时复诊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变其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绪荣;王志芹;安淑霞;杜雪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中的疗效观察,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初期开放率及远期成熟率。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9月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CKD5期)的患者2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8例。治疗组予盐酸罂粟碱局部注射,术后予盐酸罂粟碱肌内注射,并于术后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仅术中予温0.9%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2组术后均予双密达莫口服并予丹参注射液静点。结果296例手术成功273例,总内瘘初期开放率92.2%。其中治疗组142例,初期开放率95.8%;对照组131例,初期开放率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次手术成功的273例患者随访3个月,258例达到内瘘成熟,总成熟率94.5%。其中治疗组140例,成熟率98.6%;对照组118例,成熟率9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罂粟碱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预防血栓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内瘘初期放开率及远期成熟率。
作者:鲁华;郭更新;刘爱翔;张萍;夏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交叉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以早期复位固定骨折,防止骨折再移位,使之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肘内翻的发生,预防 Volkmann 挛缩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且费用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现对我科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康复组采用康复治疗与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自行患肢锻炼。应用 Harris 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差异。结果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2组 Harris 评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优于常规训练与锻炼。
作者:赵建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详情,为抗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医院3年来所运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规格、数量、销售额、药物类别,选出销售额的前十位,对其用药频率(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进行计算。结果3年来,医院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高的3种药物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非洛地平;用药频度高的药物类别为钙通道阻滞剂(CCB),其次为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和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符合当前药物应用的基本要求,用药结构合理。
作者:袁一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浮线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深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位深部脓肿患者40例,采用浮线引流加挂线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2例术后形成肛瘘,其中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治愈率95%。结论浮现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深部脓肿安全且有效,后遗症少。
作者:王慧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激励、心理激励、实施保护性屏障及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正向激励措施,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工作中的正向激励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勇;孟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